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讲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我说参同契.中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五十三讲
顺其自然的锻炼
我们今天继续讲还丹的法象,法象就是说那个情形,当修持用功到达还丹的境界时,是一种什么现象。
“动静相生,循环不息,炼之又炼,日逐抽铅添汞。久之铅尽汞干,阴消阳长,方得变种性为真性,化识神为元神。”上次讲到这个乾坤大交,从顶上下来,并不是说到达这一步是到家了。有些学佛学密宗的,感觉顶上放光,乃至顶门开了,认为这样到家了,那还差得很远!那不过是乾坤交感的开始,还要变化。这个变化用“动静相生,循环不息”八个字形容。有时候身心乃至经脉骨节,每一个细胞都有震动。有时候静下来,感觉身心非常宁静,如此一往一来的循环,并不是伍柳派所讲的从背脊到前面这样转来转去叫循环,那是最粗浅的感受。到乾坤大交时感受到“动静相生”,这个循环是一升一降,有时候是静态,有时候动态。那要经过多少时间呢?不一定了。所以它的原文“炼之又炼”的锻炼,是怎么锻炼呢?就是说这个现象要听其自然。
诸位假定将来到达这个境界,记住老子的一句话,“道法自然”,不要做它的主,让它自然。拿佛家在《金刚经》上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也就是不执著不要管它。可是怎么样不管它呢?是要看住它不理它;等于皇帝坐在那里不动,满朝的文武百官跪拜举动他都知道而不动。以禅宗讲法,有时候要像主中之主,有些境相是宾中之宾,宾主是有分的。
这些境相还算是外来,不要认为了不起,其中的变化还很多,因此“炼之又炼,日逐抽铅添汞”。汞是水银,流动不拘的,“抽铅”就是把实质的东西空掉。什么是实质?感觉这里有一块,那里有个境界,这些身心上的,要尽量空掉。“添汞”就是流动性,心灵的宁静增一些,这一念知觉的作用,自己做主的,稍微加重些,但仍在静定中。到达这个时候,不要睡眠了,那不是失眠,而是昼夜长明,白天夜里都清醒的,可是没有杂念没有妄想。也不是完全没有睡眠,而是不像普通人固定睡眠多少钟头。也许过了好几天又想睡了,一睡也许睡很久也许睡很短;睡眠时一点梦境都没有,非常宁静地就睡了。
到这个境界还是初步啊!等到“铅尽汞乾”,身体内部气机的变化,这些感受没有了,整个身体空灵。“汞乾”,妄念杂想也没有了。这个时候“阴消阳长”,身心的阴境界没有了。所谓阴要参考佛学的五阴,上次提到过,就是色受想行识。“色”包括了身体四大,“受想行识”是感觉状态思想等等。这时“阴消阳长”,完全达到禅宗的真正清净无念,不是我们生理上偶然感受的清净无念。真正清净无念是没有身体的感受,也没有心念的感受,整个身心是圆融一体。
身心彻底转变
“方得变种性为真性”,什么是“种性”呢?他引用了佛学的名称,譬如烟灰缸是玻璃做的,有玻璃的性,毛巾是棉纱做的,有棉纱的性。人也是各人个性不同,这个不同的个性叫作种性,是前世带来的种性。明心见性是把种性完全净化了,然后才到达真性的境界。真性就是本来的清净自性,所以说“化识神为元神”。“识神”两个字从佛学变过来的,“元神”是道家名词。佛学的唯识学把心性分成八个识,所谓思想是第六意识,所以你想把后天的思想空了完全清净,做不到,必须要到达“铅尽汞干”这一步,“方得变种性为真性”,经过变化才能把后天的“识神”变成先天的“元神”。
“阴滓尽除,则尸气灭而命根萃断。阳神成象,则凡体死而魂魄俱空。”到这个境界讲得很明白了,这五阴境界“阴滓尽”,成为纯阳的境界。“尸气灭”,肉体上的尸气没有了,我们出的汗和口腔一切的味道,都是尸体的气味。不过现在我们没有死叫作活死人,我们活一百年就是一百年在等死。尸体净化了,身上的所谓寄生的三尸虫也没有了。所以到这个时候,身心的五阴滓滓就干净了。后天的命根“萃断”,一下子断了,断了不是没有命了,是后天生死的这个命根断了。
“阳神成象”,成为纯阳之体,这个“阳神”不是道书上画的,出来一个婴儿,那是想象的境界,实际上那还是独影境界。你们看《楞严经》就知道,叫作“法尘分别影事”,是一个意识投影,没有思想。因为人有我相我见,这个我相我见在清净的时候的一种投影,叫作阴神。
那么“阳神”是什么东西呢?是不是身外有身呢?可以有,但是真正的阳神不一定有身。这一步功夫要到时候才知道,现在只告诉大家一句,不一定有身,也可以有身。道家一句话形容,“散而为炁,聚而成形”。一念要它有身就有身,要它空就空,所以真空妙有,妙有真空,到这个境界才是“阳神成象”。“则凡体死”,于是我们凡夫的这个身心性命死了,“魂魄俱空”,凡夫生命的魂魄都空了,也就是心理精神的灵魂,与肉体四大的精力的魄空了。
“故曰,气索命将绝,体死亡魄魂”,修道到达这个境界时,智慧不够、定力不够、魄力不够的人,就有“气索”之象,好像自己断了气要死了,自己都吓住了。所以如果不是真正有道之士,往往在这里失败了,这个是“气索命将绝”。所以有时候觉得是入定,其实是昏沉;有时觉得空,有时觉得像是死亡,其中的界限,阴阳之差别就在于智能的抉择。“体死亡魂魄”,这个肉体凡躯空掉了,魂魄在交换。
道来时的现象
朱云阳祖师形容:“关尹子所谓一息不存,道将来契,正此时也。”关尹子是老子的第一个徒弟,当时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到西域去,就是现在所讲的丝路。他要出关时是偷跑的,也买不起马,骑了一条青牛。关尹子是函谷关的官员,早晨起来向东方看见有紫气东来的瑞相,知道今天定有圣人过关。结果看到一个老头子,眉毛胡子头发都白了,骑的青牛也不肥,也没有出境证,他就把老子扣留了。老子为他写了一部《道德经》。关尹子得了这一部书,也没有辞职就走了,去修道了。在后来关尹子的道书中讲,“一息不存,道将来契”。一呼一吸叫作一息,一息不存,断了气一样!他说这个时候道才来,契就是契合。到了真空的境界,杂念自然也空了,自己的呼吸停掉了,就像死掉一样。这时拿鸡毛或很薄的纸,放在鼻孔下都不会动。朱云阳批注“正此时也”,他说关尹子讲的这两句话,就是描写“道将来契”时候的境界。
这一段是乾坤大交,上面坎离交讲过了,修道到这个境界还早得很呢!现在的人有一点功夫就不得了啦,好像马上变成圣人了,我讲那是“剩”人,多余的那个剩。我觉得学佛修道先要学做人,以儒家的东西为基础。儒家注重敬,而得少为足,一点功夫一点见解就自满了,这是不敬,对自己不尊重。不敬的人就不会谦虚,敬谦是连着的。
“至于伏炼久久,绝后再苏,心死神活,而鼎中之丹圆满,光明塞乎太虚矣。”这一段学佛的朋友要注意,好像道家与佛家不同,其实是一样的。佛在《楞严经》上有几句话,“脱黏内伏”,脱开了,解脱了,“伏归元真”,归到一切都没有了,静下来了,“发本明耀”,才能够明心见性。有些青年同学喜欢参禅,禅宗不是随便谈的,也是要真功夫的,到达这个时候明心见性,自性的曙光才流露出来,也就是道家这一段。这里所引用的,多半也掺杂了佛家的语句。“伏炼久久”,伏归元真锻炼,所谓锻炼就是修持,再修下去,“绝后再苏”,大死一番,这个阶段人就像死了一样。所以这个时候需要闭关,闭关就是任何外缘都断绝了。“心死神活”,凡夫的妄想心死掉了,一切欲望求名求利的各种心思都没有了,男女饮食这些凡夫俗念,也统统死光了。先天的元神比后天的心神还要灵敏,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这就是“心死神活”的情形。
这个时候,我们这个父母所生的躯体当然没有死,但是每个细胞都变化了,整个脱胎换骨,这时的躯体就叫作鼎。“而鼎中之丹圆满,光明塞乎太虚矣。”所谓精气神都改变了,怎么讲法呢?大概就是这样吧!反正我不是神仙,也不知道,只好根据字面来讲。这个所谓“丹”并不是有形的,说它无形嘛,它有这个作用,硬是像有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你说它空啊,它是有!你说它有,它又是空的!这是真实的“丹”的境界。完全圆满了,“光明塞乎太虚矣”,也不是有相的光明,但是也不是无相的光明,所以一讲空啊有啊都不对了,连老子也讲不清楚,佛也讲不清楚,只好说不可说不可说,不可思议。最后也只好如此了。这个时候真空妙有,妙有真空,落到一边都不对;只好说中道,但是你拿到一个中道又错了。
所以他下面说,“岂非色转更为紫,赫然称还丹乎”,这两句是《参同契》的原文,他说这个时候,颜色转变了,并不是真的紫色。我们晓得颜色到了最高是变紫,紫过了就变黑。红橙黄绿蓝靛紫到了最后,又变成黑,黑尽又变白了。所以讲到奇门遁甲,讲到九宫的变化,有一派学阴阳看风水的叫作看紫白,一白二黑三碧四绿等等,紫就是代表最高的阳九之数。“赫然称还丹乎”,赫然这两个字形容阳气,古人所谓“至阳赫赫”,赫赫是光明,太强烈了,你看到都要害怕的。“至阴肃肃”是古文形容阴境界,到了真正的阴境界也是非常庄严的气象。所以至阴至阳都是了不起,不过两个感受的境界不同。这个形容词不能乱下的,所以这个时候赫然还丹。
下面讲:“金丹本乾家所出,还归于乾,故称还丹。色转紫者,取水火二炁,煅炼而成也。”这两句话是解释魏伯阳的原文,道家为什么称为九转还丹?许多元明以后的道家,把九转还丹只抓住一个“九”,打坐从背上通前面,转了九圈了。学《易经》就晓得,“九”是阳数之极,还丹并不一定转九次,阳极是转到了纯阳的境界,再回到本位叫还丹。现在他解释什么叫还丹,“金丹本乾家所出,还归于乾,故称还丹”,乾字代表宇宙,代表性命本体,我们修道煅炼出来的自性光明,这个丹不是你修得来的,而是我们生命本来有的,因为被后天的欲望烦恼妄想遮盖,所以要修道,把这些后天污染清除,自性生命的本有就出来了,叫作还丹。
“色转紫者”,是颜色到了最高的变化,“取水火二炁”,水火是代表乾坤,也可以代表有形或无形的,我们讲过很多次了。“二炁”不是空气的气,也不是呼吸气,是生命上两种互相对立的那个能,等于我们身体上有气有血,有红血球也有白血球,一切都是对立的。这是把水火二炁“煅炼而成也”。
他又解释“还丹有气无质”,他现在又用这个“气”了。这是后世印书的方便,应该还是用刚才那个“炁”字。这个气是后来的人用的,容易看成有形象的气,而“炁”是中国文化原始的无火谓之炁,那是一种生命的能,不是这个呼吸的空气的气。所谓还丹这个作用有气而无质,并不是有个东西。“不啻如一丸之粉,一匕之刀圭,而其变化若神。”一匕就是中药店里竹片削成的小片,挑眼药用的。刀圭就是药店里用的刀,把药挑在上面。还丹就像一颗药一样吃下去,整个身心内外变了。“而其变化若神”,这个变化神妙不可测,是不能想象的,必须要修持到了才知道。
脱胎换骨之后
“已如此,从此脱胎换鼎,再造乾坤,子又生孙,神化不测。”他说修道到了这一步境界乾坤大交的时候,整个身心都变化了,不是父母所生的这个身体了,外表还是一样,内部整个都变了。所以“从此脱胎换鼎,再造乾坤”,这个生命已经在自己的手里有把握了,不需要经过死后再投胎了。但是还要炼,一次一次还要炼,还多呢!到了这一步,我们这个肉体生命可以说升华到了神仙境界了。虽是神仙境界还要锻炼,“子又生孙”,就是一个生一个重重不尽。这不是说神仙又可以结婚生子又生孙,而是自己的生命不要经过两性关系,就可以不断地源源而来生生不已了。
“过此以往,未之或知矣”,所谓神仙修到这里,他告诉我们过了这个境界,下面还有功夫他都不知道了。这是他不愿意说,下面还有事,不是没有事,不过道书最高明的只说到这里。文字的原文意你要弄清楚,不要认为看懂了,他说“过此以往”,是过了境界后面还有;要再向前走,“未之”是还没有到,“或知矣”,不可以推测或者说知道了。说知道那你是假想,不要去假想。“未之”的“之”字就是“到”;古文这个“之”同“到”是通用的,学过《易经》就晓得。《易经》有个名称叫“卦之”,这个卦变成那个卦叫作“卦之”。现在有些年轻人学《易经》,学了以后也著书,里头写了一大堆,“卦之”他也不懂,然后说这个字错了,把它改了,改得一塌糊涂!“卦之”是个名词,譬如由乾卦变成坎卦就是“乾之坎”,之者到也,变到那里去叫“之”。所以古文里头有时候这个之字不是虚字。“未之或知矣”是说还没有到,你不要随便去推测,不要去假想,不要乱想。
下面他又回到上面,“岂非粉提以一丸,刀圭最为神乎。刀者水中之金也”,他又把中药用的器具,拿到道家做比喻,刀是什么?水中金,金又生水,水中有金,这是地球上物理的现象。这里讲水中金变化出来,水代表流动性的东西。流动性的这个念头静止了,那个澄清之谓水,金代表了本性,念头澄清了,自己本性杂念不起了。“圭者戊己二土也”,这个圭字,就是古人见皇帝的时候拿的朝笏,以前讲过,土做的,后来有玉做的。道家经常用拆字的,圭是两个土,戊己二土的作用。我们现在第六意识的意也是土;达到一念不生,灵明自在无所不知,那个也是土。
“可见彻始彻终,只取金水土,三物变化,而成还丹耳。”他说可见修道的境界从头到尾,只有金水土,就是精气神,也就是神气意。这三种东西自己给自己锻炼过来,变成还丹。
“崔公入药镜云,饮刀圭,窥天巧。”崔公是古代一个神仙,他著有丹经叫作《入药镜》,是道家最有名的一篇文章,是讲如何修长生不老之药。崔公说“饮刀圭,窥天巧”,得到了这个东西,就可以看见天地的奥秘。“吕祖沁园春云”,吕纯阳作的《沁园春》词里说“当时自饮刀圭,又谁信,无中产就儿”,他说我当时到了这步功夫,这个药自己身上得到的,修成功药吞下去以后,谁能够了解我一个男人,里头又生个孩子出来呢?这就是生命重生的意思。所以道书上画的,打坐肚子里有个儿子,这些都是比喻的话,是说这个生命的重生,是自己有把握的,不必靠转胎过来的意思。
下面还有几句,我们大概念过去,“此章,全露还丹法象”,它完全透露“系伏食卷中,大关键处”,是修道最重要的。“初言两物相交,则伏炁于坤炉而产药。继言一阳初动,则凝神于乾鼎而成丹。前两节,总是金丹作用,后一节,方是还丹作用。”所以,“入药镜云,产在坤,种在乾。悟真篇云,依他坤位生成体,种在乾家交感宫,皆本诸此章。”这个都是说明这个境界的,道家是直接讲修持的功夫境界。 我说参同契.中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