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福建省高校校训、校徽、校歌汇编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福建省高校校训、校徽、校歌汇编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校训

  知行合一

  校训释义:

  “知”与“行”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范畴,广义上的“知”是人的心知的统称,“行”是人的行为的统称;狭义上的“知”主要是指道德知觉,“行”主要是指道德实践。两者的关系,明代之前最具影响力的,是宋代伟大的哲学家朱熹的知先行后、知轻行重的知行观。

  明代杰出的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王守仁第一次明确提出并论证了“知行合一”的问题。在他看来,知与行尽管可以分为两个方面说,但不能“分为两截”去做,知不离行,行不离知,两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因此他批评“外心以求理”的“知行二分”,主张“求理于吾心”的“知行合一”。

  近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将“知行合一”的观念引入大学教育,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主张“教学做合一”,在知行合一中,培养学生道德、技能、体格、情感全面综合的健全人格。

  知行合一中的“知”有知识、真知、良知三重内涵,因此,作为校训,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加以理解:

  (1)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

  在此层面上,“知”理解为知识。大学教育的基本层面是培养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让学生获得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能自立于社会。

  (2)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

  在此层面上,“知”理解为真知。大学教育的高级层面是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创造者,使学生具备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能贡献于社会。

  (3)明德至善的人文情怀

  在此层面上,“知”理解为良知。《礼记·大学》开篇即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王守仁用“致良知”三字来概括自己一生的讲学活动。大学教育的终极关怀应为培养文化精英(古时称君子),陶冶明德至善的人文情怀,能造福于社会。 福建省高校校训、校徽、校歌汇编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