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园公所街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成都街巷志.下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酱园公所街
过去有俗话说“清早开门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酱园是过去几乎每条大街都有的商店,出售每户人家天天不可少的酱、醋、油、盐等各种各样的调味品,一些酱园还自己开设作坊,生产酱油、甜酱、醋、豆瓣、豆豉等产品。清代成都酱园业的代表性商家是棉花街相府的卓家(参见“棉花街”),所以在咸丰三年(1853)由卓家出面组织修建了同业公会酱园公所,地点就在今天文殊坊特色文化片区之内的酱园公所街56号(这里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改建成了酱园公所街小学),酱园公所街因此而得名。酱园公所内的照壁墙上写着一个比斗还大的“酱”字,可能是全国最有特色的照壁墙之一。
酱园公所街 2003年 王晓庄摄影
成都过去的同业公会应当不少,在清代一般都以“公所”为名,其建筑样式介于寺庙与会馆之间,也要供奉自己的行业神(我国古代酱园行的行业神较多,有蔡邕、颜真卿、关帝等,而且还有专门的“酱祖”与“醋姑”,成都酱园公所所供奉的行业神是哪一位,目前未见到有关的资料。关于四川行业神的介绍见“金华街”)。目前还可以确知的,有设于梓潼街上的酒坊公所,有设于守经街上太清宫内的五帮(指金、银、铜、铁、锡等金属加工行业)同业公所,设于珠市街的船行公所,设于金华街的屠业公所,设于楞伽庵街的四十炉公所。
清代的云南会馆就设在酱园公所街。
被称为我国当代“传奇女杰”的胡兰畦就出生在酱园公所街。
胡兰畦(1901—1994)成都人,为明初开国功臣胡大海之后。其父为成都袍哥,主张反清。胡兰畦在五四时期就投身于学生运动,并显示出特别的才能。四川军阀杨森欲娶她为妾,被她坚决拒绝。她于1921年秋去泸州,进入当时革命气氛最浓的川南师范学校读书,追随在此任教的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恽代英,参加了恽代英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23年又与蜀中另一位传奇女子杜黄(有关介绍见“金河街”)共同组建了四川妇女联合会。1924年被选为四川代表到上海参加全国学联第六次代表大会。这以后去广州,追随何香凝、宋庆龄、邓颖超,从事妇女运动。1925年参加北伐,1927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六期女生队,是黄埔最早的一批女学员,与她的同学李坤泰(后来改名赵一曼)、胡筠、游曦被后人称为“黄埔四女杰”。大革命失败以后,她在湖北与江西继续从事妇女运动,1929年被蒋介石点名通缉,遂去德国留学于德国国立政治大学,与何香凝、廖承志母子一起生活,并在1930年由成仿吾介绍参加德国共产党中国语言组(该组成员以后被中国共产党承认为中共党员,她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外交部副部长章文晋是该组主要成员),参加反法西斯的斗争。她组建了“旅德华侨反帝同盟”,自任主席,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外交部副部长王炳南、北大党委书记江隆基等都是她的下属。1933年她被德国法西斯逮捕,三个月后被驱逐出境。她在巴黎将这段经历写成《在德国女牢中》一书由《世界报》连载,立即引起轰动,被译为多种文字在全球传播,成为一位世界知名的女作家。1934年,她应邀去苏联,参加了苏联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高尔基为她举行了家宴。两年后高尔基逝世,她被选入治丧委员会与高尔基的子女一道执绋送葬。1936年归国,任何香凝的秘书。抗日战争爆发后她深入前线采访,写出了《川军在前线》等一批著名的战地通讯,并组建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自任团长。上海沦陷之后,她率服务团辗转各战区继续工作,行程两万余里,被喻为“战地之花”、“当代花木兰”。她还当过李济深的代表和宋庆龄的助手,并于1939年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命为少将指导员,成为我国第一位女将军。解放战争之中,她四处奔走,进行国民党军政人员的策反工作,组织国民党将领起义,为革命事业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1949年以后,她长期受到不公正待遇,被安排在北京工学院总务处工作,先后被划为“三反五反”运动中的“老虎”,肃反运动中的“胡风分子”,“反右倾”运动中的“右派”。1975年,她退休回到成都养老。改革开放之后她被恢复名誉,重新入党,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94年12月13日在成都病逝。她在晚年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胡兰畦回忆录》上下两卷,1995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革命前辈阳翰笙为之写了序言。
1934年,胡兰畦(前排右二)在苏联出席全苏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时与苏联作家的合影。
胡兰畦与另一位蜀中豪杰陈毅于1923年相识于重庆,1927年共事于武汉,1938年重逢于南昌,他们曾经有过一场刻骨铭心的恋爱,只是因为革命斗争年代的阴差阳错而未能结合,但是她尽最大努力长期照顾了陈毅在四川的亲人,成为一则广为流传的悲情佳话。茅盾的名著《虹》中描写的成都新女性梅行素,就是以胡兰畦为原型。茅盾与胡兰畦并不熟悉,当时也没有到过四川,《虹》是在胡兰畦的挚友、另一位四川的传奇女性秦德君(1905—1999年,忠县人,1923年入党,著有回忆录《火凤凰》)的全力帮助之下完成的。 成都街巷志.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