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孟子与离娄

什么是恭 什么是敬

孟子与离娄 南怀瑾 著述 2584 2021-04-06 09:06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孟子与离娄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什么是恭 什么是敬

  好了,中间经过了许多的转折,现在这一段的结论来了,就是由“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起,到这里,“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严重的结论来了。所以《孟子》全篇,整本书连起来就可以看出来了,如果只在中间抓到几句,往往把《孟子》了解错了。刚才已经先给大家点出题目来,他开始就指出,战国时候所有这些领导人,都是玩弄小聪明,不是真正的大智慧,更没有人品。这一段是讲战国当时领导人的罪过,因为君道的错误,孟子提出来中国文化君道的精神,以尧舜为标榜。

  其次,他指出一般臣道的错误,换句话说,整个教育文化失败了,没有把人教育好,君道的人格没有教育好,臣道的根本也没有教育好,然后师道也不对,他痛恨这三个方面,重点在这里。所以他说领导人固然错了,可是那些为臣的错误更甚,这都是师道的问题。

  我们举最有名的孟尝君来说。当时孟尝君是可以左右齐国的国君,如果他走上正路,齐国国君乃至社会,都会跟着他走的。但他不走正路,孟尝君的做法等于是帮会,就是流氓,他反而向坏的路上去带领大家。战国四大公子这个阶段,跟孟子差不多是同时的,还有很多名人,都是坏的臣道。他痛恨臣道的错误。他说这些人啊,不尽心力,没有仁慈之心,对社会国家人民不仁爱、不负责,只玩弄自己的聪明,玩弄自己的权力。

  因此他提这三个原则,所谓“责难于君谓之恭”,就是刚才我说,中国文化几千年,讲起来是帝王政治,但是常常碰到臣道的宰相,或高级干部,当面批评皇帝。那些人的精神就是“责难于君”,对于皇帝责难,你不对就是不对,充其量是死,但我不能对历史没有交代,不能对不起国家和老百姓。这是中国读书人的精神,所以大臣名臣立朝非常正直,皇帝不对的就是不对,就要批评,也就是责难于君,这样才是恭。

  “陈善闭邪谓之敬”,古代的大臣对皇帝,是尽忠服从,但文化的精神是要暗中对皇帝教化。“陈善”,是把好的报告上去;“闭邪”,是使上面不走上错路。譬如当年范仲淹当了宰相,那时皇帝年纪比较轻,有一个人犯罪,皇帝批示要杀掉;范仲淹就把公文退回去,说,这个事情还不至于杀头。有人就问,这个皇帝的决定也没有错啊,他说年轻当皇帝,不要给他杀成习惯,杀顺手了,天下人就遭殃了。这就是对皇帝“闭邪”,先防止他,如果他那个权力使用惯了,后来可能把杀人当切萝卜一样,那就不好了。所以“陈善闭邪谓之敬”,这个叫做敬。“吾君不能谓之贼”,他说一个臣道的人,对于时代的责任、政治的责任,都要做到,如果君王不听你的建言,那是他有问题,那就没得办法,所以吾君不能就谓之贼了。这是孟子对于君道、臣道、师道的一个原则的结论。

  孟子说的君道、臣道、师道的要点,也就是延续孔子著《春秋》的精神,这在孔孟思想里,可以说是一个奥秘。

  至于说一个人臣怎么样做到“责难于君”,怎么做到真正的恭敬,待我们把这一段的精神讲完再加讨论。这个所谓恭敬,并不只是听命,像唱京戏里的“末将听令”那一套,那不是真恭敬;真的恭敬是“责难于君,陈善闭邪”。在历史上有许多事实都说明这个道理,但是有一点首先要与诸位同学研究的,是古代的教育精神与现代的不同之处,究竟哪一个对,我不下结论,只是做一个比较。

  前两天跟同学们讨论时,想到一个问题。我责怪青年同学们有许多地方搞不清楚,譬如写一个条子啊,写一封信啊,做人处世啊,都有问题。我说也难怪,这五六十年的教育害了你们,不是你们的错误,我们上一代本身就受错误教育之害。记得小的时候十一二岁,像我们家庭的教育,把《朱子治家格言》摆在桌上,而且要会背。早晚要向父亲背,背完了照着做,“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我在家里是独子,没有兄弟姊妹,虽不算大富大贵人家,也是很不错的家庭,家里很多佣人,可是大雪天,一大早父亲把我叫起来扫院子。我母亲当然心疼,何必呢?家里有佣人啊!不行,非要他自己出来扫不可,不然长大了没得出息,不知道人事的艰苦;佣人固然有,为什么他该享受啊?!我那个手冻得啊都肿起来,像螃蟹一样,还不准我戴手套,拿个扫把再扫雪。夜里关了门以后,点个灯到处看看门闩好没有。我说我们当年是受的这种教育。所以我经常训这里年轻办事的同学,电啊,水啊,门啊,都不知道检查,每一次都要我老头子叫,我不叫你们就不去看,生活没有养成习惯,都是教育的问题。

  像《朱子治家格言》,是我们当年必读之书,到现在几十年以后,想起来最后两句话,虽然是很落伍,但很有道理:“读书志在圣贤”。换句话说,读书求学问的目的是什么?志在为圣贤,并不是只为了学技术,找待遇好的工作。“为官心存君国”,这是《朱子治家格言》的最后一段,这个朱子是明末的一位朱柏庐先生。“读书志在圣贤”,中国文化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先完成一个人的人格,技能是附带的。这个话也可以说明,中国的知识分子“读书志在圣贤”。我们现在是读书志在联考,为官志在金钱吧!是不是这样我不知道。这个《朱子治家格言》在我们脑子里印象非常深,现在几十年回想起来,仍记忆犹新。所以我们这个文化教育的目的太伟大了,求知识读书是志在圣贤,立志做圣贤,做超人。为官呢?为官心存国家天下,现在来讲为官是为人民谋福利。 孟子与离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