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孟子与公孙丑

治心与养气

孟子与公孙丑 南怀瑾 著述 1734 2021-04-06 09:06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孟子与公孙丑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治心与养气

  现在有很多年纪大的朋友,都会做功夫,其中有学道家的,有学佛家显教的,也有学密宗的,各种各样的功夫都有,真可以说是各路神仙都汇集了。不管学哪一种宗派,修养功夫没有不炼气的。刚才说的佛家止观法门,先叫我们调息,调息和修养有关,什么叫做调息呢?他们把人的呼吸分为三种程度。

  最初的叫做“风”。我们普通人呼吸往来,会有细微的声音,当然在我们谈话的时候,因为外面车子来来往往的声音太多,我们听不见自己的呼吸声音,如果回家躺在床上,就会听到自己粗呼吸往来的声音,这种呼吸就叫“风”。风动得越厉害,我们心里的思想就越繁杂,越不能宁静。所以当我们躺在床上失眠的时候,呼吸比较粗;越睡不着,呼吸就越粗。所以我们研究一个人,当真正睡着的时候,没有呼吸的往来,一点呼吸都没有,那一下的时间很短促,几秒钟,那时是真正的休息,真睡着了。等一下,又深深吸一口气。我们注意观察,会发现他的眼珠有些微微的转动,脑神经又开始活动,很可能他的梦境又上演了。据科学研究,我们一般的梦,最长不会超过几秒钟,在梦中我们觉得过了好几天,其实只不过是几秒钟而已。

  至于第二个程度的呼吸,就叫做“气”,呼吸往来比较细,一点声音都没有,呼吸到了这个程度,还不行。

  最高程度的呼吸是“息”,我们平常做功夫,所以不能得定,思想不能静下来,就是因为呼吸还没有到达“息”的地步。所谓“息”,就是老子所谓的“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的境界。当心境到了宁静安详的境界,几乎不起任何杂念,身心一片轻快、安乐时,呼吸是“绵绵若存”,好像有呼吸,又好像没有,所以他说“若存”。那么,他为什么不说“绵绵若绝”呢?如果说“绵绵若绝”就是好像要断了,和“绵绵若存”的观念就两样。所以我们写文章要注意,一字之差往往在观念上就相隔千万里了。

  下面一句是“用之不勤”,所谓“用”就是作用,“勤”就是勤快。功夫修养到了“绵绵若存”的时候,就“用之不勤”,这话怎么说呢?这就是孟子所说的不能揠苗助长,要“直养而无害”,不能用意帮忙他慢或快,必须顺其自然发展,循序渐进,不可以想法子加工,让他快或慢。

  修道的人都希望得定,真得定的话,连“息”都停止了。而一般做功夫的人,不要说息停止办不到,连到达“息”这个程度都做不到。打起坐来一呼一吸的,拉风箱似的,没有到“气”的程度,当然更谈不上“息”了。这个样子,外气都不能息,怎么能达到《大学》里所说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呢?“静”“安”没办法做到,更进一步的“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的智慧境界就更免谈了。所以,既不能得定,当然也就无法生慧。

  拉拉杂杂地说了这些,大家大概可以了解一点如何养气、如何培养浩然之气了。

  后来到了唐、宋六七百年间,像西藏所传的密宗,也主张炼气,认为成佛的初基方法,必须炼气。但是他们不叫炼气,而叫修气、修脉、修明点、修拙火,所谓打通三脉七轮,为修行成佛的必须过程。至于现在印度的瑜伽术中,修“身瑜伽”的一派,根本完全是讲究炼气。

  上面所述,中国的、东方的,扩大范围而言,包括全世界,这许多有关谈炼气的学术和方法,都直接或间接地和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有互相关联之处。 孟子与公孙丑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