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装帧,要从领导抓起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李致文存:我与出版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书籍装帧|
※ 搞好装帧,要从领导抓起 注释标题 本文系在首届西北西南书籍装帧设计观摩会上的发言摘要。原载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装帧研究室编《装帧》1981年第16期。
编者按 四川这两年出的书,装帧水平有显著提高。其间有什么奥妙吗?李致同志的介绍,从至关重要处作了回答。这是有普遍意义的,别的地方要做也不是很难,重要的是行动。
要搞好书籍的装帧工作,首先得从局、社领导上提高认识。过去,由于我们对书籍的装帧重视不够,省委负责同志曾批评我们出版的书“不修边幅”。1979年,国家出版局强调要搞好装帧设计,并举办了展览,对我们有很大促进。目前在我们这里,是不是都很重视了呢?只能说有的编室重视了,有的编室还没有;即使是重视的编室,也是有些书的装帧设计好一些,有些书的装帧设计却很差;一般说,对封面的设计比较注意,对整体设计则注意不够。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联系到地方出版社“立足本省,面向全国”的方针,不断强调搞好装帧的意义。地方出版社要真正做到“面向全国”,绝不单纯是能把自己出版的书发行到全国就行了,而是要拿出质量高的书籍——这就相应地要有高水平的装帧设计。说得厉害一点,如果装帧设计跟不上去,形式弄得不像样子,你就不配出那些有全国水平的书稿。作家袁鹰同志对我说过:“作家固然要稿费,但他更希望把自己的书出得好一点。”这个话代表了广大作家的心情。我个人也有体会,以前出去组稿,说破嘴皮收效不大;现在带一批装帧设计好的书,作家一看就感兴趣,愿意把书稿给我们(当然,我们也有的书整体设计搞得不好,排印差错多,因而把作家得罪了的)。总之,不要认为对书籍装帧的重要性都认识够了,问题还多,领导上要联系实际,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不断提高大家的认识。对这两年新到出版社工作的同志,还要请人给他们讲一些基本知识。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装帧研究室编《装帧》1981年第16期
其次,要充分发挥设计人员的积极性。我们有过两方面的教训:一方面是根本不管装帧设计,出书以后如不满意,又抱怨设计人员——这是不重视装帧设计的时候;另一方面是婆婆太多,作者、责任编辑、编室主任、总编辑,众说纷纭,弄得设计人员无所适从——这是在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的时候。我们主张,作者、编辑都可以对装帧设计提出要求,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但不受其限制。初稿设计出来,最好“三堂会审”(由设计人员、编室有关同志、总编辑参加),有分歧意见,由主管总编最后决定。总编辑决定问题时,在技术方面要尊重设计人员的意见,不要瞎指挥或横加干涉。当然,这不是放弃领导,我们要抓的东西很多。例如,我们经常鼓励设计人员要有事业心,刻苦钻研和积累资料,敢于和全国主要出版社竞赛。又如,抓设计的指导思想。既不要不修边幅,又不要弄得花枝招展、珠光宝气,既要创新,又要考虑到当前印装的实际条件,要在两三个色上多下功夫。再如,要为设计人员的进修创造条件,以提高水平。为了统一各方面的认识,我们还帮助设计室搞了《对封面设计的几点要求》。过一段时间,我们还准备把川版书的优秀封面出一本集子,以积累经验,鼓舞士气。对各出版社的总编、编室主任,我们强调要关心书籍装帧设计,不要甘居外行。只要打破神秘感,积极钻研,摸索规律,我们完全能对搞设计的同志提供有效的帮助。
书籍装帧设计牵涉到许多方面,得把整个出版系统有关方面的力量都动员起来,才有搞好这项工作的全面保证。参观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览以后,四川人民出版社给省出版局写了一个报告,对印刷、装订、纸张和物资等有关方面都提出了要求,出版局很快就批转给局所属单位,得到有关方面的支持,在各个季度召开的安排生产会上,出版社总要去宣传搞好装帧的意义,传达作家和读者的反映。以表扬为主,但也不回避问题。遇到比较突出的问题时,局里管全面工作的袁明阮同志和分管印刷的副局长周臻同志都亲自同印刷厂研究解决。如去年出版儿童读物《七十二变》(活动画册),需要在内文画面上切两刀。开始,工厂感到有困难,明阮同志亲自去工厂动员。工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终于克服困难,改进设备,出版了这本深受小读者欢迎的书。现在,还有许多问题,如纸张色度不一,印出的书像“千层糕”;油墨质量不好,以致印出字的色度有深有浅;装错、装漏,等等。这些问题,远不是搞装帧设计的同志能够解决的,也不是出版社一家能解决的。在这种情况下,省出版局出面,动员各方面都来重视装帧设计,有很好的作用。
1981年10月5日 李致文存:我与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