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定慧初修

带业往生与消业往生

定慧初修 南怀瑾 著述 16883 2021-04-06 09:06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定慧初修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带业往生与消业往生

  南怀瑾 讲述 陶 之 记录

  (一)

  今天应洗尘、显明两位老和尚暨本院从智、明光两位法师之邀,指定讲述“带业往生与消业往生”这一专题。

  在座也许有已成就的菩萨或阿罗汉,而本人为一道地凡夫,却冒昧的来谈此无上乘的重大问题,极为惶恐,然承诸法师们之命,而又无从推辞。

  每次应邀演讲,我都感觉好像回到学生时代,接受口试时的紧张,兢兢业业,不知所云。现在也是以此同样的心情,来讨论这个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已经传闻两年多了,也曾有人当面问及:到底是“带业往生”?抑或“消业往生”?每当我听到这个问题时,只有报之一笑。因为我觉得这个问题,不应该成为问题,只在修持的人,自己去研究参详,自求解答。一直到最近,听说佛教界,已对这个问题,发生严重的争论,本人觉得自己很不成器,素来不愿参与争论。又认为这种争论,有点近乎可笑。大家好好修学便是,还有什么可争论呢?近日又听到也有法师们参与此项论辩,而且各有主张:一部分主张“带业往生”,一部分主张“消业往生”。乃至有人指称本人也赞成某一主张。我立即告以:我并未曾作何主张,而且素来不参加这类纷争,更何况提出任何意见,因此有人就本题上,追根究底,迫不得已,曾作过一两分钟的简短谈话。于是,两位法师们,要我作一详细报告。今天和大家讲这个问题前,首先要声明的,对于争论此一问题的是些什么人,且不过问。我讲的,并不因人而言,只对修持净土的法门,略陈刍荛之见而已。

  净土法门,是度此娑婆世界众生的一个最方便的捷径。平常一般人,认为净土法门只是显教的一种法门,实际上,正是一大密藏,非常深密的大密乘,而且是最方便,最容易修持,最容易成就的大秘密法门。这个法门在中国流行了一千多年,早已“三根普被”;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以听到念佛的声音,不但中国全国如此,扩大范围来看,整个亚洲地区——包括日本、韩国、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尼泊尔、柬埔寨等等地区,都可听到念“南无阿弥陀佛”。

  在东方,不但信佛修持的人,普遍都念“阿弥陀佛”,即如一般不信佛的普通人,也受佛法熏陶一两千年的影响,随口都会念佛。甚至有人指出,纵使绝对不信佛法的人,在骂人的时候,也脱口而出,说一声“阿弥陀佛”!例如看见一个自己对他心有不满的人跌倒了,便顺口念一声:“阿弥陀佛!”其实,这一声佛号,是带有这一跤跌的好,含有“报应得好”的意味。

  这虽是一则不经之谈的笑话,但由此可见这声“阿弥陀佛”是如此普遍。同时可知持名念佛的净土法门——这一声“阿弥陀佛”的影响,有如此的深远广大。

  但是千余年来,修净土持名法门的人,大多都认为念一句“阿弥陀佛”,专志修持,临命终时,可以“带业往生”,因此而给大家无限的信心。认为此生修持,纵然没有成就,但到了临命终时,只要专心一意地念声“阿弥陀佛”,也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可以说是长久以来,很自然的一个信仰,赋予人们很大的信心。如果说“带业往生”是不可能的,一定要消业才能往生,那么大家都会非常失望。认为这一下完了,这好比世法中的投资,没有希望了!因为不知道自己的业,何年何月才能消得尽,怎么办呢?几时才能到净土?几时才能往生极乐世界呢?

  这一来就很严重了,比起世间做股票生意的人,遇到跌停板时,短短时间,便受到倾家荡产的打击,还更严重。所以这次应几位法师之邀,也不能不谈一谈了。

  (二)

  实际上“带业往生”与“消业往生”这两句话,都有道理,并不是那一边对,那一边不对。这两句名言,是前辈善知识以及现代的善知识们,说法的方便话。一个有成就的人,教化别人,每每因时间的不同,地区的不同,对象的不同,在说法上,就有各种不同的方便,所谓“观机设教”,便有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作用。

  我们知道,“带业”与“消业”这两方面的辩论,重点在一个“业”字。那么,我们学佛的人,当然先要了解什么是“业”。

  业并不是绝对的坏事。我们知道,佛说的业,内涵三种:善业、恶业以及不属善不属恶的无记业,统称之为业。既然如此,那么,修行的人是否也在造业?答案是肯定的。修行人也在造业,诸佛菩萨也在造业,因为修行是在造业,造就至善纯净的善业,以至于菩提道业。既没有无记业,更没有恶业的杂染。

  如果说,往生西方,都要善业成就,那么善业成就的人,在理论上,是否也是“带业往生”呢?答案很肯定,当然也是“带业往生”,是带善业而生。如果说带业不能往生,必须消业才能往生,会使人认为消了恶业、无记业还不够,一定要修成一切善业如菩萨,才能往生。只因“消业”两字,在定义上,说得太仓促含混了,因此引发了争论。

  更进一步说,倘使必须消了一切的业才能往生,那么极乐净土,就不欢迎我们,不欢迎一切众生,只欢迎成就菩提道果的大菩萨,甚至成佛的才能往生了。没有这个道理,也不是这个道理。且别说大菩萨们,只讲一般修行的人,真正能将善、恶、无记等一切的业都消尽了的,能有几人?况且根据佛的圣教,只有转业,而不能消业。“转识成智”,转识成佛。所谓“带业往生”,固然是古代善知识方便的说法,“消业往生”,也是一时方便的说法。如果彻底穷究,便要试问:消掉了什么业?

  譬如小乘成就的阿罗汉们,甚至证得了有余依涅槃的阿罗汉们,他的业还是存在,只是暂时内伏下去,因此也能成道。我们不要以为阿罗汉们已经成道了,他的业就此能消灭了,只是暂时潜伏下去而已。甚至于“地”上菩萨,以及没有到“地”的菩萨,还都是带业的,只能说:“地”上菩萨的业,转化、净化到一个层次,或转化、净化到某个程度。佛说:“纵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例如世尊释迦牟尼佛,现生还得示现,接受往劫的果报。绝对不能说我已成就了,就可赖债不还报而消业得了。所以,如果一定坚持要消了业才能往生,否则便不能往生,此说似乎太过固执了。如果认为非如此不可,则落在“见取见”和“所知障”中。主观成见的“见取见”容易形成法执。例如世间成见说:此事非如此不可!但是,佛法没有如此不圆融的。

  再进一步研究“带业往生”与“消业往生”的争辩。“带业往生”一语,在佛法的经论上,是没有明确的看到。这句话最初的出现,是元朝一位有成就的大和尚——惟则禅师,他著作的《净土或问》中,针对某些人就净土法门所提出的疑难,作了一些解答。在他这一著作中,提到一句话——“带业得生”,他的方便语意,是说即使带业,也可以往生西方极乐净土。

  到了明朝,净土宗的蕅益大师,也提到这个问题,他提出的意见,是“带惑往生”。所谓惑,就是“见思惑”,也即是业。一直到现在,七八百年以来,我们中国佛教,不管在家出家的道友们,都熟习蕅益大师此话而更不疑。他所提出来的,比元朝惟则禅师所说的更明白。至于提倡“带业往生”最有力的,便是现代前辈善知识印光法师。

  当民国初年到二十年之间,中国文化,也随时代的改变,政体的革新,受到西方文化的激烈撞击,一切在不今不古,不中不西,不新不旧的大紊乱中激荡不安。根深蒂固的中国佛教文化,在激进派的打倒军阀、打倒迷信等口号下,遭遇很大的破坏。身任佛教会长的敬安法师(八指头陀),被北洋军阀积威之下的内政部长亲手打了一记耳光,活活被气死。在这一段时期,佛法的禅、净、密、律等,都一蹶不振,不像现在受到学术上的重视,宪法上的保障,可以说五浊紊乱的现象,如火燎原,方兴未艾。印光法师以亦佛亦儒的善巧方便,笔伐口诛,大声疾呼大家好好念佛“带业往生”,实为法师的无上悲愿,一片婆心,善巧运用方便法门,才使佛法佛教,更为普及。

  什么是“惑业”呢?惑与业的名词,有时候,是连在一起来讲。所谓“惑”,即无明迷惘。什么是我们的惑?在教理上有两种,“见惑”与“思惑”。简称为“见思惑”。所谓“见惑”,包括:邪见、身见、边见、禁戒取见、见取见五种。以现代语来说,就是不正确的思想、观念、看法。例如现在讨论:“带业往生”是对的?还是“消业往生”是对的?双方都是在“见取见”的见惑上引起争执。所谓“思惑”,即是思想观念中不好的性情,包括:贪、瞋、痴、慢、疑五种。如果把“思惑”了掉,发大愿力,往生极乐净土,那就是已经成就大半的大士了。我们凡夫,没有一个绝对真能把“思惑”完全了掉的。这样一来,只有已经成就的菩萨、大阿罗汉们才能往生净土,我们这些带业凡夫,绝对没有希望,只好暂住在东方也不错。(一笑。)现在我们明白了所谓的业,包括了“见思惑”惑业的道理,当然也就是包括了世间做坏事的恶业。

  如果说古代的祖师们所说“带业往生”是错误的,乃至于对大家非常佩服的近代的印光法师,几乎口口声声主张“带业往生”是讲错了的,那就使大家失去了无比的信心,无比的方便。假如我们要标新立异,别出心裁,推翻古代祖师所说,认为他们完全不对,只有“消业往生”,这才是现代有成就的善知识的确定名言,那也未免太过了。其实“消业往生”,也只是一时的方便话,对某一种人或对某一个人,某一时,某一处说的,并无不可。例如某人平常造业很多,现在要劝他学佛,至诚忏悔,消灭恶业,俾得将来往生净土。如果他说自己造业多端,怎能往生净土?这时劝他,没有关系,带业可以往生。这样,确是善知识们的善巧方便。而有一些人学了佛以后,我慢、贡高、师心自用,好像天上天下,唯他独尊。我常对这些人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是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而不是你。对于这一类的人,就要告诉他,消业才可以往生。不然你的人我贡高还那么重,如果能往生,那么“阿弥陀佛”那里管入出境的就太不公平了。(一笑。)所以说:这些都是善知识一时的方便说法,不可执著,也无争论的必要。只要大家自己好好修持心地,绝对正信佛说得没有错,何必为了这些话,争来争去,争了半天,争得脸红耳赤,又在那里大造口业,有什么好处?有这么多争辩的功夫,用来多念几句佛号,该有多好!何必去争论这个呢?所以说不要标新立异吧!

  更可惜的是,本来“带业往生”已经给予人们无比的信心,个个有希望,人人有机会。现在一定说非消业不可往生,那么许多人都会自认此生造业如此之多,既消不了,又何必学佛!于是更走极端,更去造业,那可真的完了。那么随声附和,高唱“消业往生”这句话,就语气太重了。

  因此说,说法要留意,“观机设教”——观察一切人,以及当时当地的机缘。不然也很容易犯口过。可见善知识、法师是很难做的。

  因此我更要声明,我不是一个善知识,只是一个乱七八糟的凡夫,也许凡夫的资格还不够,说不定将来要下地狱。地狱有十八层,加上现代化的地狱,可能还有地下室,有了十九层、二十层都不一定。恐怕将来我要下到十九层半。在第十九层阴暗角落的我,说的话不见得正确,只能供大家作参考而已。

  (三)

  古人说:“一句合头语,千古系驴橛。”这是说,善知识们说法,“言出如箭,有力难拔”。如果有时掉以轻心,偶有一字之差,在善知识本身,也许无关宏旨,但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弄得不好就使他人造作恶业,这就是“一句合头语,千古系驴橛”。有如偶尔在路旁打了一根给人们挂东西的木桩,不料后来的人们,无论是骑驴子的、骑马的、放牛的、放羊的,乃至牵狗的人,经过这里,都拣现成的便利,把牲口们系到这根桩上去。

  再说,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并没有肯定说过,非消业不可能往生,或带业绝对可以往生的话。可是,学佛的人,大多都念过《阿弥陀佛经》,这本经典上记载佛说: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一个普通的人,在最短的七日七夜,就真的能把业力消得干净吗?你不妨试试看。其实,只要人们一念回机,在真诚悔悟的灵明一念之中,专诚皈命念佛,不起杂染意念,则“一念万年,万年一念”。岂非当下即与佛的净土心心相印?如此七日,昼夜一贯,当然可以得生极乐净土。这是佛说的话,其中含义,岂非是说带业也可以往生吗?所以大家不要怀疑。

  大家都知道,《华严经》是佛经中的大经之一,也涵盖了一切宗派的大经大要。在华严会上,一切诸大菩萨,最后都躬身合掌,回向净土。

  在《华严经》八十卷本《入法界品》中,普贤菩萨也曾教导我们念佛的法门,如说:

  “或有众生,一日一夜忆念于我,即得成熟。或七日七夜,半月一月,半年一年,百年千年,一劫百劫,以及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劫,忆念于我而成熟者。或一生,或百生,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生,忆念于我而成熟者。或见我放大光明,或见我震动佛刹,或生怖畏,或生欢喜,皆得成熟。”

  普贤菩萨在这里说,有些众生,只要念他一日一夜,就可以成熟。但也有延长到七日七夜;甚至,无量数劫等等,才得成就。可见劫数无定,端在一心。为什么要排列这样多的数字?其中隐藏了一个秘密,须得仔细参详。不过,这是另一个问题,不必在此多谈。

  或者说,上引经文,只是普贤菩萨的境界,不是阿弥陀佛的净土。但是,我们要知道,佛佛道同,念阿弥陀佛就是念十方诸佛的大光明法藏。

  因此再将普贤菩萨所说的长偈中,有关带业往生或消业往生的这一部分,摘要提供大家参考。如说:

  “随诸众生心智业,靡不化度令清净,如是无上大导师,充满十方诸佛国。

  若人志劣无慈愍,厌恶生死自求离,令其闻说三脱门(指空、无相、无作),使得出苦涅槃乐。

  如来无碍智所见,其中一切诸众生,悉以无边方便门,种种教化令成就。

  若有闻斯功德海,而生欢喜信解心,如所称扬悉当获,慎勿于此怀疑念。”

  普贤菩萨说,“随诸众生心智业,靡不化度令清净”。任何一切众生,不问其任何种心,任何种业,只要心智清明,没有不能得到他的度化。可见志诚一念,就可以转业净化。被化度众生的我,以及发愿度化众生的菩萨或佛,都是“如是无上大导师,充满十方诸佛国”。十方无上的大导师,当然也包括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如果自己已经消尽了一切业力,自己就已转心化佛,转身成佛。那么,心净则国土净,也可以度化一切众生,来生在自己的国土里,又何必一定要到西方或他方去呢?譬如世间法,现在大家都想去美国,因为现代美国的生活水准比其他各地好,假如其他地区的生活水准也比美国一样的好,甚至全球都同样的好,又何必一定非到美国去不可呢?

  现在我们所说的往生问题,其实,也是释迦牟尼佛的善巧方便,说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力所化的净土,实是无上方便善巧的法门,并非说诸佛菩萨成就了,消业了,都要往生那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有国土,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就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也曾经亲自示现过,他用手一按,立即显现这个世界清净面的佛土。他方菩萨也有到此来生的,所以说往生者,究竟往哪里去?生到哪里呢?如果真正善业完全成就,恶业消除,则尽可生而不生,往而不往,随方皆净,何土不生?又何必有来有往?既然无处不是生,无处不是往,无往也无来,拿什么叫做“消业往生”或“带业往生”呢?如果三业真正清净,完全成就了的人,无所谓往生,既不往生,则所谓“带业”与“消业”都没有关系,当然不成其为一个问题了。

  就因为我们没有成佛,才需至心皈命,效法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信心清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到阿弥陀佛那里去再求学,在那里好好学,好好继续修持,转化潜伏的业力,终而成佛。但有人发愿往生西方,也有人发愿往生东方。东方有药师佛,北方有不空如来,南方有宝生如来,中央有毗卢遮那如来。都因众生愿力不同,往生方所也不同。可是佛佛道同,各各的佛土清净,并无差别。有差别的,只是外相而已。现前娑婆世界虽为秽土,这是因为我们的染污业力所现。但佛在别的经典也曾说过,要想成佛的大菩萨,必须要到娑婆世界来,才得迅速成就。因为这里有苦乐、善恶、烦恼、清净,各各层面兼具,凡圣同居,魔佛俱在,处处有障,才易激发解脱慧力,比起他方世界,反而容易成就得快。这也是佛说的道理啊!那么,说不定西方极乐世界,还有诸大菩萨,回到我们这里来呢,君不见普贤菩萨说的“如是无上大导师,充满十方诸佛国”吗?

  “若人志劣无慈愍”,假如有人心力差,志力差,顽劣而没有慈悲心。“厌恶生死自求离”,有一天想通了,不再留恋这个世界,找个好地方去往生,于是也可以“令其闻说三脱门,使得出苦涅槃乐”。告诉他空、无相、无作的三解脱法门,就可以使他转业成道了。

  “如来无碍智所见,其中一切诸众生。”我们必须注意“一切”这两个字,业力很重的人,当然也在这一切众生之内。佛智所见,慈悲愿力所被,不是只度好人,坏人更要度。这是佛的精神,也是我们学佛的人要学的精神。善业成就了的人固然要度;善业没有成就的人也要度;恶业深重的人更需要去度。所以佛所见的,所注意的是一切诸众生,不只是消了业的人。

  “悉以无边方便门,种种教化令成就。”教化的法门不是固定的。因此可知,不一定是带业才能往生,也不一定说消业才能往生,如果固定一式而不圆融无碍,即非佛法。

  正如普贤菩萨的教示:“若有闻斯功德海,而生欢喜信解心,如所称扬悉当获,慎勿于此怀疑念。”倘使我们偏执如何才能往生;如何又不能往生;似乎都是自生怀疑,是“见思惑”上的争论事,何苦自于佛头着粪呢?

  又《华严经》八十卷本《普贤菩萨行愿品》,最后的偈语说:“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所谓沉溺诸众生,他又沉溺在哪里呢?凡是沉溺在业海中的一切众生,当然都是带业的。纵然带业,只要你真正依照普贤菩萨的行愿,赶快发心速往无量光佛刹,蓦直而去,又有何疑?因此,希望大家不要在“带业往生”或“消业往生”这个问题上去争论。重点只在我们自己好好发愿修持,自然可以速往无量光佛刹,也就是过此以往“阿弥陀佛”愿力所成的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佛刹。

  这次受几位法师坚邀讲“带业往生”与“消业往生”的问题,暂时到此为止,最后向大家报告的,如有坚定信心,带业绝对可以往生。当然能消恶业而成就善业的,多带些善业往生去的更好。善业成就,乘愿往生,莲花大如车轮,即使善业未纯,小一点的莲花也可以。(一笑。)但是,业是消不了的。无论大小乘的教理,没有真正消业的事,只有转业,才是正论。因此,可让我们大声疾呼一句:凡诸善信,迅速“转业往生净土”吧!可是这样一讲,好像愈讲愈糟了!这句话又要变成第三种主张了。奉劝诸位,切莫再去搞这些人我的是非之见,只须依照古德的一首名偈修去便好:“修行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趋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一个人修道,先把自己肯定下来,此心不再动摇,有如铁铸一般。自己用功,自己念佛,自己境界,自己成就,都是自己造的业。好与不好,自己明白。只要一条大道,一直走去,管它那些是非论辩作什么!请看龙树菩萨所作《大智度论》云:

  “有诸菩萨自念,谤大般若,堕三恶道,历无量劫,虽修余行,不能灭罪,后遇知识,教念阿弥陀佛,乃得灭障,超生净土。”

  读此经论,便知“带业往生或消业往生”两语,各各善巧方便不同,无非无是,正如《楞严经》云:“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如斯而已。

  (四)

  现在,贡献大家念佛的法门,也就是习惯所称的净土法门。

  我们一千多年来,所流传净土宗的念佛法门,到了近代几百年来,大多都是采用“持名念佛”的途径,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持名念佛。“阿弥陀佛”是佛的名号。“南无”是皈依的意思,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不须我来饶舌多谈。“南无”两个字,要念成“那谟”。

  但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有一点须要注意,不可以念成“哦(侪)弥陀佛”,要念“阿(佟)弥陀佛”。阿(佟)是开口音,嘴巴张开,在喉部、胸部发音。这个“阿(佟)”字门,也就是密乘的“陀罗尼”——总持法门之一。密乘修法中,具有“阿”字门的观想和念诵法。“阿”字是梵文字母的生发音声,是一切众生的开口音。所有佛经,大都从梵文翻译过来。梵文的真言咒语,有三个根本咒音,也就是普贤如来现身金刚萨埵的根本咒。这三个字是“唵(侪ng)”“阿(佟)”“吽(h侔ng)”。简略地说:

  “唵”的意义是:永恒常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遍满法界。

  “阿”是无量无边,无际无尽,生生不息,开发光明。

  “吽”是无边威德,无漏果圆,无上成就,迅速成就。

  如果念成“哦(侪)弥陀佛”,就有偏差了。哦(侪)的发音是嘴部收缩成为一小圈,单从喉部(生死轮)所发出的声音,是轮回的音,轮回音是下沉的。所以不可以念成“哦(侪)弥陀佛”,必须要规规矩矩念出“阿(佟)弥陀佛”的清朗音声。

  一切众生,既有生命,首先发音的一定是“阿(佟)”。它是开发的,上扬的,示现生命的生生不息。例如婴儿所发的第一声,以及开始学说话,都是“阿(佟)”的发音。至于“哦(侪)”音是沉没的,向下的,甚至可以说是沉堕的音声。即如念唱华严字母的梵音,起腔由“阿(佟)”字开端,到“陀”字完结,便是咒音的“声明”内义。

  持名念佛的法门,如果只念“阿弥陀佛”四个字也就够了。人在临命终时,气息将绝,这四个字也念不出来时,就系心一缘,“阿……”也就够了,绝对够了!我说此话,绝对负责任,如果错了,我愿下地狱。但千万记住,系心一缘在“阿弥陀佛”的这个“阿”字。甚至这一声也来不及念,念不出声了,就要断气了,那就不要出声,只要忆念就够了。

  “阿弥陀佛”这四个字,就是一个大秘密。

  “阿”在梵文中的含义,包含了:无量、无边、无际、无限、空、大、清净等等,很多的意思。总之,是一切众生的生发音,是开口音。

  “弥”是时间、寿命、无限的延长、延伸、连续绵远,无尽止的延续、伸展。

  “陀”是光明,无限的光明,无量的光明,无边无际、无尽的光明,大而无外,小而无内。

  (五)

  因为“阿弥陀”这三个字的意思,无法用少数几个中文字表达出来,于是就照梵文名号译音。

  根据巴利文的发音,或根据后期的梵文发音,对于阿弥陀的“陀”字,就念成“达”的字音。

  总之,阿弥陀即是无量寿、无量光。这便是一个大秘密。光和寿,代表空间和时间。阿弥陀即包括了无量美好的、殊胜的时间与空间。一切物理世界,三千大千世界都有生灭,只有时间、空间——光寿无量,没有生灭。它充满了法界,尽法界、遍虚空,无处没有光。白色白光,红色红光,黄色黄光,蓝色蓝光。黑色的也有光。虽然说现代的光学常识,把光与色加以界说,白是融射一切光的表色,黑是隐没一切光的表色。其实,黑只是不反射光的相,它同为光之体所含摄,五彩、七彩、多彩的光,只因光波长短的不同,它所显示的表相——光色即有不同。而光是无所不在,无所灭处的。所以说尽虚空,遍法界,无不在佛光普照之中。但虚空无尽,法界无穷。诸佛性光,也无穷尽。

  无量寿、无量光的“阿弥陀佛”,他究竟在哪里?我们的身心内外,无所不在,处处都在。那么,那光从何而来?从眼见的电灯光而言,它是从电能发生的,而电能是从宇宙间的能源而来的。但“能”又从何而来呢?最初最初的能,不是物理的,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自性光所感发的。所以“阿弥陀佛”无量寿光,即是我们的自性心光。念“南无阿弥陀佛”,自性心光就出现了。并且光与音声都同时遍满。心光通于佛性,佛性自在心光。

  光有很多层次,有很深奥的内涵,随便介绍出来。在有些学习密宗的人看来,是一项很严重的事。但在我的观念中,密宗与显教本无差别,无所谓密与不密,一切都应公之世人。“道”是天下的公道,有利于人的,不应该保守什么秘密。如果另有秘密,而不可传,岂非佛法也有藏私吗?既然不能公开,尚须藏密,则此秘密何以值得相信?大公无私的道,不属于我之所有,也不属于任何人所应该秘密拥有的。这就好比空气、阳光,人人都有权分享,应该获得。所以不管显密,只要有益人群的,凡是所知的,都可以付出,一切都布施,一切都供养,不必藏为己有。真的秘密,秘密在每一位自己的身心中。所以云门禅师说:“我有一宝,秘在形山。”

  光有子光、母光。凡有相的光明,都是子光。眼前的灯光是物理世界的子光。假如将灯熄了,一片黑暗,黑暗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在电灯光中念佛,灯熄了,就在黑暗中,照念下去。念久了,自性心光发出,与阿弥陀佛的无量寿光融接了,在黑暗中也自发现光明照耀,这种境界,不是想象所得。

  要知道,我们人类是在白天的日光中才能看见东西的生物。在这个世界中,有比人类更多的众生,在白天日光的强度下,看不见东西的众生,更多的不知其数。如蝙蝠、猫头鹰、虫豸等等,有的反而要在黯淡的光线下才能看得见东西。他们都在黑夜才出来活动,它们有的看见日光,反而受不了,甚至会导致死亡。各各众生的业力不同,感光就不同。所以阿弥陀佛也在它们中间放出各各感应不同的光。大家须要懂得这个秘要,才可了知佛的慈悲广大心愿。

  当你念佛,念到光明现前的时候,不要执著它就是胜境。这种光明还是子光,不是母光。到了一念不生,清净圆明,既无所谓光,也无所谓不光,自性心光现前,方可与阿弥陀佛的心光相接了。如果你在念佛时,见到有相的光明,便以为是阿弥陀佛放出光来接引你了,那就未免太小器了。那你拿四十元买一支手电筒,轻轻用手指一按,就会发出光亮,岂非比念佛打坐要便宜得多!(一笑。)总之,有相光明,还是子光。换言之,它是母光的反映。有些人在静坐中,发现了光,就很高兴,认为自己有功夫,有道行了,这才是傻瓜。岂不闻佛在《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属虚妄。”所以必须了知,那是子光,不是母光。

  那么这类的有相光明好不好呢?不执著就好,执著了就不好。如果不执著、不著相,那有相的光明,与自性心光便自渐渐融会一体。如果执著了,便落在生灭妄缘中,那就不好了。所以说,持名念佛,如果能体会得佛号无量寿光的涵义,那就更好。

  再说持名念佛的法门,也即通于普贤如来和观自在菩萨的大光明藏的法门,光寿无量,无所在而无所不在。

  (六)

  其次,修阿弥陀佛的净土法门,有三本大经,最好先要了解:一《无量寿经》,二《观无量寿经》,三《阿弥陀经》。后世的习惯,对《阿弥陀经》,称之为小本《弥陀经》。因为内容扼要,经文字数较少,故叫小本,能熟读三经,对于净土法门,必可了然于心。

  归纳起来,修持净土,除“持名念佛”以外,还有很多其他法门,现在先介绍简略的“观想念佛”。

  观想念佛,先要将小品《弥陀经》所说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以乃《无量寿经》所说的境界,乃至《法华经》中佛所说的奥秘,作基本的认识。

  观是心观,想是心想。老实说,修行就是造业。不过不造五浊恶世的恶业或无记业,而是造善业,进而修造成佛的菩提大业。观想就是转业的方法,因为观想也是“见”“思”的境界。在凡夫的“见”“思”上,未曾明道,一切皆在无明杂染中乱起“见”“思”,所以叫做“见思惑”。明道以后的“见”则转为般若智的见地;“思”则转为“正思惟”的观照成就。一念之间,转识成智的关键即在此,只要将此一念转过来就行。可是多少修行人,最难得的便在此无可着力的一转啊!

  观想念佛有许多方法,将来如有机缘,再作详细讲述,现在先简略说一容易做到的方法。

  首先,应请一尊庄严相好的佛像。或雕、或塑、或画、或瓷造、或铜质都可以。修习者,自身或立、或坐——结跏趺坐,需面对佛像。但佛像的头面,必须略高过于自己的头额,佛相的双目与自己双目平视而略高些许。自己看着佛的眉间,或清净妙目,这样长留影像。不管他是真身佛或塑造画像的佛,初步只须存念观想清清明明习惯性所见的影像,“系心一缘”,念念不忘。但是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刹那间是不容易观起来的。因此,初修者,或者只观佛像眉间的一点亮光,或观佛的清净妙目也可。这样也就是“系心一缘”的念佛法门。但有人看见佛的双目笑了,自己也笑了,这却不可以。因为,动了散乱心念。此时仍应一心不乱,系心一缘的观想下去。观好以后,有了深刻印象,不须太加着意,渐渐的,随时随地,都有阿弥陀佛一点亮光的深刻印象现前,而此心念中的阿弥陀佛,念念不忘。乃至观佛全身,以及极乐世界的净土境界,一一历历分明,这样便是初基的观想成就。在开始修观的时候,也可以直接观佛的全身,或观佛像胸前的“卍”放光。

  在修此观想念佛的法门中,真的看见阿弥陀佛现前时,切莫乱动欢喜心,或种种散乱心,这只表示你观想对了。所以这时,不要欢喜,也不要恐惧,只要澄心止意,一念不乱,我在佛的心中,佛也在我的心中,了了分明,无有差别。但也不是说好像投胎一样,投在佛的身中,而是觉得我心与佛合而为一,佛我一如,了无分别。既不我慢贡高,也无欢喜也无悲,一心清净自在,一念“阿弥陀佛”。所谓“万年一念,一念万年”,如此即可。

  如果有时候观到自己身体内外充满光明,心中不要起分别,不要问此光是真是假,是佛是魔。是真的佛光也很平凡,是魔光也没有什么可怕,即使放光动地也不稀奇。这些境界,都是自性心光的偶然显露而已。一切众生,本来就具备了这些功能,现在只是回复了自性心光,不稀奇、不执著就好。如果一生执著之心,就自起魔障了。有时观想念佛下去,自己头顶会呈现光明。但要注意,头顶放光,同样也不是用自己的眼睛看见的。如果是用眼睛看见的,则两眼必已上翻,那样会影响眼神经与脑神经。凡是念佛念得好的人,外面的形貌,更显得慈祥、可亲、活泼、和蔼、清净、庄严。心身更健康,头脑更清楚。是一个活活泼泼的平凡人,慈悲喜舍的平凡人。稍有怪异,即不是佛,而是糊涂的“糊”了。所以说,头顶放光,身体内外放光,都是自己观照而知的,不是肉眼所见。肉眼看见的光影,必须小心求证,是否是眼病现象。如在灵明中,见一片光明,常时修习,永不退转,将来临命终时,从顶囟门蓦直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就有把握。但年纪大的人,平常日子念佛观想,如无真正定力功夫,切切不可随便就观想头顶,否则,很容易走掉,或者引起血压升高。所以密乘传法时,往往同时传授药师佛的长寿法,观想药师佛的法门,是从头顶下降,不致虚脱。强健的人也可以修此法门,因为年轻人寿元充沛,未来的日子还长得很,须知一个人求生不易,求死也很难,所以要真能修到来去自在,可不容易。

  (七)

  再说“持名念佛”的三种法门:

  一、“出声念佛”

  念“南无阿弥陀佛”字字要发音清楚,可以大声念出,但不要只在喉咙嘶叫,心里却在打妄想。要由喉咙以下的胸腔发音。由丹田的气,连接上来发声,一口气念下去,念到气接不上来时,闭上嘴巴,不要用任何特别呼吸的方法,只任其自然,听任鼻子自然呼吸。此时心中没有杂想,片刻之间,非常清净,既不造妄想业,也不动祈求心。这样一口气,一口气的念去,心气合一,心念合一,便得大利。如果念到声光合一,也不必志得意满,此中道理已如前面所说,不必多讲了。

  二、微声念佛

  虽然还是一口气,一口气的念,但旁人听不太清楚,只是自己耳根反闻内听,一字一句的清晰念去。

  大声念或微声念,都要一字一句,清清楚楚。最好耳根不要分听外界的听音。在念佛中间,纵有一个杂念,要立即自净其意,要以念佛之念来遮断一切杂念,专心注意在返闻内听上,杂念自然中止不生。念到六根不受外界影响,念念是佛,这样也就是合于观世音菩萨“返闻闻自性”的法门,同时也可进入大势至菩萨“净念相继”的念佛境界。

  如此念去,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直念下去,当然没有不成就的。如是修去,在活着的时候,身体健康,百病消除,身心康乐。一旦临命终时,可以不麻烦自己,也不拖累别人,那便恭喜自在了。

  三、瑜伽念佛

  持名念佛是出声念佛,要声气合一。瑜伽念佛,是意念合一,达到如《楞严经》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讲的“净念相继”的境界。这也就是心心念佛的法门。如活在世间,能修到“净念相继”,将来临命终时,往生净土,必然成就。所谓“净念相继”,就是由持名念佛或观想念佛,而到达随时随地,念念在佛念之中。这种瑜伽念佛,最初正如白居易的诗偈所说:“坐也阿弥陀,行也阿弥陀,纵使忙似箭,还是阿弥陀。”随时都念念在阿弥陀佛。平常一般人说,现在是超音速的时代,一切都讲究快,讲究速度。所以许多人都说,我太忙了,工作太紧张了,没有办法念佛。听来好像蛮有道理,但是忙到极点,也不会像射出去的箭,发出去的子弹那么急速吧。纵然忙到这个地步,身忙心不忙,能够做到还是一念在阿弥陀佛上,必定成就无疑。

  如此随时随地念下去,渐渐地念也念不起来了。只是一片清明,了无杂念的闲心。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业重障深,念佛念不起来了,其实并不一定。有的正是到了净念境界。清净现前,这样身心清净,突然断念,既无过去心,也无未来心,现前一念清明,佛也没有,念也不生,清净现前,正是净念。此时保持身心一片,了了常知,任运自在,这样就是净念相继了。然后一旦身心解脱,当然净土现前,绝对不会不成就的。如果在净念中,了了常知,既不昏沉,也不散乱,顿然定住似的,你就让他多定一会,更好,试看五百罗汉的造相,各个不同,有的正在掏耳垢,有的正在捏脚,他就如此地入定不动了。佛国禅师偈云:“有时且念十方佛,无事闲观一片心。”诸位若能念到如此境界,当然无不成就念佛三昧。我当随喜,我当归向,暂且讲到这里为止,讲太久了,谢谢诸位,同声念佛,回向净土。 定慧初修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