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列子臆说(上册)

第十九讲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列子臆说(上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十九讲

  死和死后的事

  管夷吾曰:“吾既告子养生矣,送死奈何?”晏平仲曰:“送死略矣,将何以告焉?”管夷吾曰:“吾固欲闻之。”平仲曰:“既死,岂在我哉?焚之亦可,沉之亦可,瘗之亦可,露之亦可,衣薪而弃诸沟壑亦可,衮衣绣裳而纳诸石椁亦可,唯所遇焉。”

  管夷吾顾谓鲍叔、黄子曰:“生死之道吾二人进之矣。”

  “管夷吾曰﹕‘吾既告子养生矣,送死奈何?’”注意一个问题啊!我们经常讲中国文化,几千年来对人生有四个字,“养生送死”。包括《礼记·礼运》篇里的一段,也就是我们政治哲学所标榜的世界大同的思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平等爱世人,救世人,这个思想都属于养生。但我们更注重“送死”,对于这个死亡,也包括了现在的社会福利思想,都重视如何使一个老年人安心地活下去,直到最后。

  讲一个例子,我们有一个老朋友,现在九十岁了,过去在大陆是财政部管盐务的官,那不得了,比一个省主席威风大,钱多,权也大。他清朝的时候出去留学,回国在武昌起义的时候还拿旗子在喊的,当然都是你们这个年龄。后来推翻了清朝,国民政府成立了,就做四川盐务总督,我们上将军的威风还不及他啊。到台湾来时,还带有一千两金子,一个晚上没有了。我问他怎么没有了?他说到了台北没有熟人,跑到延平北路一个开金店的同乡那里,就把这个金子借放在他的钱柜里,明天来拿。第二天下午跑去,一看银楼关门倒闭,其实就为了他这个黄金倒闭的。我说蛮好、蛮好,你这个礼送得蛮大。从此就在台湾,也修道,现在活到九十岁了,老病不堪。前天我们听到消息以后,晓得他在台中,赶快送钱去。有一个同学发心走一趟,回来报告,说他两夫妻老了,头脑昏聩,时好时坏,人生到此你说怎么办?也是修道的人啊。

  所以修道是养生之道,修道也要养生,我常说你们修道学佛,先不要讲远大目标——了生死,能够活时无病无痛,快快乐乐,死的时候干脆利落,既不麻烦别人也不拖累自己,说走就走就是成功了。

  讲到这里管仲就问晏子,你问我养生之道,我已经跟你说了,老弟啊!你认为送死怎么办呢?晏子说,“送死略矣”,他说我问你的问题麻烦,你问我的问题送死,死了很容易嘛,“将何以告焉”,他说这个还有什么可问的呢?不需要多讨论啊。

  “管夷吾曰:‘吾固欲闻之。’”管仲说,虽然我知道,但是我还是想听听你的意见。“平仲曰:‘既死,岂在我哉?’”晏子讲既然死了,我还能管吗?管他干什么?“焚之亦可,沉之亦可,瘗之亦可,露之亦可”,烧了可以,丢在水里也可以,把我埋在土里也可以,丢在路上也可以。“衣薪而弃诸沟壑亦可”,外面拿个草包起来,丢在水沟里也可以;“衮衣绣裳而纳诸石椁亦可”,给我穿皇帝的衣服,化个妆,弄个漂亮的棺材把我装起来也可以。反正都不属于我,随便怎么弄。“唯所遇焉”,看是什么际遇,由他们搞就行了。

  讲到这里,晏子的话他只说了一半。有些人对于死啊,也同晏子一样,死后由人安排,随便都可以。譬如我们年轻时,碰到抗战,一边读书,一边逃难,那痛苦得很。这个时候我们想到了有两句话,“求仁得仁又何怨,老死何妨死路旁”。可是有些人虽对于这个看通了,不过想留死后之名,做人一辈子不要遗臭万年,所以要在历史上留点好名。我的朋友很多有这种想法,虽然生死看通了,这一点没有看通。

  这个里头还有个故事了,京戏里头有个《赵五娘》,讲的是东汉时候的蔡邕,号叫伯喈,他的太太是赵五娘,蔡伯喈中了状元,讨了宰相的小姐做太太,把自己家乡的太太赵五娘丢弃。后来她去找丈夫,蔡状元不承认她是他的太太,所以历史上这是男人忘恩负义的代表。实际上蔡伯喈也没有太太姓赵,蔡伯喈在汉朝也没有中过状元;只是宋朝有一个人也叫做蔡伯喈,民间编的故事,就编到汉朝蔡伯喈身上去了。到了宋朝我们有个名诗人陆放翁,有一天到乡下去,看到乡下人唱戏,就唱这个《赵五娘》。陆放翁学问当然好,就作了一首诗,也看出人生的无奈。

  斜阳古柳赵家庄 负鼓盲翁正作场

  身后是非谁管得 满村听唱蔡中郎

  把那个忘恩负义的故事搬到蔡邕的身上来了,可见天地间的冤枉事多得很,古今中外历史,把好人说成坏人,多得很呀!所以人生要把身后的虚名看通,我们从小读书,这一些事牢牢地记住,有时候给人家骂得冤枉了,我们就拿这个当作“是无上咒,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人生就是这个样子,这就是养生送死的哲学。所以有些人拼命为死后之名,光宗耀祖,在那里红起脖子跳起来,如果学过道、学过哲学,觉得真可笑啊!你说历史上那些祖宗的故事都是真的吗?都靠不住,十分之七八都是假的。历史上人名地点都是真的,故事都变了;小说中人名地点都是假的,故事都是真的,社会上就有这一种事。

  “管夷吾顾谓鲍叔、黄子曰﹕‘生死之道吾二人进之矣。’”杨朱借管仲、晏子的嘴,讨论了生死的问题。辩论到这个时候,管仲回过头来看看鲍叔、黄子。鲍叔也是齐国很有名的一个内相。管仲说关于生死道理、了生死,他说我跟晏子两个人总算“进之矣”,通达了。

  宰相的兄弟们

  子产相郑,专国之政三年,善者服其化,恶者畏其禁,郑国以治,诸侯惮之。而有兄曰公孙朝,有弟曰公孙穆,朝好酒,穆好色。

  朝之室也聚酒千钟,积曲成封,望门百步,糟浆之气逆于人鼻。方其荒于酒也,不知世道之安危,人理之悔吝,室内之有亡,九族之亲疏,存亡之哀乐也。虽水火兵刃交于前,弗知也。穆之后庭比房数十,皆择稚齿婑媠者以盈之。方其耼于色也,屏亲昵,绝交游,逃于后庭,以昼足夜;三月一出,意犹未惬。乡有处子之娥姣者,必贿而招之,媒而挑之,弗获而后已。

  这都是好文章,你们好好学哦!我们小的时候朗朗上口,唱歌那么唱的,一个字用错了,音韵就不对了。他说“子产相郑”,子产是郑国的名宰相,比孔子还早一点点,差不多同时。孔子也很佩服他,“专国之政三年”,这个宰相,上面国君不大管事,因为太信任他,三年之中他把这个国家治理得好好的。“善者服其化”,好人更感谢他,听他的教育教化,“恶者畏其禁”,坏人怕他,不敢犯法,因为子产在当宰相,坏人不敢动了。“郑国以治,诸侯惮之。”郑国因此天下太平,大治,各地诸侯不是怕郑国,是怕子产。“而有兄曰公孙朝,有弟曰公孙穆,朝好酒,穆好色。”这个子产与管仲、晏子都齐名的,都是名宰相,可是他有一个哥哥叫公孙朝,一个弟弟叫公孙穆,坏透了,哥哥好酒,弟弟好色。这里我们读书懂了一个事情了,郑国宰相子产,姓公孙。

  这就告诉我们,一个圣贤的人,不一定有圣贤的家属。孟子也说过“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意思是说,圣贤的后代不一定是圣贤,英雄的子孙不一定是英雄,所以人生的道理都要通达。虽然子产是了不起的人,子产的哥哥弟弟就不行了。

  我经常告诉大家,现在少有好的家庭教育,老实讲你们不是好家长啊!我很想办一个家长大学,真的呀,现在的家长都要重新受教育,因为最上流的家庭受的是末等的教育,夫妻都要去上班,小孩子交给佣人去管,交给司机去管了。然后电视教育,坏的都学会了,好的没有学,所以二十几年前我在大学教书时,哲学系六十多人,我说哲学系顶多是三个学生,因为哲学不可能普及的啊!六十几个学生,五十几个都是女的,我说女哲学家我到现在还没有看见过一个。你们学这个干什么?将来不能做贤妻良母,大学毕业做职业妇女,家庭教育没有了,生了孩子交给佣人管。就算不做职业妇女,知识高了嘛,打麻将;再不然呢,外面玩玩,到了中年以上都出了问题。所以我始终讲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都是教育的问题。过去抗战时,大家埋怨政府,我说你们莫名其妙,政府有什么可埋怨啊?政府里的成员都是别人的儿女呀,自己没有把儿女教好,你怎么埋怨政府呢?政府成员都来自社会嘛,所以是教育的问题。你看名宰相子产,也是有家庭的问题啊。

  自古以来父子骨肉之间,是人生最难处理的问题。你不要看你本事大、学问好,碰到家庭问题,你看汉高祖、唐太宗,这些英雄、圣贤、将相,哪一个解决了家庭问题?你说苏格拉底碰到那么坏的太太,林肯也是,有说孔子、孟子也离婚,都是家庭问题呀!英雄豪杰我给他们一算账,没有一个家庭问题处理好的,这是个历史大问题,不是给你们讲笑话。

  现在这里也是家庭问题、兄弟问题。子产那么好,他的哥哥阿朝却嗜好喝酒,弟弟阿穆好色。你看他形容,“朝之室也”,这个阿朝的家里,“聚酒千钟”,拿破仑、白兰地、金门高粱、葡萄酒,无所不有,家里堆的都是酒。“积曲成封”,做酒的曲,一袋一袋堆起来。“望门百步,糟浆之气逆于人鼻。”离他家里还有一百步路,那个酒糟的味道,已经冲到你鼻子来了。“方其荒于酒也”,这个家伙一天到晚喝得醉醺醺的,叫做“荒于酒”。下面好文章来了,你们可以引用,这个家伙“不知世道之安危”,他哪里晓得什么抢银行啊,英国跟阿根廷打起来了,他理都不理,说这个汇率多少啊,经济问题,他听都不听,世道安危他不管。“人理之悔吝”,人情世故他一概不理。“室内之有亡”,家里头有什么问题?不管,有的就是酒。“九族之亲疏”,什么亲戚朋友,哪个贫穷该救济啦,哪个要帮忙啦,哪个做生日,他根本不管,亲的、疏远的,一概不理。“存亡之哀乐也”,某人死了父亲,他说那些事不要找我,我要喝酒,就是这样一个人。“虽水火兵刃交于前,弗知也。”火烧到他眉毛,也是先拿酒来喝了再逃,你刀砍到他脖子,他还是要喝酒。这么一个爱喝酒的阿朝,就是这个宰相的哥哥。

  这个弟弟好女色,跟哥哥两样,各走一端。“穆之后庭比房数十”,一个女的一个小公馆,像皇帝的后宫一样,小太太编号有多少已经不知道了,“皆择稚齿婑媠者以盈之”,都是年纪轻的,最漂亮的。“方其聃于色也”,他在好色的时候啊,“屏亲昵”,亲戚朋友,万事不管。“绝交游”,朋友也不要了,一天到晚混在女人堆里,比贾宝玉还要贾宝玉。“以昼足夜”,夜里不够,白天也加上去。“三月一出”,三个月偶然向外面走一下,马上就回到房间去了。“意犹未惬”,漂亮的那么多还不满足,看到地方上哪一个女的长得漂亮,一定用钱买过来,或者想办法把她骗来。你看这个弟弟给子产丢人吧!

  教化家中子弟

  子产日夜以为戚,密造邓析而谋之,曰:“侨闻‘治身以及家,治家以及国’,此言自于近至于远也。侨为国则治矣,而家则乱矣。其道逆邪?将奚方以救二子?子其诏之。”

  邓析曰:“吾怪之久矣,未敢先言。子奚不时其治也,喻以性命之重,诱以礼义之尊乎!”

  子产用邓析之言,因闲以谒其兄弟,而告之曰:“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智虑,智虑之所将者礼义,礼义成则名位至矣。若触情而动,耼于嗜欲,则性命危矣。子纳侨之言,则朝自悔而夕食禄矣。”

  “子产日夜以为戚”,这个子产啊,觉得太丢人了,那么好一个名宰相,人品好,学问好,碰到两个兄弟这样坏,怎么办?一天到晚愁这个事。“密造邓析而谋之”,好朋友邓析,是诸子百家里一个名家,“密造”,偷偷地,夜里给邓析打个电话说我来看你了,有事情商量。他跑来找到邓析商量,这兄弟家人骨肉之间最难相处,没有办法讲利害,没有办法用权力。“侨闻‘治身以及家,治家以及国’,此言自于近至于远也。”“侨”,就是子产的名字,他对邓析以小弟弟身份说话。他说我是读书人,我们中国文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道理,我们都晓得啊!“侨为国则治矣”,我今天把郑国治好了,“而家则乱矣”,但是我家的两个兄弟,没有办法。怎么办呢?就问邓析,“其道逆邪”,难道我错了吗?“将奚方以救二子”,请问老兄,你救救我,教我一个方法,我总要把兄弟两个搞好,“子其诏之”,我没有办法把兄弟教育好,我今天夜里来拜托你,转个弯,你来帮个忙,你把他们找来训一顿,好不好?

  “邓析曰”,邓析一听就说,“吾怪之久矣,未敢先言”,他说老兄啊,你今天晚上才来跟我讲,我心里头也在怪你啊,你怎么对哥哥弟弟都不负责任呢?但是你不跟我讲,我也不好讲你。“子奚不时其治也”,他说你现在太晚了,你对于哥哥弟弟太爱护,太放纵了,少年的时候你没有把他教好,到现在年纪大了改不过来了。不过呢,你还是应该教他,“喻以性命之重”,告诉他生命要紧啊,不要这样乱玩啊,“诱以礼义之尊”,告诉他文化、精神文明的道理。

  “子产用邓析之言”,子产听了他的朋友邓析的建议,“因闲以谒其兄弟,而告之曰”,找到一点空闲时间,去给哥哥弟弟讲话。他讲大道理,他说我们人与禽兽不同啊,禽兽没有思想,人有思想,有思想就有文化,有智慧,就是教育成功,懂得人伦的道理,有礼义。

  这里要提一个问题,我记得二十七八年前了,我一个学生,师大研究所硕士毕业了,出去教书好多年,有一天到我家里谈,讲教育种种的痛苦,种种的不对。正在谈,很多同学都跑来了。那一班师大出来的同学,在外面当校长的,当训导主任、教务主任的,多得很。我说我要问你们,现在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第一个来的同学说,老师你这个还要问。我说我们教育的目的在“考”,一路考试考到底。小学考中学,中学考大学,大学考留学,留考出去了以后回来考考公务员,三年一大考,一年一小考,一路考到底,退休了以后是不是还要考,我不知道了。所以我们非常感叹,美国的教育目的是生活;我们中国文化,过去几千年来,始终把“成己成人”作为教育的目的。至于人做成了以后,你该当皇帝你去做皇帝,或去挑葱卖蒜,那是职业的不同,人品是平等的。我们现在的教育,西方东方混乱了,只教知识,教技能,教育为了生活,为了技能,不管人格养成,这个教育混乱了。现在美国也出问题啊,教育经费也没有,所以现在美国的校长也到处要钱。可是我们的教育还要跟着人家学,跟着人家走,研究所什么系啊,系来系去,系的什么影子都没有了。

  所以教育的目的,这里头看得出来,“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智虑”,人不同于禽兽,是因为人有智虑,有思想,有文明。“智虑之所以将者礼义”,成人教育有礼义。“礼义成者名位至矣”,人做好了再谈事业,人都没有做好有什么能力啊!谈什么事业啊!“若触情而动”,如果跟着情绪跑的,这是个禽兽,禽兽饿了就要吃呀,冲动了就要咬人,因为它没有文化。“耼于嗜欲”,随自己的欲望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则性命危矣”,这样像禽兽一样,这一条命就活不久了。“子纳侨之言”,他给哥哥弟弟说,你们两位做做好事啊,听我的话,“则朝自悔而夕食禄矣”,他说你今天肯忏悔,改过自新,我马上就给你一个职位,你的功名富贵就来了。

  你看子产多么了不起啊,他自己是一个当权的宰相,国君下来就是他;两个兄弟不对,他绝不让他们做事,连个公务员都不给他们当,所以他到此时给他们摊牌。哥哥弟弟听了,有他们一套哲学,把子产骂了一顿,你那一套不对的,我们的才对。 列子臆说(上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