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禅寺街附女儿碑街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成都街巷志.下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兴禅寺街附女儿碑街
太升北路以东有一条兴禅寺街,在清初的名字本来叫女儿碑街,是因为街上有一座给一位守节守孝的女性树立的节孝牌坊而得名,当年的牌坊上写有“贞女纯孝”四个大字。清同治年间,街东口修建了一座东岳庙,所以就改街名叫东岳庙街。清光绪年间,又修了一座兴禅寺,到民国时又才改名为兴禅寺街。所谓“兴禅”,就是兴旺佛教主要宗派禅宗的意思。
四川第一所中医药大学四川国医学院于1936年初创办于文庙前街何公巷,1937年即迁到此街西头的原兴禅寺旧址办学。新中国成立以后,并入新建的成都中医学院。四川国医学院是在当时的国民党四川省党部书记长曹叔实的支持下开办的(民国时期,国民党内曾经有过几次关于废除中医的大辩论,以汪精卫、褚民谊为首的一批人坚决主张废除中医,但是未能得到蒋介石的支持。1930年,国民党中央通过决议,设立中央国医馆,并要求各地设立分馆),名义上的董事长是辛亥革命元老公孙长子,院长是曾旭初,但是具体的教务负责人是著名中医李斯炽,他先后担任了学院的教务长、副院长和院长(有关介绍见“良医巷”)。
兴禅寺街27号 2002年 赖武摄影 成都街巷志.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