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水煮商人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九章
四川商人
针对四川人不愿经商的心态,与他们做生意最好的办法就是主动上门,充分利用四川人的巨大消费市场,创造商机。
四川人很少干损人利己的事。
生意场上的四川人视信誉为生命。
生意场上,四川人也是一副谦谦君子风度。和四川人做生意,在挣钱的情况下,虽说清楚道理,不可赤裸裸地谈钱而不顾他人的利益。他们讲道理,讲道德,不愿伤害别人。
1.利用他们不愿经商的心态,主动上门
可能受盆地的影响,四川人与生俱来有一种盆地意识,他们是一群不爱经商,缺乏商业意识的人,他们常陶醉于“谷满仓,酒满缸”的生活,只要日子好过,他们是不愿冒险经商的。
四川民谚说:“生意钱六十年(指一代),种田钱万万年”,“多样味道不如盐,千样行业不如田”,意思即种田为上,工商为下,直至今日,四川人仍是不爱经商,缺乏商业意识。
从地理上讲,四川盆地是个很完整的地理单元,人们曾形象地把四川盆地比喻成一个“宽边加厚,微微倾斜的大澡盆”,这个大澡盆的边际由一系列大山构成,它西有青藏高原,东有长江三峡,北有秦岭巴山,南有云贵高原。四面的高山,像巨大的盆壁,千百年来无情地阻隔着四川人与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使四川与外界难以沟通。因此,四川人自古难以外出,至今仍处四塞之地。
但是,这块盆地又是一个先天的幸运儿,盆地内气候温和,河流纵横,土地肥沃,拥有很强自给自足,自我循环的经济能力。因此,自古以来,尽管四川远离我国历代多在北方的政治中心,例如,长安、洛阳、北京等,但是,它依托着封闭的盆地和得天独厚的农业自然条件,仍然能够成为我国历史上经济开发较早的地区,孕育出可与中原文明争辉的巴蜀文明,成为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的温床,而偏安于西南一隅。
封闭加富庶的自然条件,给生活在这里的世世代代的四川人带来了相对的富足和安宁,也在他们的观念中留下了厚道的自足感和保守的意识沉淀。
因此,四川人不仅难以外出经商,也不必外出经商,中国儒家思想一落户到此,就找到极相适宜的土壤,落地生根,与儒家思想相对相承的道家传统也长久影响着四川人。
小农思想,自给自足式的生产方式,还一直影响到今天的四川人,重视农业,农为本,工商为末,重视和谐,讲求中庸之道,不善商贾,不愿竞争,这仍是今天一些四川人的观念。
所以,四川人没有商业传统,从前四川人强调“千行万行,庄稼为王”。今天,那些在盆地外发了财的四川人也喜欢回来置房享乐。
某社会学学者对四川广汉县100名在广东打工的青年调查表明,当问及今后的打算时,50%的人回答想回家结婚生孩子,40%的人想挣够了钱回家做点小买卖,仅有不到10%的人想继续在外面闯。
这还仅是在对外出的四川人的调查,对在家的四川人进行调查,这个比例将会出现更加趋向于内稳的答案。
因为缺乏开拓精神,缺乏冒险闯劲,四川人知足常乐,他们常陶醉于“谷满仓,酒满缸”的生活,只要日子过得去,他们不愿也不急于寻找各种致富门道。
在改革开放后,四川人虽然终于出川了,也产生了一批商人、企业家,但绝大多数四川人仍恋着本乡本土,只有极少数人敢闯敢干,而在目前,外出的四川人多是打工仔或打工妹,做老板的是少得可怜,以至于有人说:“四川人没有做老板的相,只配做打工仔。”
针对四川人不愿经商的心态,与他们做生意最好的办法就是主动上门,充分利用四川人的巨大消费市场,创造商机。要做到这点,可以采取如下一些步骤:
(1)及时把握机遇,迅速决策打入四川市场。
(2)注意四川的市场调研,选择好一个好的突破口,即做什么生意,从什么方面首先入手。
(3)迅速把生意做上门,注意保质保量。
(4)重视市场信息,把握市场战机。
(5)及时调整经商方法,力求符合四川人的消费习惯和心态。 水煮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