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让明末不留遗憾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到了实际执行的时候,堵胤锡和宋献策才发现,他们似乎被孙可望摆了一道。李定国部有一万人,刘文秀部有八千人,艾能奇部仅有五千人,而西军主力数万人全都算在孙可望的麾下,跟他一起去云南。李定国、刘文秀和艾能奇竟然能把在乱世中比命还要紧的兵权分给孙可望,这手操作把堵胤锡等人完全打懵了。刘体纯带到贵州的闯军只有八千人,其中四千人用来监视皮熊和王祥,两千人跟着马云翔留守贵州,刘体纯只带两千人前往云南,平叛主要得靠滇军和土司的力量,而今孙可望的大军一到,平叛倒是肯定没问题了,但孙可望是云南权将军,爵位又高于刘体纯,兵马还更强,这样一来,云南的问题刘体纯就插不上话了,全得由孙可望做主。再加上为平叛部队带路的土司龙在田当年奉调到中原围剿农民军的时候与当时受了明廷招安的张献忠相识,张献忠曾经拜龙在田为义父,孙可望到了云南,要兵有兵,要人脉有人脉,武昌朝廷恐怕再也管不了他了。事到如今,堵胤锡和宋献策只能同意孙可望的行动,同时向武昌、贵阳两方面通报消息,但是刘宗敏和刘体纯的回复让堵宋二人更加忧心。刘宗敏表示,反正云南就是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土司割据,朝廷威权难行,孙可望愿意到那里去称王称霸,就让他去吧,只要不在背后捅刀子就行。刘体纯更是回复说,他和张献忠是多年旧识,与孙可望认识十多年了,可望是个好孩子,顶多就是想割据自雄,不受管束,不会起歹心的。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能放心吧兵权交给孙可望,正说明他们是有义气的。堵胤锡和宋献策心中叫苦,身为人臣,割据自雄不受管束难道还不叫歹心?但是指望这些绿林豪杰改变原来农民军联盟的思路,按照官府的方式思考问题,哪有那么容易。
刘宗敏的意见也是有道理的,不管孙可望想干什么,他至少在一年之内都得忙于云南事务,不会惹出什么乱子,可以给刘宗敏迎战清军争取足够稳定的后方环境。
出乎刘宗敏意料的是,他还得到了一支预想之外的援军。
在福州监国的唐王朱聿键,算是明末的藩王中最有能力的一个,他童年坎坷,父亲被祖父和叔父合谋害死,经过多年牢狱才得以继承王位。明末农民战争爆发之后,很多明朝的藩王仍沉浸在花天酒地之中,而朱聿键却开始练兵自救。崇祯九年,丙子之乱爆发,清军大举入关劫掠,朱聿键自告奋勇,率领自己的兵马北上抗清,然而崇祯能允许藩王贪赃枉法、欺压百姓,却不能容忍藩王有兵权,唯恐藩王掌兵之后会威胁自己的皇位,于是下令逮捕了朱聿键,把他囚禁在凤阳高墙之内,朱聿键在牢狱之中险些被太监害死。弘光即位之后,朱聿键被释放,在弘光政权覆灭之际,很多逃到江南的明朝藩王都选择降清,朱聿键不肯投降,跟着郑鸿逵一起南撤到福建,被郑芝龙、郑鸿逵兄弟拥立为监国。
说起来,闯军和朱聿键之间也是有旧怨的,就在朱聿键被囚禁在凤阳期间,闯军攻破了南阳,杀死了朱聿键的弟弟朱聿镆。但是朱聿键并没有因此表示出丝毫的敌意,他在给武昌朝廷的表文中说,天下流寇作乱是因为“国家三十年来久不见恤民之实政”,对昔年旧事一概不提,只说抗清。并且表示愿意派援军协助武昌朝廷。
但是这支援军的规模……唐监国政权的援军由大学士黄道周率领,总共只有三千多人,而且都是新募之兵。这些人中有不少很有保家卫国的热情,可战斗力怕是还不如田兵。本来这支军队是为了支援南直隶的金声义军而组建的,七月份就该出发了,然而把持福州军政大权的郑芝龙不派一兵一卒,不拨军饷,朱聿键和黄道周愣是花了半年的时间凑经费。刘宗敏有些哭笑不得,这样一支兵马来了又有什么用?朱聿键为人节俭勤勉,关心民瘼,监国之后做过不少照顾百姓的事情,抗清热情也很高,刘宗敏对他挺有好感。但是这位王爷骨子里就是个读书人,或者说是个书呆子,对于军事完全不懂,既无法从郑芝龙手中夺取权力,更不能真正组织起军队来。不过朱聿键的这个举动证明了唐藩还是服从武昌朝廷的领导的,刘宗敏当然还要欢迎,他命令刘芳亮好好接待这支援军,给他们提供粮食和犒赏。黄道周是文学、书画大家,和朱聿键一样是书呆子,刘宗敏并不指望他打仗,但是有这样一个名士代表整个福建省站在自己这边,至少能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
义兴二年四月十三日,走得最慢的黔军也赶到了襄阳前线,抵达了刘宗敏在宜城县的大营。而此时,博洛率领的清军主力也已经抵达了南阳。以宜城为中心,东至枣阳,西至南漳,集结了李复荣部川军一万五千人,刘芳亮部赣军一万四千人,李过部楚军两万一千人,李明忠、王兴部粤军一万两千人,焦琏部桂军一万一千人,王祥、皮熊部黔军一万一千人,李定国部西军一万人,黄道周部唐军三千人,周凤梧部水军一万人,刘宗敏本队一万三千人,十路兵马共计十二万大军。这些兵马的战斗力、忠诚度参差不齐,有不少是未经整编的旧明军,黔军、桂军中还有大量征发来的土司兵,刘宗敏对他们实在没什么信心。很多部队的军纪很差,集结之初甚至发生过一天要处决上百名违纪士兵的情况,直到最近纪律情况才好转,士兵们都待在营中不敢出门了。刘宗敏过去一直做李自成的副手,从未指挥过如此大规模的战役,心中着实忐忑,然而他不能有任何表现,他的身上如今牵系着半壁江山的存亡,十二万人的生死都指望着他,无论如何不能露出半分焦躁。
和缺兵相比,少将的问题更严重。除了李过、刘芳亮、张能等少数老兄弟以外,刘宗敏看谁都信不过,要么能力有限,要么接触时间太短不知根底。李定国、焦琏、李明忠、王兴、秦翼明、皮熊、马进忠……虽然刘芳亮、袁宗第、刘体纯、刘希尧、田虎等人一再保证这些人的人品是可靠的,但是刘宗敏绝不敢把闯军的命运寄托在这些人身上。
刘宗敏还记得自己从武昌出发时的情景,义兴帝朱慈烺率领文武群臣到码头相送,武汉三镇的百姓夹江送行。对于一个武人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荣耀时刻,也是肩头的担子前所未有地重的时刻。如果他失败了,武昌会沦陷,荆州会沦陷,九江会沦陷,甚至半个中国都会沦陷。刘宗敏无论是之前做农民、做乞丐、做铁匠的时候,还是后来做反贼的时候,都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有领导全体明军的那一天,可命运毕竟把他推到了这里,无论前面有什么艰难险阻都得咬着牙走下去。
刘宗敏、李过、刘芳亮三人站在汉江边上,望着满江艨艟,眼下中军大营中的陕北老兄弟就只剩他们三个了。刘宗敏这些天虽然情绪抑郁,但是见到李刘二人,仿佛一下子年轻了二十岁,豪气又焕发上来:“荆楚之兵攻打襄樊,北兵来救,这情景甚是熟悉啊,不知博洛此次是做徐晃还是做于禁。”刘芳亮说:“只可惜襄阳城里没有曹仁,只有个关索,未免份量不够。”刘宗敏说:“孙东辽、王光恩也非泛泛之辈,不过跟我们比还不够看,襄阳已在我们囊中,只是如何对付博洛,还须斟酌。”
李过和刘芳亮都没说话,他们都和清军硬碰硬地交手过,潼关之战,闯军在占据兵力优势的情况下,依旧没能战胜多铎,这一次焉知不会重演潼关的结果?三人互相看了看,忽然相视一笑。
李过说:“我从荆州来时,婶娘嘱咐我:‘为将者身既许国,须爱民,抗敌保国,有死无二。’”刘宗敏说:“就和当年在双泉里时一样,谁他妈敢上俺们村里抢粮,俺们就干他娘的。过去自成当里长,带着兄弟们保一个村,现在大伙都当了爵爷、将军,就带着兄弟们保一个国。”
刘宗敏、李过、刘芳亮三手相握:“身既许国,有死无二,干他娘的!”
(第二卷《身既许国》完) 让明末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