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名联观止

第487章

名联观止 梁羽生 14307 2021-04-06 09:06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名联观止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樊樊山题戏院联

  梁启超的集词句联,脍炙人口,其缺点则在重意境而疏于对仗。该辑文

  字发表后,承各方师友,惠赐资料,有已故的近代名人之作,有时人之作,

  还有转录自前人笔记或报刊的佚名之作。其中精品,堪与梁启超比美甚或

  胜过他的也不少。因再补谈一些。

  樊樊山题武昌戏院联云;

  底事干卿,风吹皱一池春水;

  多情笑我,浪淘尽千古英雄。

  樊樊山(一八四六— 一九三一)名增祥,号云门,湖北恩施人。光绪进

  士,官至江宁布政使,护理两江总督。诗词好为艳体,喜为叠韵巧对。“风

  吹皱一池春水”句出五代词人冯延巳的《谒金门》:“风乍起,吹皱一池

  春水。”冯延巳是南唐中主李璟的宰相,李璟曾戏曰:“吹皱一池春水,

  干卿底事?”冯对曰:“未若陛下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也。”樊联上比即用此一典故。下比句出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尽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这副集句联,是将原作改动以求对仗工整的,因此不能算是集句联的“正

  格”。

  四九〇

  题叶西楼

  吹花南浦

  下面二联,亦有云是出自樊樊山之手的,那就是没有改动原作的“正

  格”的集句联了。

  碧山远水登临,记题叶西楼,吹花南浦;

  绿鬓朱颜依旧,喜听猿楚峡,学剑秦川。

  依次集孙洙(巨源)、程垓(正伯)、辛弃疾、陆游等人词句。辛、陆

  人所熟知,无须介绍。孙洙,宋代词人,元丰(神宗年号)中,官翰林学

  士。“碧山远水登临”出于他的代表作《河满子》,见前(六二七页《流

  水寄情

  海棠依旧》)引,不赘。程垓是苏东坡的表弟,上比后两句出于

  他的代表作《南浦》。限于篇幅,只录有关几句:“追思旧日心情,记题

  叶西楼,吹花南浦。老去觉欢疏,伤春恨、都付断云残雨。”

  长恐舞筵空,奈愁入庾肠,老侵潘鬓;

  自怜诗酒瘦,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

  依次集张先、张耒、史达祖、陆游等人词句。张耒字文潜,为“苏(东

  坡)门四学士”之一。“愁入庾肠”的“庾”指南北朝诗人庾信。杜甫诗

  有云:“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四九一

  两浙词人祠堂联

  民国十年(一九二一),浙江教育厅厅长夏敬观发起,将杭州附近西溪

  之秋雪庵原有房屋改建为两浙词人祠堂,浙绅富商词人周庆云出资。落成

  后,朱彊村集姜(白石)词为之题联云:

  月夜归来,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

  芦花共色,独客又吟愁句,对万壑千岩。

  朱彊村是清末民初著名词人(一八五七— 一九三一),原名祖谋,易名

  孝臧,字古微,号彊村。光绪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著有《彊村语业》,

  并辑刻唐、宋、金、元人词为“彊村丛书”。此联的对仗工整犹其余事,

  更难得的是“切题”,上比“月夜归来”如招词人之魂。(此句出自姜白

  石咏梅花的《疏影》一词。原句为:“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其所用典故,本系杜甫《咏怀古迹》的第三题咏王昭君者。杜诗为“环佩

  空归月夜魂”。姜词将美人之魂化作梅魂;朱联则撇开“环佩”,直指“月

  夜归来”之魂为词人之魂。“移用”的技法工巧。)

  “此地宜有词仙”出姜词《翠楼吟》:“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

  与君游戏。”则更切合“词仙”的潇洒性格。下比则是“切地”,盖西溪

  之秋雪庵有山水之胜,“芦花共色”“对万壑千岩”,均系“实景”也。

  两浙词人祠堂落成公祭时,秋雪庵门前贴有用红纸书写的集诗句联一

  副。公祭系由朱彊村主祭,此联的上比亦是朱彊村出的。据说他是随口念

  出上句,下句则是当时与祭的另一词人陈曾寿对的。联云:

  词客有灵应识我;

  西湖虽好莫题诗。

  上句出自温庭筠的《过陈琳墓》诗,下句出自文与可的赠东坡出守杭州

  诗,亦甚切合“公祭”题旨。盖与祭的多系词人,上比自占身份,下比则

  为推崇词中的“词仙”。陈曾寿(一八七八— 一九四九),光绪进士,曾

  任广东道监察御史。

  有关两浙词人祠堂联的资料是由汪杅庵先生提供的。

  四九二

  酒祓清愁

  花销英气

  还有三副佚名的集词句联,也值得介绍:

  醒醉一乾坤,仗酒祓清愁,花销英气;

  俯仰悲今古,有丝阑旧曲,全谱新腔。

  “仗酒祓清愁,花销英气”,与上面所谈的《两浙词人祠堂联》中的“此

  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同出姜白石的《翠楼吟》后半阕:“此地,宜

  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天涯

  情味。仗酒祓清愁,花销英气。西山外,晚来还卷,一帘

  秋霁。”

  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红粉墙头,秋千影里,临水人家。

  上比出王晋卿词句,下比出欧阳修词句。王晋卿,名诜,宋英宗赵曙的

  驸马。上比出于其代表作《烛影摇红》,录下半阕:“烛影摇红,夜阑饮

  散春宵短。当时谁解唱阳关,离恨天涯远。无奈云收雨散,凭阑干、东风

  泪眼。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游子何之,只是北燕南楚,落拓江湖。忍负了芳辰,万事不如归

  也;

  阿侬惫矣!最怜酒酿花秾,逍遥文史。问谁是豪杰,几回搔首茫

  然!

  四九三

  何仲贤的集句联

  旧金山中医何仲贤来函,说是读了集句联“词客有灵应识我;西湖虽好

  莫题诗”之后,引起他的一段回忆。五十年代初,他和一班师友游惠州西

  湖,一老师用苏词一句为上联,邀文友作对,对句当然也必须是前人名句

  才算合式。结果以他的一联最得赞赏。如下:

  天涯何处无芳草;

  泉路凭谁诉断肠。

  上比(老师出的)句出苏东坡《蝶恋花》词:“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

  何处无芳草。”此词我曾谈过,不全录了。下比(何仲贤对的)出陆游《沈

  园诗》之一:“枫叶初丹檞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林亭感旧空回首,泉

  路凭谁诉断肠。”此一集句联,对仗工整自然,堪称佳构。

  何先生的来信中有一段谈联的文字也很有见地,节录如下:“读(十二

  月)九日‘联趣’谢尚莹题东坡书院联,觉得先生对上比‘从此秋鸿留有

  爪’句,引东坡《和子由渑池怀旧》诗前四句为注,按道理对下比‘何曾

  春梦了无痕’句,也应引东坡《与潘郭二先生出郊寻春》诗前四句‘东风

  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为注

  方妙。鄙意认为谢在下联除引用老妇以春梦答东坡问世事之外,‘何曾春

  梦了无痕’是针对‘事如春梦了无痕’而作。”

  何仲贤先生不但是联语的爱好者,且是作手。我很欣赏他集前人句的诗

  联,现在介绍几副以供同好欣赏。括弧内是句子的出处。

  惊残好梦无寻处;(冯延巳《鹊踏枝》词句)

  心怯空房不忍归。(王维《秋夜曲》诗句)

  酒意诗情谁与共;(李清照《蝶恋花》词句)

  琴边衾里两无缘。(曹雪芹《红楼梦》诗句)

  曾经沧海难为水;(元稹《离思》诗句)

  错勘贤愚枉做天。(关汉卿《窦娥冤》)

  家住层城邻汉苑;(皇甫冉《春思》诗句)

  心随东棹忆华年。(鲁迅《送增田先生归国》诗句)

  玉玺不缘归日角;(李商隐《隋宫》诗句)

  蓝桥何处觅云英。(苏轼《南歌子》词句)

  何君说此联曾引起争议:“部分人认为‘云英’是人名,对‘日角’不

  好;亦有人认为‘日角’二字是指李渊而言,虽非人名,却代表人,以‘云英’

  对之亦佳。”问我意见,我同意后说。(按:“日角”,旧时星相家用语,指额

  角中央部分隆起,乃大富大贵之相。除李渊是“日角”之外,汉光武帝也是。《后

  汉书·光武帝纪上》:“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日”

  “云”是同类名词,“英”作名词用时,有“精华”一解,指事物最精粹部分,

  和“最尖锐部分”的“角”亦属于同类名词。)

  四九四

  陈荆鸿的禊集词联

  香港锦山文社自一九七二年(壬子)起,每岁上巳均有修禊之举,初于

  荃湾芙蓉山南天竺寺,其后移大埔锦山隐庐。参加者均为香港文人,一时

  吟唱颇盛。著名书画家、诗词家陈荆鸿老先生于每次修禊,均有集前人词

  句联以纪盛事。选录若干,供同好共赏。

  一九七六年丙辰第五禊集:

  榆火换新烟,三月风光初觉媚;

  兰溪修禊事,一时宾从最多贤。

  一九七八年戊午第七禊集:

  春色似行人,莫负清欢,寻花不用持银烛;

  高会尽词客,且留芳宴,祓禊相期落锦帆。

  一九七九年己未第八禊集:

  更蹑最高楼,检点风光,画栋飞云帘卷雨;

  寻思行乐地,商量春事,落花浮水树临池。

  一九八一年辛酉第十禊集:

  游赏赋闲情,最怜舞絮飞花,绿皱小池红叠砌;

  惜芳追胜事,自有茂林修竹,绣园春水锦笼山。

  一九八六年丙寅第十五禊事:

  花前闲整衣巾,看烟佩霞绡,细凭商略;

  竹外有些亭榭,把诗囊酒具,早已安排。

  四九五

  懒同蝴蝶为春忙

  对联中有一类“书怀联”,以抒发内心感情为主。或自陈抱负,或概述

  平生,或大发牢骚,或自我嘲讽。其中具有妙趣的亦甚多,选一些谈谈。

  宋代词人张先(子野)居钱塘时,曾摘所作的诗句为书斋联云:

  愁似鳏鱼知夜永;

  懒同蝴蝶为春忙。

  张先(九九〇— 一〇七八),仁宗天圣八年(一〇三〇)进士,官至郎

  中。他生当北宋前期的承平之世,所作大都是寻欢作乐的艳词,多有赠妓、

  咏妓之作。他的“风流韵事”,传说不少。例如他《一丛花》中的名句: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据说即是他与某一妙龄女尼私会,

  受阻于老尼而作的。欧阳修激赏此两句,称他为“桃杏嫁东风郎中”。他

  又因有三句都有一个“影”字的名句,而又得一个别号叫“张三影”。

  (“三影”为:“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

  径无人,坠轻絮无影”。)他是高寿词人,活至八十九岁。在八十多岁时,

  家中犹蓄“声妓”(歌妓),苏东坡尝赠以诗云:“诗人老去莺莺在,公

  子归来燕燕忙。”全用张氏故事戏之。“诗人”指《莺莺传》中的张生,

  “公子”指汉代以风流著名的富平侯张放。此联为其晚年丧妻后所作,盖

  亦自述平生也。

  四九六

  书如猢狲入布袋

  另一稍后于张先的宋代诗词名家梅尧臣(圣俞)亦有一极具妙趣的书怀

  联。在谈联之前,先说本事。梅尧臣(一〇〇二— 一〇六〇),他做过几

  任县令,但在科场、官场都不甚得意。(他是因富于文名,得朝廷召试,

  “赐进士”出身的。最高的官阶也不过是员外郎,是“郎中”的助理,在

  宋代为六品官,比张先低一级。)他的诗名比词名更大,尽管他享诗名三

  十年,但始终未得在翰林院任职,引以为憾。后来得授秩让他“预修唐

  书”,他大喜之余,亦颇多感慨,因语妻曰:

  吾之修书,可谓猢狲入布袋矣;

  妻子答曰:

  君于仕宦,何异鲇鱼上竹竿耶?

  一问一答,恰成妙联。(“耶”字读平声)

  但还有“造化弄人”的事,梅尧臣在“预修唐书”时尚未知道。他参与

  修唐书之事,书成,尚未曾奏禀皇帝,他就病死了。(梅尧臣事,可参考《宋

  史》卷四四三《文苑传》。)梅有诗论云:“凡诗,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

  者,斯为善矣。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

  后为至也。”世以为知言。

  四九七

  唐伯虎的自嘲联

  唐伯虎是人所熟知的明代才子,民间传说有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直到

  今天还是电影、戏曲的“热门题材”。例如在香港就有过以《三笑姻缘》

  为名的国、粤语电影。其实,“点秋香”只是传说而已。不过,传说虽然

  不经,唐伯虎本人的“风流放诞”却是事实,而他的“风流放诞”也是有

  原因的。原来他在二十九岁那年得中解元(乡试第一),但到了会试时,

  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被革黜。他受此打击,这才佯狂使酒,遍游“江湖”

  的。(“江湖”,借喻。史实是,他被黜后,遍游名山大川,致力绘事。)

  他筑室于吴县桃花坞,有自题联云:

  一失脚成千古笑;

  再回头是百年人。

  此联是改成语“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身”来做自嘲的。改

  “恨”为“笑”,那是无可奈何的愤懑也。

  又联云:

  龙虎榜中名第一;

  烟花队里醉千觞。

  上比即他曾中解元事。“龙虎榜”是用唐陆宣公贽的故事。贽主试,取

  中负时誉的英隽之士甚多,号称“龙虎榜”。据说唐伯虎曾刻有自称“江

  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图章。

  四九八

  吕留良的自述联

  清代“女侠”吕四娘的故事也是影视剧的“热门题材”,

  《江湖三女侠》

  就是以她为“三女侠”之首的。其实她刺雍正的故事也只是民间传说而

  已,事属无稽,只能当做“小说家言”的。倒是她的祖父吕留良(号晚村,

  一六二九— 一六八三)是历史上真有其人的清代大儒。他于明亡后誓不仕

  清,著书力主“夷夏之辨”大于“君臣之伦”,即把反抗民族的压迫放在

  第一位。清廷举博学鸿词,他誓死拒荐,后削发为僧,名耐可。他居石门

  时,曾有自题联云:

  囊无半卷书,唯有虞廷十六字;

  目空天下士,只让尼山一个人。

  “虞廷十六字”指《书经》“人心唯危,道心唯微,唯精唯一,允执厥

  中”四句。“尼山”即孔夫子也。

  此联尚有下文。据说当时名位很高的倪元璐有一天遇到这位后辈,见他

  此联,不以为然。待吕留良再去见他时,他也在大堂悬出一副自题联云:

  孝若曾子参,才足当一字可;

  才如周公旦,容不得半点骄。

  此联是特地为劝谏吕留良而作的。不过吕留良也确实是“有学问的朋

  友”,并非徒托大言的虚妄之辈。

  四九九

  饭饱甘为孺子牛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的著名诗句,人所熟知。

  “孺子牛”典出《左传》,是齐景公的故事。景公尝衔绳为牛,使其子荼

  牵之,而致折其齿。鲁迅这两句诗,现在已经成为流行的楹联了,尤以在

  内地为然。但以“孺子牛”入联,则不是始于鲁迅。清代的阳湖(今常州

  市)诗人钱季重就有自题家中楹联云:

  酒酣或化庄生蝶;

  饭饱甘为孺子牛。

  钱季重是清代乾嘉年间的文人,他的知名度虽然不及唐伯虎,但际遇、

  作风则颇相类。他也是因屡试不第,遂放荡不羁的。《北江诗话》说他有

  三个儿子,因对儿子溺爱过甚,常被嬲作牛马骑。“饭饱甘为孺子牛”云

  云,盖纪实也。不过,钱季重此联所表现的乃是一种游戏人间、自得其乐

  的人生观,与鲁迅诗联的题意是大不相同的。

  清人蔡鸿逵有一副自述联,也是表现“自得其乐”的人生观的,联云:

  四十九年穷不死;

  三百六日醉如泥。

  下比出李白诗:“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此联见梁章钜的《楹联

  丛话》。 名联观止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