斌升街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成都街巷志.下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斌升街
斌升街东为东城根街,西为长顺上街,北为桂花巷,南为东胜街,清代原名斌升胡同,民国时改名斌升街。“斌升”二字乃是一种吉祥用语,“斌”字由文武二字组成,过去称为文武双全,斌升就是寓意文士与武士都能前途远大。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斌升街的基建工程中,曾经发现地下有较厚的唐代文化堆积层,其中不仅有开元通宝、乾元通宝等钱币,还有琥珀,估计这一带应当是唐代的南市商业区。
成都斌升街的德国学校师生合影,这所学校是外国人在四川办的第一所德文学校。 1914年 [德]魏司摄影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推行清末新政的浪潮中,在街东口建立了第三小学堂,是当时成都最早建立的新式学校之一。
1935年5月,著名作家李劼人辞去了重庆民生机器厂厂长职务,回到成都,租住于斌升街13号院中。这年夏天,他在这里一口气写出了长篇小说《死水微澜》。这年冬天,又写出了《暴风雨前》的前一部分。次年初,迁居邻近的桂花巷64号,写完了《暴风雨前》,并继续写作《大波》。闻名世界的传世之作“大波三部曲”就是在少城之中的这两个小院里问世的。
著名学者与诗人庞石帚生前长期居住在本街5号。
庞石帚(1895—1964)成都人,著名学者赵熙的弟子,其诗名与林思进、向楚齐名,曾任成都师范大学、华西大学与光华大学三个大学的中文系主任,当代著名学者杨明照、屈守元等都是他的学生,新中国成立以后任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著有《国故论衡疏证》《养睛室笔记》《养睛室诗录》《养睛室词录》。我国著名的白酒品牌剑南春如今早已闻名遐迩,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剑南春”这个既有历史文化内涵又极有传统酒香的佳名(唐代多以“春”为酒名),就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由庞石帚为绵竹酒厂生产的一种优质绵竹大曲酒专门命名的,其根据是唐代李肇在《唐国史补》中的“剑南之烧春”一语。 成都街巷志.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