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街附四维村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成都街巷志.下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四维街附四维村
今天的新南门地区一直到抗战时期都还是人居不多、建筑不多、街道不多的地区。今天的红星路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好几条小街的基础之上扩建改建而成的,红星路步行街基本上是原来的北打金街,红星路四段基本上是原来的南打金街和丝棉街。丝棉街的最南端只到今天的王家坝街口为止,再往南就没有街道了。抗战时期为了方便城内居民跑警报而新开了新南门,在新南门与丝棉街之间也就开辟了一条街道,命名为“四维街”。直到1964年扩建红星路,四维街才和丝棉街、打金街一道消失,而成为红星路的一段。
“四维”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伦理道德境界与追求,语出《管子·牧民》:“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措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曾经大力宣传“四维”,在各地书写着这样的标语:“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四维既张,国乃复兴。”四维街就是在这种氛围中命名的。
《管子》关于“四维”论述的书影 成都市图书馆提供
在四维街的南端,也就是原来新南门的两侧,长期保留着残存的城墙,残墙上又修建了一些临时的房屋。从1968年至2001年间,笔者一直在这一地区上班和居住,曾经无数次从新南门两侧的残墙之上经过。直到本世纪初,这些残墙才在推土机的轰鸣之中完全消失。
出新南门往南,在今天的新南路上的成都空军礼堂的对面,抗战时期陆续修建了一些零星的民房,当新南门之内新命名了四维街之后,这里就被当地居民叫作四维村。1960年开始修建一环路之后这一片地区才形成了一条小巷,有了较多的居民与建筑,成都空军招待所就建在这里。1991年,这条小巷被正式命名为四维村。改革开放以后,四维村的对面经过几次改造,形成了一条新建的直通人民南路的街道,并被命名为林荫街(著名的成都七中的大门原来是面向新南路的,建成林荫街后改为面向林荫街)。后来从林荫街向东又扩建为一条新的东西向通道,所以四维村就成为一条新的街道了。 成都街巷志.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