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李致文存:我的人生(上、下)

附:致公素描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李致文存:我的人生(上、下)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附:致公素描

  ◎马识途

  致公,乃马老之学生李致也。官至局级以后,人多以职位相称。李致坚持互称同志,但年轻人认为不恭,改称李老。在马老心中,“少年”李致岂能成李老?决定“拨乱反正”。马老在八十寿庆时宣称:李致未到古稀,不能称老,若表尊重,可称致公。现李致七十有七,尚未完全享受“老”级待遇。近期,李致请求马老为他写首诗或词,马老谓此事可遇而不可求。李致不知马老的诗兴多久才发一次,只有耐心等待。不料次日李致得马老电话,谓昨夜雷雨大作,夜不能寐,诗兴发矣,遂成《致公素描》。

  一

  怒发直立一少年,桀骜不驯校长前。

  自我开除出校去,革命道路何处寻。

  四十年代,李致在成都华西协和高中读书,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校长以“一心向外,无心向学,准予转学”为由,暗中把李致“开除”。地下党同志请协中校董、加拿大国际友人云从龙帮助,要校长收回成命。校长责令李致写悔过书,李致认为无过可悔,拂袖而去。(幸好没写,否则“文革”中又多一罪状。)李致头上长着两个旋儿,旋儿边头发直立。马老说起当年的李致,那是“一个活泼跳跃,手舞足蹈,颇有点孙大圣天不怕地不怕,心直口快,勇猛向前的少年”。

  二

  欢天喜地迎解放,磕磕碰碰遇大军。

  革命哪能容天真,少年本当学老成。

  成都解放后不几天,一位银行家的房子被部队征用。李致向驻军转达,房主愿把房子捐给人民政府。一个小干部竟把李致当成“资产阶级”,大加训斥。新中国成立初期,一批地下党员分配在青年团市工委工作,敢于发表意见。少数刚从部队来的“老革命”看不惯,认为这批地下党员没上没下,活蹦乱跳,尤以李致最难“打整”,准备把李致“发配”到外地工作。

  三

  一团烈火向革命,满盆冷水泼上身。

  革命如要我磕头,另寻庙门拜真神。

  四

  少年领班老少年,扑爬跟斗撵革命。

  这个世界真奇妙,我独左右不逢源。

  在共青团系统中,李致长期做青少年工作。孩子们天真无邪,李致感到坦然和舒畅。在历次政治运动中,李致也努力学习,改造自己,扑爬跟斗想“撵”上革命的步伐。但苦于不会整人,更不满不许被整对象申辩。有领导说:李致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都表现得“右”。李致反思:的确如此,遗憾的是一唱歌就“左”(四川土话,即跑调之意。)

  五

  老信徒见老正神,如遇春风壮苗生。

  哪知大革文化命,真神打倒关庙门。

  真神,指时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同志。耀邦块头不大,思想品德却纯正高尚,对共青团干部有很大的影响。1964年春,李致调团中央工作,能直接听到耀邦的一些教导。不料“文革”爆发,中央文革小组操纵红卫兵冲击团中央机关。耀邦成为打倒对象,1966年夏秋两季,几乎天天被“揪”出来示众。中央文革宣称团中央“修透了”,好端端一个团中央被搞得乌烟瘴气。这便是“真神打倒关庙门”。

  六

  龙蛇鱼虾不可分,乌龟王八一起蒸。

  顶天立地一铁汉,世间才知有好人。

  “文革”初期,耀邦无论怎样被斗、被打,从未承认自己是“三反”分子。1968年,李致与耀邦被关进“牛棚”,同在一间小屋。八届十一中全会,为凑够半数以上委员,拉耀邦参加会议。“九大”会上,耀邦不肯认罪,拒绝与康生握手,落选中央委员。耀邦回京治病,乐于帮助老干部及其子女,被诬为什么“俱乐部”。小平复出后,耀邦主持科学院工作,积极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反击右倾翻案风”,耀邦再次被打倒。宁折不弯,顶天立地一铁汉。

  七

  且随春风入剑门,摸爬滚打淘尽神。

  棱角磨掉成卵石,才知内方须外圆。

  “文革”后期,李致调到四川人民出版社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像“春风入剑门”,川版书异军突起。但极“左”思潮尚存。作家丁隆炎写彭总的《最后的年月》,编辑流着泪审阅,工人含着泪排版,九天印出四十万册,却被最高宣传部门封杀。出版社党委把“官司”打到中央书记处,一年后才许“内部发行”。出版巴老的书,也遇到过一些困难。出版社的“立足本省,面向全国”,“要当出版家,不当出版商”等基本方针,亦多次受到质疑。真是“摸爬滚打淘尽神”。

  八

  生末净旦丑齐登,公侯伯子男尽演。

  假作真时真还假,真作假时假也真。

  “文革”长达十年之久。无论是当权派、造反派、保守派、逍遥派,这派那派,人人都在台上台下、有意无意地做了充分的表演。是真是假,是自愿或是上当,或是趁机捞一把,人民心中有杆秤,历史是无法抹掉的。这本是知人善任的宝贵财富,可惜没有被充分运用。

  九

  人间沧桑已历尽,雷鸣电闪何足惊。

  留得脊骨还挺直,要讲真话学巴金。

  1942年,巴老为十二岁的李致题字:“说话要说真话,做人得做好人。”李致牢记巴老教导,“文革”中,无论挨打、被斗、关“牛棚”,交代自己的问题或别人的问题,李致没有讲过假话。粉碎“四人帮”以后,巴老再度主张讲真话,读者称他为“世纪良知”。马老也向巴老保证:“我要努力说真话,不管为此我要付出什么代价”。

  十

  风风雨雨寄流年,箪食瓢饮度余生。

  时人不知余心乐,我自偷闲学少年。

  马老认为,李致虽经历不少磨难,至今还有一颗童心,即赤子之心。

  2006年8月14日夜雷雨中马识途谐笔

  2006年8月15日到20日李致解题并注释 李致文存:我的人生(上、下)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