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老子他说续集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把握原则 不求至善尽美
老子告诉我们人生最大的秘诀,如果人想做得面面俱到,那就绝对做不好。“和大怨,必有余怨”这一句话,说明人欢喜怨恨、爱埋怨的心理是天生的。一般人指责现代的青少年不满现实,我说不满现实是古今中外的通病,不但青少年如此,我们也一样。年轻的时候不满现实,现在老了,照样的不满现实。不满什么现实呢?不满于老年的现实,年轻人不满年轻的现实,每个时代每个世界,没有任何人安于现实满足于现实的。假使有人满足于现实,这个人不是圣人就是妖怪;当然圣人做得到,妖怪还做不到。所以除了圣人以外,人没有安于现实的,因为人的心理很妙,没有人是无怨的。我经常引用古文辞的话:“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一个人无事可怨时,还怨东风呢!当然花落水流都要去埋怨一番,这是人的心理,尤其是年轻人的心理。所以,世间几乎没有一个人真是善人;善人到了“无怨亦无恨”的境界,那就是圣人、佛的境界了。
人要做到样样好是不可能的,因为把大怨化解平和了,那些小怨又会变成大怨了。“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所以说,圣人并不要求达到天下的至善,那是办不到的。因为是非好坏,从哲学上来说,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是非善恶好坏,都是时间空间的变化,以及人为的因素而定的。今天我们这件衣服漂亮,几年后就觉得不漂亮了,这都是时空环境人为的心理变化而决定的。所以上古的圣人,不要求达到天下无怨,人人无怨。“左契”是指大的原则,守住大原则就可以了,不必去责备他人。孟子也说过“有求全之毁,不虞之誉”,世界上的人,常常按照圣人的标准去批评对方,要求别人十分严格,但绝不那样严格要求自己,这都属于“求全之毁”。
世界上常有人突然出名,实际上那个大名不见得符合事实,这叫不虞之誉,是意想不到的恭维。圣人之道是把握原则,而不苛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真正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了解,圣人之道是:领导阶层的大政治家,只把握原则,不求管理。“无德司彻”,彻是治的意思,无德的统治,就是到处设规则,也就是管理,这是无德之人的做法。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是老子的名言,天道很公平,并不是说你今天拿猪头拜他,就对你好一点,他不管你拜与不拜,只要有德有善,自然得感应,菩萨也就是这个道理。但是,这两句话有人提出来怀疑,司马迁就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是真的吗?他在《伯夷叔齐列传》中说,伯夷叔齐这两个人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被饿死呢?司马迁就是那么幽默!这虽然是幽默的话,但是司马迁父子两人是道家的信徒,司马迁常批评儒家,儒家也批评道家。 老子他说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