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之北洋称霸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太子册立,蒙古草原的变化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明之北洋称霸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

  时光飞逝,大人们的世界和小孩子的世界事务拿权不同的概念,当你在幼年时总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就好像有大把时间用来挥霍;然而大人们的世界却是眼一睁一闭一天就过去了,而自从与西班牙签订和平条约后,时间也走到万历三十一年的元旦也就是大年三十。

  原时空万历皇帝会在万历二十九年为了平息皇储争议会在那一年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朱常洵为福王、皇五子常浩为瑞王、皇六子常瑞为惠王、皇七子常瀛为桂王;然而或许是现在万历皇帝在朝堂上大权独揽圣心独裁的缘故下,使得支持皇长子的士绅势力变得举步维艰,本来就夹着尾巴活在朝堂上又难能会冒着危险和皇帝对着干,所以可怜的朱常洛还不知就是因为朱以歌改变历史的原本自己的太子之位竟然比原本要完了两年之久….

  然而历史的车轮依旧顽强抵抗朱以歌这只肥蝴蝶,虽然文官士绅集团集体萎了,但朱常洛终究还是登上那太子宝座,只不过比原本要晚了些;而朱常洛能有惊无险地登上太子之位有一个重要人物就不得不提,那就是万历帝的生母李太后。

  李太后剩余西元1546年顺天府漷县人,为人端庄严谨,对万历帝早年的教育尤为严厉,后来万历帝之所以能在位四十八年成为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君王,其幼年被其母严厉的教育也密不可分,可见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

  李太后是十五岁就进入裕王府也就是隆庆帝每当皇帝的潜邸,起先为底层的宫女后由于当时的裕王酒后乱性后宠幸了李太后,最终当时还是宫女的李太后肚子很争气地剩下了后来的万历帝朱翊钧,进而由都人(宫女)升为侧妃。裕王登基后升为贵妃地位仅次于当时的陈皇后。万历元年朱翊钧即位为母上尊号慈圣皇太后。

  从这一大段李太后的简历就不难看出这位太后为什么会如此偏爱朱常洛这个地位尴尬的长孙,因为他们的命运是一样一样滴,曾经的李太后何尝不是因为裕王酒后产下万历帝,这相同的命运再加上朱常洛确实性格和这位奶奶极为相像,故此当万历帝志得意满的准备宣布自己要立朱常洵为太子后就被李太后气哼哼的堵在东暖阁门前。

  这下自己的老娘都来了,再加上大明向来以孝治国,而且万历帝也是个大孝子,当年万历帝就在闲暇间多喝了两杯酒就被李太后狠狠训斥一番差点要将万历帝给打下皇位,就这万历帝当时只得不住地跪在地上祈求自己的母亲原谅。

  所以当李太后到后,朱翊钧顿时嘴角直抽抽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涌向心头;果不其然,李太后一上来就是火力全开好一顿训斥后将朱翊钧训斥的跟三孙子似的后,李太后这才露出奸计得逞的笑容向朱翊钧“说情”,最终朱翊钧迫于来自于母亲的压力只得无奈宣布立自己并不喜欢的长子为太子,当时李太后其实最狠的一句话就是“你当初何不与常洛一般无二,若非你幸运帝位岂会由你继承!如今汝不喜常洛只因其母身份卑微,那为娘身份又如何?陛下何不将为娘这身份卑微的老婆子赶出宫得了!”

  这一句诛心之言就将朱翊钧吓傻了,赶谁皇帝还能赶自己的老娘不可?那群臣会怎么想?那百姓会怎么想?所以朱翊钧当时就变成了三孙子只得一边讨饶一边陪着笑脸哄着李太后开心,最终朱常洛太子之位确立后,李太后才满意地如骄傲的母鸡般住着龙头拐杖登上轿子回自己的寝宫……

  “儿臣恭送母后——”

  然而没等李太后走太远,朱翊钧的脸上的笑容瞬间就变的阴冷可怕,这股笑容表示了皇帝已经要发怒了,在一旁躬身伺候的陈炬适时进言道:“陛下,是否动用东厂锦衣卫查探?”

  “查——一定要严查——到底是谁在太后耳边吹的这风!”朱翊钧几乎是一字一句的说道,可见此时朱翊钧是多么的愤恨,要不是有人给自己老娘吹风恐怕到时候一上朝就是生米煮成熟饭的事了。

  “诺~~老奴遵旨~~”

  ………..

  就在万历帝含恨立太子之时,郑贵妃的寝宫里也是一顿打砸抢摔整整一天寝宫外都能听见如交响乐一般“噼里啪啦”之声。

  “混账!混账!到底是谁欲要和本宫作对!”郑贵妃凤目寒霜扭曲的秀脸几乎因生气成麻花状,这也难怪郑贵妃会如此生气,这就等于到手的鸭子就这么飞走了怎能不叫人抓狂?更何况那可不是鸭子而是快要到手的太子之位呀!那能是鸭子能比的吗?所以郑贵妃此时的心情如此糟糕也不难理解,毕竟为自己的儿子亲亲苦苦费劲巴力的就差临门一脚最后没有进门….

  当郑贵妃的“打砸抢摔”事业进行到底之时,朱翊钧接到来报后,只是苦笑一声无奈而遗憾的拍了拍脑门。

  就在关于朝廷关于立太子纷纷扰扰的同时,北海郡国却是另一幅景象,是和此时大明朝堂截然相反的祥和安定景象。

  当然身为北海郡国诺大地盘的主人朱以歌却整整自从签订条约后又披上了孝服开始了守孝生涯,这次守孝的对象则是鲁王朱寿曾(加金字旁)也就是朱以歌的亲叔父。

  朱寿曾的命运或许也是因为环境的改变照比原时空也多活了一年,与万历三十年崩逝;这一次朱以歌依然表现了他的谦让和孝行,将本来就原属于自己的王位再次让给叔父常德王朱寿鋐,而这一举动顿时博得朝野上下一直好评,相较于其他宗室为了一个王位勾心斗角的场景,鲁藩再次结结实实的涨了一次大脸可以说此时的鲁藩已经是天下宗室里的杰出模范宗室了;实际上,朱以歌再次让位不是除了为了博个好名声外就是因为朱以歌真心不想改变自己熟知的历史,然而历史随着朱以歌不断加深切入依然变得越发的陌生,后面的事情就连朱以歌自己都摸不准会发生什么事情,而唯一能带给朱以歌最大安全感就是尽量别改变历史,但是改不改已经不是朱以歌自己能说的算了,因为他不是一个人在奋斗,他…已经入局了….

  其实一个鲁王的名声对于朱以歌现在而来反倒不看中了,朱以歌最初依靠万历帝朱翊钧的信任将两人的利益死死地绑在一起从而也就造就他如今的辉煌,无论是最大化的自治程度以及领土范围和权力范围,这个“区区郡王”竟然比大明全部亲王都牛叉,可见实际利益足够厚那才是硬道理。

  说到硬道理,大明周边的蛮族们随着大明强势崛起后也深深地赶到一股危机感;危机最深的则是蒙古和女真,前者是大明的长期老对手而后者则是面服心不服非常不听话的两面派。

  要说大明其实对哪里怨念最深估计就是辽东与蒙古草原了,所以当西班牙这个海上强国失败后,大明阅兵之后各部蒙古甚至女真最强大的建州女真努尔哈赤都派出使者大表忠心,一个个说的比唱的都好听….

  蒙古还好说,人家唱的征服没准还真是真心的,为什么捏?还不是因为蒙古最大的势力察哈尔也就是明朝称之为土蛮的部落早在和西班牙开战之前就被暴揍过一顿,最后二十万大军在明军的长城边上绝地反击后不到万余人才逃回部落内,这下号称蒙古人朝廷的察哈尔部落就这么提前堕落下去了,二十万青壮单轮哪个蒙古部落能拿的出手;然而这二十万人可不是二十万头猪就这么被明军的边军给轻描淡写的给灭掉了,至今那没了头颅的京观还在战场遗址上历历在目,只是那已经剩下一堆堆白骨的京观无不在提醒其他蒙古诸部这里曾经流过蒙古人的鲜血,而且还是大剂量的放血。

  自古以来蛮族就是畏威而不畏德,相较于苦口婆心的劝说反倒不如拳头硬来的更实在;所以大明真正做到令蒙古人降服的理由了,只因为这个时候大明拳头真心够硬….

  所以在大明皇帝朱翊钧和蒙古诸部大汗再次重新君臣关系之后,双方犹如多年不见的亲戚一般再次握手在一起,只不过,这一次大明可不惯着他们,直接将历年来大明在草原上抛弃荒废的卫所全部建立起来。

  这些在明初存在过的草原卫所也是当年永乐帝能有底气天子守国门迁都北京的信心源泉之一。

  正式因为在漠南草原上相互犄角绵远不断的卫所堡垒,这才将北京远远的变成大后方;随着大明国力逐渐衰败这些曾经震慑住蒙古人无数年的城堡最终抵不过岁月的侵蚀变成一堆堆无人认领的废墟,然而如今的大明无论是财力或是军力都远超开国之初,那么这些寓意大明强盛的卫所又怎能会被忘记呢?万历帝可是清楚的听自己父皇讲过当年自己的皇族父被三万鞑靼骑兵肆虐京郊的尴尬场景,大明天子的脸面在当时简直就像被狠狠地按在地上不住摩擦完毕后的结果。

  所以不用朱以歌提醒,皇帝朱翊钧自己就君口一开,一声令下国库和内库火力全开全部重建当年在草原上废弃的城堡;若是这些草原上的城堡重新建立,那么这一定会再次成为草原民族的噩梦。

  别看一个个小墩堡不起眼,但当千千万万个这种堡垒矗立在草原上时那将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将蒙古各部全部隔离开来,如此一来这些星罗密布的卫所布满几乎整个漠南蒙古(相当于内蒙古),就等于给生活在这里的蒙古诸部上了个枷锁,手握钥匙的大明什么时候叫你松口气你才能松气。

  这种盛景也只有在开国之初才能遇到,当年明太祖朱元璋正是依靠这些不起眼的小堡垒一步步平推百年大元,而那些坚守在第一线的草原卫所即是大明进攻的桥头堡也是防守时期的第一线。

  当然,如今蒙古各部的大汗实在不敢违抗大明的这道命令,记住这是命令而不是请求;是用那种上司命令下属的语气说的,毫无一丝反驳的意味。虽然大明愈发的霸道起来,但这些蒙古大汗们只得捏着鼻子认了,正所谓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有实力拳头硬就立于不败之地在任何世界都是至理名言,所以面对强大的大明提出的命令,这些刚刚重申自己是臣子的蒙古大汗们哪里敢有一丝怠慢,没看宣府长城前那一堆堆的蒙古人尸体堆成的京观吗?

  当然,大明也不是不是不讲道理的国家,叫你强拆必定会给你补偿款,这不大明在商业贸易往来上给予蒙古诸部最佳待遇,在利益的安抚下这些拆二代们终于按下那躁动的心,心满意足地拿着自己从大明那里得到的“拆迁款”兴高采烈地回家,而随着大明势力愈发深入草原,最先得到实惠改变的则是那一个个普通的蒙古牧民家庭们,起先只是长城边上的草原部落受益,这次扩大到几乎整个漠南蒙古部落,商人来往的愈发频繁而诸如铁器、茶叶以及食盐等一些禁运的货物也变成随处可见的常见货物,无用的羊毛被汉人商贩饥渴的收购,而牛羊马匹各种皮货也是敞开的收,正是因为这些随处可见的热闹交易也直接造就了草原上无数个小康家庭,稳定生活来源使这些蒙古人认为原来不用冒着生命风险也能得到汉人精美的货物呀~~最后醒悟的蒙古朋友们尽皆安稳于现状,再加上畜牧模式也被汉人教授成定点畜牧,高产作物也在草原上生根发芽,所以不缺粮食牛羊不缺的蒙古人再也不用去辛苦地游牧了,这是大明对蒙古草原的改造,因为只有将汉人身上这一大串脊梁骨(蒙古草原)整治成熟后,才能令汉人真正的挺起身来站在世界的巅峰!(未完待续。。) 大明之北洋称霸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