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成都街巷志.下册

簸箕街

成都街巷志.下册 袁庭栋 1630 2021-04-06 09:06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成都街巷志.下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簸箕街

  从街名上看,簸箕街与灯笼街、油篓街很相似,似乎就是过去以手工编造与出售簸箕为特色的街道。因为四川人把用竹篾编成的筛筐状竹器叫“簸簸”,箕状的竹器叫“筲箕”与“撮箕”,故可以统称为“簸箕”。可是这条簸箕街却不是因为制作与销售簸箕而得名,而是因为过去在今天的华西集团大楼前有一个坡坎,坡坎交界处由几块大青石相砌,形状颇像簸箕,所以才有了簸箕街这个名字(另有一说法认为原来街西有一块大石形状像簸箕,名叫簸箕石,故而得名。如果按这种说法,其本名就应当叫簸箕石街,簸箕街就只是其简称)。

  过去的簸箕街比较长,从北门大桥出城一直到马鞍山路都叫簸箕街,所以还分为簸箕上街、簸箕中街、簸箕下街。1968年,把从驷马桥到武侯祠的南北主干道统一改名为解放路,用以纪念成都解放20周年,这时的簸箕街就成了解放北路一段。1981年地名普查,整个解放路的名称被取消,只保留了解放路一段和解放路二段,原来的簸箕下街属于解放路一段,原来的簸箕中街和簸箕上街属于解放路二段。

  过去的簸箕街是通过北门外的“官道”即北大路运来成都的各种干杂食品与海产品的主要集散地,“锦云轩”等干杂店在全城享有盛名。正如《锦城旧事竹枝词》所描述的:“黑是木耳黄是花,口蘑卦笋(按:大的笋干剖开后有明显的分格状竹节,很像过去卜卦时用的卦,所以称为卦笋,今天成都人所叫的玉兰片就属于卦笋)并芝麻。地当北户临官道,零售批发两不差。”

  簸箕街上过去有不少寺庙,如今天的成都六中原址是金绳寺,今天的成都八中原址是丞相祠,今天的华西集团(原四川省建设厅)原址是广福寺。此外还有清代著名将领、川陕总督年羹尧在世时由部下为他修建的生祠(年羹尧被雍正皇帝处死以后,在原址改建了文昌宫),有年羹尧自己下令修建的武曲宫,由陕西旅蓉同乡公建的露泽寺,由山西旅蓉同乡公建的甘露寺。

  凡是对首都北京稍有了解的都知道,北京有几处古代皇帝祭祀大典的祭坛,如天坛、地坛、社稷坛、先农坛等。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成都过去也有几处古代地方官用于祭祀的祭坛,目前所知的有社稷坛、先农坛(附八蜡坛、雩坛)、神祇坛、禜坛、厉坛,每年都要定期举行祭祀,在旧志上还载有专门的祭文,这一礼仪一直到1928年才停止。清代的社稷坛位于武侯祠的旁边,但是内部的情况不详,目前知道内部情况的只有簸箕街上的神祇坛。其他几处祭坛是只知方位,更具体的位置已经无法确指。

  “文革”时期,位于簸箕中街的北门汽车站成立革命领导小组。 王大明提供

  簸箕下街西侧在清初即建有山川坛,嘉庆十六年(1811)根据清王朝礼部的来文,正名为神祇坛,老百姓一般都称之为“北坛”。坛内供奉着三个木主,即中间的“风云雷雨之神”,左边的“本境山川之神”,右边的“本境城隍之神”,成都的府县两级官员都要定期来此恭行礼仪祭祀。

  成都历史上第一家使用机器磨制面粉与制作挂面的麦利公司于1911年开设在簸箕街。抗日战争时期开始有了成都向北外去的汽车,当时的北门汽车站设在簸箕街。 成都街巷志.下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