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周之雄风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郭宗训有爱惜名将的情结,始终惦记着一些军中有名的将领,他觉得好好发挥这些名将的才华,有助于周军的南征北战,皇家军事学堂还在初创,成效有限,还不能在周军中担当重任,目前很需要提携一些中层的将领,让他们在战争中得到磨炼。
经过多次征战,许多军中大将都已经独当一面,成为未来周军统帅级别的将领,不过这还不够,郭宗训还着眼于李继隆这个年龄段的好苗子。
其实有了皇家军事学堂,会有大量的将领可供选择,不过情结难改,为了李继隆,郭宗训还想给李处耘一个机会。
李处耘是赵匡胤的心腹,本来是先帝爱惜他的才能,特意安排他去赵匡胤的军中,补任都押衙,自此李处耘一直追随赵匡胤的,成为赵匡胤的忠实手下,直至扬州,又给郭宗训调到皇家军事学堂参加第一期学习,才离开赵匡胤的,这是郭宗训有意让他离开赵匡胤,以摆脱一党之嫌。
实际上,郭宗训根本不敢相信这些,如果不是李继隆的缘故,李处耘必定和罗彦环、王彦升一般,永远留在各地军府之中,逐渐湮灭于泯泯众人之中,他们不但没有机会,而且情报司的人会一直盯着他们,直到皇上取消监视的命令为止。
皇家军事学堂正式开办之后,李处耘由于没有作战任务,又被召回到学堂,重新进行学习,已经一年有多了,在这一年多里,李处耘的军事素养获得很大的提升,正值壮年的李处耘渴望获得实战的熏陶,渴望建功立业。
自从参加伐蜀之战获得一些机会之外,无论伐南汉、唐国还是静海军,他都没有被征召过,看着其他同袍一路摧枯拉朽地消灭敌国,获得封爵,李处耘羡慕之余,又极其郁闷,慨叹自己生不逢时,不能一展所长,经常喝闷酒。
以前追随赵匡胤,率军纵横天下,何等快意啊,后来,自己被调回京城参加军事学堂的学习,当时主公还说只要心中有主公的位置,不论在哪里都一样,自己也是坚定不移地遵循这个做人准则的。
谁知后来主公向皇上自首,皇上竟然没有大开杀戒、株连众人,还只是按律法处以监禁的刑罚,实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李处耘也为主公的好运气而庆幸。
后来,主公重新获得皇上的启用,参与到伐唐之战,李处耘也知道主公自身难保,不敢期盼主公可以带上自己,只是随后的静海军之战,主公还有机会,自己却依然安坐京城读兵书、在皇家军事学堂学习,这落差也未免太大了,你说李处耘怎么可能坐得住?他不知道该找谁说,最后,李处耘去找伐蜀的上司张令铎,他现在是皇家军事学堂的助理。
张令铎已经五十一岁了,长期征战已经令他力有不逮的感觉了,难以再率军出战了,如今获得皇上的信任,既可以参与议事堂会议,参与国政,还成为皇家军事学堂的助理,开始培养大周未来的将星,皇上的这一切安排让张令铎非常满意,实在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
张令铎耐心地听完李处耘的心里话,就说:“正元(李处耘,字正元),听说你的儿子跟皇上一起读书?”
“是啊。”
“那你还担心什么呢?你在这里学习也是皇上的安排,难道你不知道为什么?又意味着什么?”
“末将愚昧,实在不明白。”
“大周国势日盛,南方统一在即,连静海军这样的地方,皇上都要出重拳,要收回来,可见皇上对于捍卫这个江山的执着,这是皇上的圣明所在,绝不放弃祖先留下来的土地。你觉得皇上做得对吗?”
“我们南征北战,消耗军费多不胜数,你可见过黎民百姓因为我们征战而饥寒交迫啊?”
“将士们的家属获得优待,既可以读书,又可以看医生,军功卓著的又可以封爵,皇上对我们如何?”
“皇上对我等确实很好,只是,末将想做点实事,在这里学习很好,不过也许前线更好。”李处耘还是不甘心。
“我想你一定有机会的,不过需要等,其中的原因,你应该明白的。”张令铎实在无法说得太白,难道要说:你要和赵匡胤脱离关系吗?
听到张令铎似乎安慰自己的话,李处耘也无话可说,只好继续等吧。
李处耘回到家里,家中众人皆知老爷官运不通、心情不好,人人皆谨小慎微,生怕触了霉头。只有两岁的女儿可以稍微引起李处耘的一点安慰的微笑。
李处耘询问:“继隆回来了没有啊?”
“回老爷,回来一会儿了,在书房看书。”
“哦?”
李处耘很在乎这个长子,年纪小小就让他跟自己学习弓马骑射、读兵书,在李处耘的教导下,李继隆为人谦谨,喜读《春秋左氏传》,李处耘对他期望很高。当初皇上召李继隆进宫陪读的时候,李处耘正在伐蜀,后来知道了,还怕皇上教坏了李继隆,虽然李处耘不能提意见,但是还是很紧张,经常询问李继隆在宫里干什么,还经常考究李继隆的功课,生怕他不务正业。
经过两年的学习,李继隆长进很大,李处耘看在眼里,知道皇上并没有教坏自己的长子,这才放下心来。
李处耘满怀心事地来到书房,看到李继隆在里面看书,就走了过去,看到儿子认真看书,李处耘心情好了许多,和蔼地问:“看什么书啊?”
“父亲,孩儿看的是《春秋左氏传》。”
“哦。”李处耘也经常看这本书,两父子就开始讨论李继隆看到的章节,有时候两父子还会就某些问题进行推演,听到儿子的独到见解,李处耘也会深感高兴,儿子比自己看得远实在是太出乎意料了,不过这当然是好事啊。
李处耘就询问李继隆为什么这样想问题,李继隆就说是跟皇上学的,皇上经常有好多好点子,况且李继隆和宋元吉跟随魏咸信一起整理资料,也学到很多东西。
李处耘知道皇上是真心栽培自己的儿子的,至于为什么,自己也不清楚,总不可能是想拉拢自己吧?主公已经两年多没有跟自己联系了,自己也不敢去找他,其他好友也没有联系过,生怕惹上麻烦,往后怎么办呢?难道就这样一直下去?
也许是李处耘想多了,这天,李处耘接到学堂教官的通知,叫他到东华门,进宫拜见皇上。
“终于轮到我啦。”这是李处耘的第一个想法,他还从来没有单独见过皇上,以前他跟皇上似乎有点遥远,现在竟然有机会面圣,希望是一个好消息吧。
在戒备森严的皇宫里,郭宗训简单客套几句之后,然后就单刀直入:“朕想知道爱卿的志愿。”
“这,皇上,臣自幼熟读兵书战策,练得弓马娴熟,愿为皇上平天下、开疆辟土、牧守四方。”李处耘知道此时不说,以后就没有机会了,毕竟单独面圣对于他这样的将领而言实在难得。
“好,说得好。朕早就知道爱卿,先帝说:李处耘有才能,需要历练,因此特意安排爱卿到赵匡胤的军中,补任都押衙,希望历练之后,你可以成为大周的栋梁,可惜天不假年,先帝驾鹤西去,朕继大统,铭记先帝嘱托,既然爱卿需要历练,就为爱卿另辟通道,不知爱卿准备好了没有?”
李处耘当然不知道这是郭宗训的假话,当他知道这是先帝的特别安排,大感意外,原来是先帝要历练自己,就是说自己的机会来了,一种被伯乐另眼相看的荣誉感让李处耘顿感酣畅淋漓,哇,这才是谜底,自己从来没有被抛弃过!
李处耘马上跪下,激动地说:“末将愚昧,承蒙先帝青睐有加,实在是三生有幸,末将一直期待着为皇上效劳,皇上但有驱使,末将必往之。”
“好,伐蜀之战,爱卿想必见识过山地兵的威力,如今,播州、矩州等地相继献土归附,朝廷拓地千里,直面大理,此地新附,民心未稳、军心未定,这里是大周的大后方也是前线,朕需要一个安稳的矩州,秦王在此驻守,你愿意去协助他吗?”
虽然不能领兵打仗,但也算是牧守一方,面对大理也有可能有战事,难道自己还想说一定要打仗吗?李处耘毫不犹豫地说:“臣愿往,皇上,请问方略如何?”
“这是大周的地方,黎民百姓是大周的子民,当然应该安抚为主,凡是多替黎民百姓想想,总是对的,工程兵已经在那边修路搭桥,你们要做的是稳定当地军心、民心,把当地全部纳入朝廷的运作体系,适当照顾当地的豪强的利益,等朝廷腾出手来,必定有大动作来开发当地的经济的。你们要多宣传朝廷的律法,教导当地人遵纪守法,对于作奸犯科的,须以雷霆手段处理,清楚吗?”
“臣明白了,必定不负皇上所托。”
“西南一面,连绵数千里,尽是崇山峻岭,山地兵得天独厚的优势将大有可为,你此去西南,务必虚心跟秦王和张万友学习,掌握山地兵的练兵、作战等技巧,时机一到,收复大理,这是大唐的疆域,朕必取之,你可明白?”
“臣明白。”
“爱卿,李继隆是个好苗子,朕也为他安排好,只要他可以不懈努力,必定光宗耀祖的,爱卿尽可放心。”
李处耘听完,连忙跪下,感激流涕道:“犬儿承蒙皇上照顾,臣感激不尽,臣必定严加管束,不负皇上所托。” 大周之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