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通巷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成都街巷志.下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小通巷
这是少城中的一条半截小巷,位于奎星楼街以南、中同仁路以东,清代名仁风胡同,民国初少城中各胡同改名时,因为这条胡同的巷道狭窄,有如一条通道,所以就命名为小通巷。
小通巷 1992年 陈锦摄影
小通巷中曾经住过一位今天几乎已经快被人遗忘的我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先辈曾孝谷。
1906年曾孝谷(右)与李叔同在日本组织春柳社时的剧装照
曾孝谷(1873—1937)成都人。幼时随父在山东与北京读书,1906年考取官费留学日本,与著名学者、艺术家李叔同(即后来的弘一法师)一道进入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选科,并与李叔同、唐肯等人创立了我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1907年2月,曾孝谷翻译了著名话剧《茶花女》,并在公演中扮演亚猛的父亲,这是我国演出的第一出话剧。1907年6月,他根据美国斯陀夫人的小说名篇《汤姆叔叔的小屋》创作了话剧《黑奴吁天录》,并在公演中饰演黑奴之妻。《黑奴吁天录》是我国第一个话剧剧本,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诞生的标志,著名戏剧家田汉曾经说过,曾孝谷的创作“展开了中国话剧运动的第一页”。2007年,在纪念我国话剧诞生100周年的活动中,北京人艺与国家话剧院还专门编写并上演了《寻找春柳社》以作纪念。曾孝谷1911年从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选科毕业之后,曾经读了一年研究科(这也是我国第一个攻读西洋画的研究生)即退学回国。在上海短期生活之后回到成都,于1915年在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担任图画教授,是成都最早教授西洋美术的教师,也是成都的第一个油画家。他又在成都组织了成都第一,也是全国最早的话剧团体之一的成都“春柳剧社”,组织一批成都县中的中学生在1918年进行了成都历史上的第一次话剧(当时俗称为“幕表剧”)演出,剧目仍然是《黑奴吁天录》。这以后,他曾经担任过少城公园中通俗教育馆的第二任馆长(第一任馆长是创立者卢作孚兼任的),做了大量的文化普及工作。曾孝谷后来做了中学教师,晚年生活清苦,把自家在小通巷的独院“梦明湖馆”大部出租以维持全家的生活,死后的安葬费都是靠包括当代成都著名画家屈义林在内的一些学生凑集的。著名文士林思进赠他的挽联是:“杜甫一生逢乱世;郑虔三绝少知音”(按:唐代大画家郑虔擅长诗、书、画,被时人誉为“郑虔三绝”)。曾孝谷的诗作有《梦明湖馆诗》一书传世,由他的老朋友谢无量作序。 成都街巷志.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