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村街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成都街巷志.下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光华村街
从西二环往西至苏坡桥的街道是光华村街,不过成都人一般都只叫光华村而不加上那个“街”字,因为这里长期都叫光华村,是1981年才命名为光华村街的。
抗战以前这一片全是农田。1938年,上海的光华大学在商学院院长谢霖率领之下内迁成都设立分部,在没有建校舍的时候,暂时在王家坝租民房办学。不久就选定了这里(原来的小地名叫“黎家碾”,又称“窑街”)作为新校址。1938年破土动工修建,1939年就迁入上课,1942年全部竣工,附近也就逐渐增加了一些住户,这一片就被称为光华村。抗战胜利之后,外地迁入成都的大学纷纷复员返回原地,唯有光华大学董事会决定将成都分部的全部校产与设备赠送给四川教育界继续办学。四川各界推荐邓锡侯、刘文辉等人组成董事会,接办了学校,并更名为私立成华大学。为了办好这所学校,邓锡侯三顾茅庐,请出了曾任四川大学校长的王兆荣担任校长,王又礼聘著名学者与文化人周太玄出任教务长,在最富特色的商学院中,有著名学者彭迪先、黄宪章、杨佑之等分任各系主任。此外,还有著名学者肖公权、陈豹隐、潘大逵、庞石帚等在校任教。一时之间,成华大学成了实力不俗的大学,还通过募捐所得修建了图书馆和女生院。新中国成立以后在1952年的院系调整中,将四川大学、重庆大学、华西大学、贵州大学等多所大学的财经类专业和四川省会计专科学校合并于一校,在此建立了四川财经学院,1961年更名为成都大学,“文革”中学校停办,1978年恢复四川财经学院,1985年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是目前我国西部最具实力与声誉的财经大学(由于西南财经大学在1980年至2000年间曾经由中国人民银行主管,所以至今还有与中国人民银行合办的四个研究培训中心)。2001年,学校在温江新建了柳林校区,原来的老校园称为光华校区。正因为有这样的一段历史,所以至今西南财大的校园仍然被称为光华园,学生们也自许为“光华学子”。2012年9月,西南财大正式宣布,以在1925年上海“五卅”反帝爱国运动中成立的光华大学(光华大学是教会大学圣约翰大学的部分爱国师生从圣约翰大学中分离出来新建的)的建校日期1925年6月3日作为自己的建校日期,以6月3日为校庆日。
成都光华大学校门(从校内向校外拍摄),校门正中题字“出为圭璋”,右侧“格致”,左侧“诚正”。 杨显峰提供
四川财经学院校门前合影 1956年 杨显峰提供
1946年光华大学毕业证书 王大明提供
光华大学在成都的修建与办学过程中,贡献最大、也是我们成都人不能忘记的人物首推谢霖。
谢霖
谢霖(1885—1969)江苏武进人,我国会计学科的主要奠基人。早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获商学硕士学位,回国后曾任中国银行总会计师、中央银行总稽核、孙中山下属的广州大元帅府会计科长、复旦大学银行系主任。他为我国银行会计制度奠定了全面的基础,我国使用“借”“贷”两个重要的会计词汇最早就是在他的《实用会计》一书中首创的,我国第一部《会计师暂行章程十条》也是在他的建议和参与下在1918年颁布的。从此以后,我国才有了自己的会计师与会计师制度。他自己就是由当时的北洋政府批准的我国第一个会计师,所领得的会计师证书编号为一号。目前仍在全国各企业广泛应用的“班组核算制”也是他最早从日本引进的。他曾经在北京、上海以及全国不少城市创办“正则会计事务所”和“正则会计补习学校”,抗战初期来到成都创办“正则会计事务所”和“正则会计学校”(地点在春熙路南段益智茶楼旁边的一条小巷内)。因为他在上海时就是光华大学商学院院长,所以当光华大学内迁成都时,就被聘为副校长,主持日常事务。从修建校舍到人事安排、组织教学、师生生活,事无巨细,无不倾注了他的大量心血。光华大学复员以后,他视成都为第二故乡,留在成都继续任教。新中国成立以后,他除了在大学任教,还担任了成都市商业局顾问、成都市人民代表、四川省政协委员。1957年被划为“右派”,由子女迎往北京生活。
改革开放之后,从成都到温江修建了宽阔而漂亮的光华大道,原来的光华村街就成了光华大道从城区出发的第一段。 成都街巷志.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