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成都街巷志.下册

后子门街

成都街巷志.下册 袁庭栋 3497 2021-04-06 09:06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成都街巷志.下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后子门街

  成都的后子门,在过去是一条街道的名称,现在是一个片区的名称。

  明代蜀王府的外城在东南西北各设一门,其正式名称是体仁门、端礼门、遵义门、广智门。由于当时的成都百姓把蜀王府俗称为“皇城”,所以又按京城对皇宫的称呼,将南面的端礼门俗称为天安门,把北面的广智门俗称为厚载门。“厚载”一词出于《易·坤卦·彖辞》:“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后世多用以表示与天相对的大地厚载万物的意思。但是在民间的口语中,厚载门逐渐误为简化的后宰门,再误为更加简化的后子门(这种误写不只是民间流行,连清代后期的地方志也是如此)。当时的后子门的位置就在今天的羊市街,所以人们把羊市街以南一片地区也叫作后子门。清代拆除原蜀王府外墙之后,在外墙之内、贡院之外的地区逐渐修建民居,形成了若干条街道,从羊市街向南的街道也就叫作后子门街。

  清代的贡院只使用了明代蜀王府的一部分,另有一部分还设有成都府试院、宝川局、仓库等机构。宝川局是铸造铜钱的机构,天天烧煤熔铜,每天都会产生若干煤渣和炉渣。由于明代蜀王府中烧煤的煤渣没有清理运出,而是专门用皇城东北角的一块空地来堆放,逐渐形成一座小小的煤山。设在这附近的宝川局为了方便,也不把煤渣和炉渣清理运走,继续在煤山上堆放,再加上各种垃圾的堆积,日积月累,这里就形成了一座愈来愈大的“煤山”,与北京故宫后面形成的“煤山”颇为相似。据老人们回忆,“煤山”在不同时期高约15—20米,占地面积一亩左右,在一马平川的成都城内,它甚至比著名的五担山还高还大,已经成为一座“山”了。到了民国时期,若干贫苦百姓又在煤山周围的无主地区搭建栖身的棚户,开辟种菜的菜园,于是就在后子门街南部地区形成了成都市中心的一处贫民区,并有了皇城坝这个约定俗成的名称。1932年刘文辉的二十四军与田颂尧的二十九军在成都城内打巷战,皇城地区是主战场,煤山是双方争夺的制高点,双方用几十门迫击炮对轰,双方死伤两万余人,周围百姓死伤三万余人。时人王菊霜在《成都巷战竹枝词》中写道:“尸骨堆山血化河,周围园圃涨腥波。牛皮菜变血皮菜,茹素人家莫下锅。”巷战结束之后,成都知名士绅与广大市民纷纷提出铲平煤山,以免生民再受战火之苦的建议,甚至组成了“铲高委员会”(也称“削平委员会”)。成都市政当局为了平息民愤,遂出售后子门的城砖和基石作为铲山经费,组织人力把煤山大体挖平,变成一个无主的坝子,不少人就在这里修建商店。抗战时期,由于日本侵略者对成都的轰炸,也由于大量外地逃难民众纷纷进入成都,这一带逐渐成为外来难民与本地贫苦百姓的栖身之处,搭建了更多的竹木茅舍,成为一片贫民窟,这就使皇城坝的范围有所扩大,商店有所增多,不少贫苦百姓小商小贩都到皇城坝卖小吃、摆地摊、卖劳力,以各种方式谋求生路。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城坝还聚集了一些测字算命、贩毒设赌、偷盗销赃、欺蒙拐骗之徒,成为全城最典型的三教九流聚集、鱼龙混杂之所。在一些空旷地点,也还保留了星星点点的菜园。

  20世纪40年代后子门的皇城坝 成都市建设信息中心提供

  20世纪70年代末的后子门街 牟航远摄影

  20世纪90年代的后子门街 周孟棋摄影

  新中国成立之初,成都市政部门结合城市改造与爱国卫生运动,组织群众很快将煤山完全平掉,垃圾全部清除,水塘全部填平,危建全部拆除,能够搬迁的居民统一安置搬迁到了西外的西安路与金鱼村地区。1952年初,根据贺龙元帅的建议,利用这里的若干废土修筑看台,在年底建成了成都历史上第一个公共体育场——成都人民体育场。当时还是土看台,但是已经可以容纳观众25000人,有标准足球场一个、田径场一个、篮球排球场20个。1954年,成都人民体育场改建为混凝土结构看台。1992年,在原来人民体育场的原址上推倒重建的成都市体育中心落成,它的周边全挑棚看台在当时位居全国第一。就是在这个成都市体育中心,形成了当时全国最为狂热的足球市场(在1994年5月开始的足球赛季中,每场观众平均人数为35000人,位居全国第一),喊出了影响深远的“雄起”的呼声,走出了我国第一支包机去上海(以后还包机去泰国和马来西亚)、包船去武汉、包火车专列去西安为足球助威的球迷,连续两届得到了全国足球联赛最佳赛区的荣誉。

  后子门街西边的成都市实验小学始创于1918年,当时是开办于皇城之中的成都高师(四川大学的前身)的附属小学。1935年由原四川大学移交给当时的教育厅,改名为省立成都实验小学,在校长胡颜立(1935—1946年在职)的领导下,成为全四川的示范小学,到了抗战时期更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小学名校。1935—1939年,原国务院总理李鹏曾经在成都实验小学就读(当时用名李远芃)。新中国成立以后,迁出皇城到后子门新建,但是校名不改,一直都叫成都实验小学,仍然是全市最著名的小学之一。

  成都市人民体育场 1984年 杨显峰提供

  成都市体育场中心的成都球迷 1994年 唐跃武摄影

  重庆球迷到成都市体育中心观看足球甲A联赛 20世纪90年代 唐跃武摄影

  2002年6月13日,成都球迷在蜀都大道熊猫广场大屏幕前观看世界杯比赛(中国VS土耳其)。 王晓庄摄影

  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成渝铁路的通车,成都市修建了从火车北站进入市区的纵贯南北的交通干道。1963年全线贯通,正式命名为人民路。原来的后子门街在扩建之后变成了人民路中段,1981年更名为人民中路一段。由于多年来的习惯,今天的成都人仍然把人民中路一段以及附近地区称为后子门。

  在四川省科技馆后面的街心花园中,于1989年安放了一座名为“芙蓉花仙”的城市雕塑,这是我国第一座用不锈钢制作的城市雕塑。2006年因为修建地铁施工的需要而暂时移走,地铁完工后在原地重新安放。

  后子门地区在从隋代到明代这样一个长时期之内,一直是城内的一个人工湖。隋代修子城时取土为池,初名摩诃池(“摩诃”是佛家语,原是梵语的译音,本意是“大”),五代曾改名为龙跃池与宣华苑,最大时可能是北到青龙街,南到天府广场。宋代开始淤塞缩小,明代又将已经缩小的水面填去大半,清代的贡院中都还有一点水面,1914年为了修建操场,才将这最后一点水面填平。唐宋时期的摩诃池是成都城内最大的风景区,池中有三个岛屿,分别建有主建筑重光殿、丹霞亭和蓬莱亭。杜甫、陆游都有诗赞赏。特别是在五代时期著名的《花蕊夫人宫词》中有十分详细而生动的描绘,不仅有柳堤荷风、水鸟渔船,甚至还有渔村,特别是诸如“长是江南好风景,画船来往碧波中”、“展得绿波宽似海,水心楼殿胜蓬莱”、“傍池居住有渔家,收网摇船到浅沙”等描述让我们至今都不能不向往当年的胜景。假如这个面积达“十顷”,“曲折十余里”的摩诃池今天还在的话,成都风光将不让杭州与扬州,但是历史上不会有“假如”。据笔者所知,在成都的城市规划中,曾经有将体育中心外迁(由于交通的问题无法解决,这一外迁必然进行,只是时间或早或迟的问题)之后,在这里恢复昔年的大型人工湖的提议,不知这一美好的梦想能否变成现实。 成都街巷志.下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