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讲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列子臆说(上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十七讲
刚才我们提到,古人已经对于历史有所怀疑,对于历史哲学是反面的驳斥。下面杨朱提一个相对的说明,“伯夷、叔齐实以孤竹君让,而终亡其国”,伯夷、叔齐这两位历史上的名人,大概诸位同学在初中都念过《史记》的《伯夷叔齐列传》。我们都很清楚,殷商时的孤竹君,也是一个诸侯,伯夷叔齐两兄弟,都不想当王,晓得爸爸孤竹君喜欢弟弟,愿意让位给弟弟,所以两兄弟就逃掉当隐士了。他们太谦虚退让,做人做得好,结果他们国家亡了,最后“饿死于首阳之山”,到了周朝就都饿死了。所以真正的求名,像伯夷叔齐太清高,就会自己苦一辈子。
历史上的这两件事,尧舜让位同伯夷叔齐的让位,在道家的哲学,列子杨朱的眼光里,认为尧舜的让位是做假,伯夷叔齐的让位是真,这个文化道德的标准究竟在哪里?“实伪之辩”,一个真,一个假,这个中间的论辩、推论就很多了。“如此其省也”,省是清醒、清楚的意思,就是这样一来,我们头脑应该清楚了,清楚什么叫真,什么叫假。他现在提出来“实伪之辩”,这个名与实际,换句话说就是理想与现实,哲学的道理与实际的行为,究竟是如何。接下来,由大的讲到小的。
人生好日子有多少
杨朱曰:“百年寿之大齐,得百年者,千无一焉。设有一者,孩抱以逮昏老,几居其半矣!夜眠之所弭,昼觉之所遗,又几居其半矣。痛疾哀苦,亡失忧惧,又几居其半矣。量十数年之中,逌然而自得,亡介焉之虑者,亦亡一时之中尔,则人之生也奚为哉?奚乐哉?”
杨朱这里提出了人生哲学,他算了一个账。说到这个账,有一个日本哲学家,记不得他的名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非常有名。因为日本人要打中国,他非常反对,他说日本这样做完全错了,将来自己国家要亡。日本政府没有听他的话,他就跳楼自杀了,因为他不愿意看到自己国家亡掉。以前看他的书,觉得他这个账算得很好,原来又是千古文章一大偷,偷的是杨朱的道理。
杨朱把我们的人生算一个命,“百年寿之大齐”,大家都希望长命百岁,但是一百岁有什么了不起!“得百年者,千无一焉。”一千个人里头没有一个人活到一百岁。假定有一个人活一百岁,“孩抱以逮昏老,几居其半矣!”从小孩到成年的十几廿年,加上六七十岁以后昏老的三十多年,人生已去了一半,一百年打了一个对折五十年了。在五十年之中,“夜眠之所弭,昼觉之所遗,又几居其半矣。”夜晚睡觉加上三餐、大小便及生活,还有电视一看,再加上在那里愣头愣脑,又去了十来年。再加上“痛疾”,生病,发烧感冒,头痛牙齿痛;“哀苦”,谈恋爱失恋,躺了一个月都不肯起床,然后股票失败,又痛苦好几个月;“亡失”,被扒手偷了,给土匪抢了;“忧惧”,这里担心,那里害怕,又去了一半。结果你算算看,真正的人生不过十来年。而且在“量十数年之中,逌然而自得”,有多少时间心里头是舒服的,是自由自在的?“亡介焉之虑者”,一个人坐在那里心中无忧无虑,这样的日子,没有多少时间。纵然有,也“亦亡一时之中尔”,偶然瞎猫碰到死老鼠,又没有感冒,肠胃又好,心里也没有烦恼,坐在那里一笑,这很难得了,是偶然碰到的。所以把人生这样一算,“则人之生也奚为哉?”人生究竟是干什么?自己想想看,“奚乐哉?”人生有什么好?有什么快乐呢?
人生是为了什么
“为美厚尔,为声色尔。而美厚复不可常足,声色不可常玩闻。乃复为刑赏之所禁劝。名法之所进退;遑遑尔,竞一时之虚誉,规死后之余荣;偊偊尔,慎耳目之观听,惜身意之是非;徒失当年之至乐,不能自肆于一时。重囚累梏,何以异哉?”
这个人生被杨朱一分析、算账,完蛋了,人生没有道理的。他说人生活着“为美厚尔”,为了美厚,衣服穿得漂亮,口红啊、粉啊,擦了一堆,一个礼拜或三天又要去洗一次头发。“为声色尔”,为了好听的,好看的,工商业发达的世界,人生就是为了享受。“而美厚复不可常猒足”,猒足就是满足,美厚欲望不会常常满足的,好吃的、享受的东西不会常常有。“声色不可常玩闻”,好听的、好看的并不是随时随地有,打开电视,正想看《楚留香》,结果广告又来了,坐在那里生气,讨厌的广告,人生就是这个样子。“乃复为刑赏之所禁劝”,你要买的东西,进口货,进不了口,海关扣留,法令禁止。除了法律以外,“名法之所进退”,社会的舆论,文化的包袱,社会道德的观念,这个是名法,都在限制人。人不可以穿这个衣服上街,露背装太露了,去换了才准出门等等。
“遑遑尔”,他说人生啊,栖栖遑遑,一天忙忙碌碌,“竞一时之虚誉”,只为了争取短暂的光荣,这个光荣是毫无道理的。像在大庭广众演讲,尤其那些长官带领,来了,鼓掌。下面有些人在那边骂,这个家伙讨厌,讲那么长,啰唆。你们年轻人这些要知道啊,这些都是“竞一时之虚誉”,假的名誉,有什么用?“规死后之余荣”,再弄个死后假的风光。这两句是很好的对子,也是很好的挽联,天下人死了都可以用这一副挽联的。我们可以换成白话,“遑遑尔”把它换成“可怜的”三个字,可怜的争一时之虚誉。“偊偊尔”,就是自己的满足,我多么了不起啊!等于我们看大家化妆,男士梳头,女孩子化妆,然后对镜子这么一看,自己越看越好看。“慎耳目之观听”,好看不好看谁知道啊!不过自己觉得好看,你就好看去吧!这就是“偊偊尔,慎耳目之观听”。
“惜身意之是非”,自己珍惜自己,你看!我的观点完全对了!尤其是写文章的人,天下文章就是我第一。他说这个人生的境界啊,就是这样给他骗去了,一毛钱不值了。“徒失当年之至乐”,所以人生真正自由在哪里?没有自由,都是被外境界依他而起,人生不是为自己活的,都是为别人活的。你说打扮漂亮,穿衣服漂亮,绝对不是给自己看,是给别人看的,所以丧失了当年的至乐,“不能自肆于一时”,肆就代表真正的自由,人生真正的快乐自由自在,一直做不到。
到底什么叫做人生?“重囚累梏”,所以人生活着等于在牢狱的囚犯,戴了手铐,戴上刑具。照杨朱的观念,人生就是宇宙世界上的有期徒刑的重犯,“何以异哉”,与当犯人没有什么两样。你看道家的思想,到杨朱嘴里那么的锋利,那么的刻薄。佛家呢,也是一样,佛说“三界如牢狱”,岂止这个世界上的人,就是做鬼也是坐牢啊。“世事如空花”,佛家几个字就讲完了;道家讲得那么尖刻,好像法医解剖死人一样,一点一点把你刮开了,明明白白地拉出来给你看,把人生解剖得一毛钱不值。现在我们要注意啊,这一段是杨朱到孟家去做客,孟家问他的问题,他的答复,到现在都是他一个人在作秀。他的嘴巴还在说下去,我们到这里还没有鼓掌啊!
太古人的生活
“太古之人,知生之暂来,知死之暂往;故从心而动,不违自然所好,当身之娱非所去也,故不为名所劝。从性而游,不逆万物所好;死后之名非所取也,故不为刑所及。名誉先后,年命多少,非所量也。”
杨朱继续说,“太古之人,知生之暂来,知死之暂往”,这是讲中国所谓道,什么叫做道,不是说叫你念个咒子,念一句佛,打坐啦,身上搞气脉,放个光啦,这些都不是道,那都是花样。真正的道,中国文化的大道,也通于禅宗佛家的道。他很明白地讲,我们中华民族上古祖宗的文化,包括了人类祖先都有道。什么是道?用不着了生死,“知生之暂来”,活着也没有什么稀奇,生是暂时来,到这个世界上做客,住旅馆,暂时住在这里。这个世界值得我们感谢,总算让我们来观光一番,已经玩了几十年,可以走了。“知死之暂往”,死了来不来?会来的,死是暂时他去而已,所以死没有那么悲哀。生与死都是两头的现象,等于每天的早晨跟晚上一样,这自然之道,自性同虚空一样,不因白天夜里有所变动,那个是道,那个是性。至于生死如何真地去“了”,人有把握去死,那是小乘了生死,还不是究竟的,那是功夫做出来的。
大道的了生死是什么?“知生之暂来,知死之暂往”,这两个暂字注意,都是偶然的、暂时的。在佛家呢?对这个暂时形容得很清楚,就叫做因缘生法。在这一点来说,佛学和道家一样,把暂来暂往分析清楚,叫做因缘生法,缘生则聚,缘去则空。
所以真正修道的人,“故从心而动”,就是从心所欲,不要解释错了。这句话,哪个人讲得最彻底呢?就是孔子。孔子对于中国文化所谓“道”,下过工夫。孔子晚年的报告,从十五而志于学,到七十岁才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他加三个字就彻底了。这是孔子走渐修的路线,讲得最清楚了,经过几十年的修持,到了晚年才做到,这个叫做真自由,得道了。所以杨朱讲真正修道,同孔子表达的方法两样,但目标是一个,就是“从心而动,不违自然所好”。也就是享受自然,合于自然。什么叫自然呢?是大自然的空灵,这个特别要弄清楚啊!不要认为肚子饿了要吃是自然,这个不是自然,这是人为的法则。
“当身之娱”,为了身体之娱乐跟享受,享受是要享受啊,并不是说叫你那么刻薄自己,“非所去也”,想是应该啊,普通人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不要过分简朴,“故不为名所劝”,这个名就是代表了名法之名,外在的行为,虚名。就说我们穿衣服吧,很多为虚名而穿,今天穿这件衣服好漂亮啊,哪里买的啊?真漂亮!你听了不晓得多高兴!这个就是为名所动。这些是虚名啊,都是假的。“不为名所劝”就是不为外界的环境所影响,要合于大自然的空灵,这是外面外在的行为。内在的修养,提出来“从性而游”,道家提出来明心见性的道理,从人性合于自然的真正的自由,“不逆万物所好”,不违背天地万物的原则,冷了自然要加衣服,热了自然要减衣服,不违背原则。
所以《易经》中也讲到,得道的人“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不违反自然。譬如说一个功夫做得好的人,夏天可以穿皮袄,冬天可以开冷气,这是违反自然,不是这样的。“不逆万物所好”,不标新立异,虽然可以做到,但很平凡,因为平常就是道。“死后之名非所取也”,死了以后说万古留名同你有什么相干啊?“故不为刑所及”,这个刑就是刑法,换句话说,死后之名管它干什么!何必活着找罪受呢!所以一般人活在世界上,都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为了死后之名,那又有什么意思啊!所以要合其自然,这是道家思想,人性、天性始终就是那么自然,个个都有道。人所以忘记了道啊,都是人为的自己加上太多东西了。
“名誉先后”,讲到名誉,这两天有个老朋友很生气,因为到一个地方开会,没有给他排到前面的位子,所以很不高兴。我劝他几个钟头,不过一边劝,我心里一边在笑,搞了半天连这个还看不通!我后来告诉他,像这种地方我根本就不去。常有些什么顾问帖子给我,我就丢到废纸篓里,我也不顾,也不问,我也不想去。除非对人有好处的地方,那非要去一下不可,为了帮助别人才要去。所以去干什么呢?然后还争位子,坐在前面,何苦来哉啊!所以修道的人,自己将来、生前及死后的名誉,“年命多少,非所量也。”活多久不必介意。有人还去算命看相,看能不能长寿,活一百年,或者活五百年,我毫不考虑,明天死同再活一百年以后死是一样的。所以这就是解释老子一句话,“道法自然”,就是那么自然而然,生从自然来,我们人生来的时候,谁也没有跟妈妈打个招呼,我要做你的儿子,做你的女儿,莫名其妙就跑来了;要跑回去时,也莫名其妙就跑走了,没有什么。讲到这里,杨朱的话大概讲完了,下面是另外一段,观念是连着的,因此又起个头,这是文章的作法。
生命你能自主吗
杨朱曰:“万物所异者生也,所同者死也。生则有贤愚贵贱,是所异也;死则有臭腐消灭,是所同也。虽然,贤愚贵贱非所能也,臭腐消灭亦非所能也。故生非所生,死非所死;贤非所贤,愚非所愚;贵非所贵,贱非所贱。然而万物齐生齐死,齐贤齐愚,齐贵齐贱。十年亦死,百年亦死。仁圣亦死,凶愚亦死。生则尧舜,死则腐骨;生则桀纣,死则腐骨。腐骨一矣,孰知其异?且趣当生,奚遑死后?”
你们常讲现实主义,这一段文章就是现实,大家大概都看懂了,现在我们浪费一点时间,再说一下。杨朱说“万物所异者生也”,万物有所不同,是在活的时候,就是《庄子·齐物论》的分析,万物不齐;“所同者死也”有一个相同的是死。“生则有贤愚贵贱,是所异也”,中国文化对人性的分类,在春秋战国时候已经有了,有贤愚贵贱的不同,就是生活的形态、道德文化的水准不同。另有贤、愚、智、不肖四种,是以道德、知识做标准。国父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就是以这个做分别的。“死则有臭腐消灭,是所同也。”所以到死后,不管哪一种人都是一样,臭了,烂了,没有了。
“虽然”,但是,“贤愚贵贱”不是我们自己做得了主的啊,注意啊!“非所能也”。想把自己弄聪明一点,你弄不成啊,笨就是笨,聪明就是聪明。这个后面有个东西了,不是自己要聪明就做得到的。譬如我生来不漂亮,要弄漂亮一点,就是去整形,到老了痛苦得要死,千万不要干。人活着一切都不是你能做主的,后面有个东西要注意。
“臭腐消灭亦非所能也”,死了谁做主呢?臭了,烂了,消灭了,自己也做不了主。严重地讲,“故生非所生,死非所死”,活着不容易,死也不容易啊!你们仔细研究看看,就是现在想死,也不容易呀,虽然勉强地自杀,那不算本事。所以不能自主嘛!死了以后要回来就能回来吗?不一定。现在几千年以上的尸体还挖出来,他要烂也不容易呀,死后三千年不想被挖出来,也办不到,所以说这个生命后面是有个东西。
你不要看到这一篇文章容易懂,一下就读过去了,后面有东西哦!所以“虽然”这两个字一转,里头出来有哲学的意义,这个做主的东西是什么?因此说“故生非所生”,活不是你活着的,宗教家就讲上帝让你活着,菩萨让你活着,那也不是,是后面有个东西,你自己后面有个大老板在指挥。目前你们坐在这里听课,我在这里讲课,都是二老板在指挥,有个思想在指挥你,思想还不是真的生命,思想后面还有个老板。所以你不要搞错了,我们觉得,现在生活得很痛快,但是你这个活着的是假的,你还没有找到自己的老板啊,主宰没有找到。“死非所死”,因此你的死也是听人家支配的,除非真明白了,这个死才可以做主。因此“贤非所贤,愚非所愚;贵非所贵,贱非所贱”,道家把这个生命后面第二个投影叫什么?命也,这个叫命,它不是根本啊,命的后面还有个东西,中国文化传统的道学叫做性和命。
所以性命之理,命是第二个投影,原来那个老板叫做性,后来佛学来叫明心见性,追求第一个生命的老板,就是禅宗所要证悟的这个东西。你看这个文字很好懂,但是文章后面有个东西,“然而万物齐生齐死,齐贤齐愚,齐贵齐贱”,然而,这个虚词都要注意,现在他谈话后面提出来一个重要问题,到达了形而上哲学,又一转,转回来。但是有一个相同的你们不要怕,齐就是相同,什么相同啊?死是相同的。“十年亦死,百年亦死”,活十年死了叫做死,活百年死了也叫做死。“仁圣亦死,凶愚亦死”,圣人死了叫做死,凶人、笨人死了也叫做死。
“生则尧舜,死则腐骨”,所以人活着的时候叫圣人,叫尧舜,尧舜又怎么样?死了还不是一堆烂骨头!“生则桀纣,死则腐骨”,像桀纣活着是坏人,死了也是烂骨头。“腐骨一矣”,所以死了都变成一堆臭骨头,是一样的。“孰知其异”,这一句来了,骨头里头有不同了,虽然说形象大家都变成一堆烂骨头,但是那个能够做主、能够知道自己是不是烂骨头的那个东西,是自己。“孰”就是谁,中间同异的关系,谁能够知道?你找出来这个生命真谛,就得道了。大家都找不出来,所以结论是“且趣当生,奚遑死后”,因此不要灰心,只管现实好好地活着,不要担心死后的事。“且趣当生”,趣就是追求,就是痛痛快快地活,万一生病痛苦呢?就快快乐乐地生病,哎哟就叫,没有关系。因为生病也是一种活着的艺术,这就叫活着,所以只管现实的人生,“奚遑死后”,不要管死后的事。杨朱的思想,我们今天先讲到这里。 列子臆说(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