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巷子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成都街巷志.下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井巷子
下同仁路东侧、窄巷子以南,有一条折弯状的小巷,在清代初年名为如意胡同,后因胡同北部建有明德坊,又名明德胡同。民国初年更名时,因为巷内有一口水井,所以定名为井巷子。
井巷子中的这口水井在清代的满城中颇有名气,因为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当清军攻入成都时,很多水井都因为战乱、火灾而被污染或填埋,军队的吃水问题发生了困难。这时,有几匹战马聚在这里用舌头舔着地面不愿离去,清军官兵仔细一看,发现这里的土壤特别潮湿,便向下挖去,很快就挖出了清冽的地下水,解决了军队饮水的困难,于是就在这里凿建了一口水井,还特地用石料修建了井盖。由于这口水井的水质好,水量大,成为满城中最著名的一口水井。
井巷子中康熙年间的水井 1994年 周孟棋摄影
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井巷子中的著名水井仍然在使用,而且位置就在巷子的中间。近年来由于水量愈来愈少,已经停止使用。但是为了保留这口著名的水井,又不致妨碍交通,市政部门把井口移向了靠北的人行道上。1990年,西城区人民政府还在井口旁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写道:“此井乃康熙年间满蒙八旗军驻防成都时饮水而凿,地处原少城明德胡同清军营房前。辛亥革命后因巷中有此水井,改名为井巷子。”
井巷子与邻近的宽巷子、窄巷子一道作为成都市中心的民俗文化街区而进行了整体的改造,成为成都著名的旅游文化区。雕塑家朱成以井巷子南侧原协进中学的围墙为基础,设计建造了老砖艺术墙,在艺术墙上展现了近代成都的民俗文化,成为宽窄巷子民俗文化街区中最有代表性的文化景观。 成都街巷志.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