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名联观止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吴隐之祠堂联
石门有一座吴隐之祠堂,是纪念晋代著名的清官吴隐之的。石门在广州
市西北十五公里小北江与流溪河的汇合处,是广州近郊的风景区。“石门
返照”在宋元两代即已被列为“羊城八景”之一,人多知之;吴隐之的故
事,知者可能较少。为何有纪念他的祠堂在石门呢?
吴隐之是晋安帝在元兴元年(四〇二)派他来做广州刺史的,广州刺史
管辖的地方包括今广东、广西大部分地区,是个“方面大员”。但广州虽
然富庶,“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然多瘴疫,
人情惮焉。唯贫篓不能自立者,求补长史,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见
《晋书·吴隐之传》)晋安帝就是因为历任的广州刺史多是贪官,他想革除
岭南弊政,因此才派吴隐之南来。
吴隐之的官船经过石门,听说石门村有个“贪泉”,凡人饮泉水便起贪
念,他认为贪污与否,在于个人品德与操行,与泉水无关。他喝了贪泉,
题诗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吴
隐之做了三年广州刺史,“归舟之日,装无余资”,果然是个清官。吴隐
之祠堂门联云:
清拟夷齐,百世闻风顽懦起;
绩留岭海,一诗厉操士民思。
联中本事,就是取自吴隐之的题贪泉诗的。
在石门村中,原有明人李凤刻的贪泉碑(万历二十二年,即一五
九四年立,其时李凤任广东右布政使),但据徐续著的《广东名胜记·石门
小景》一文所述,“因年代久远,这口井已被村中的建筑物所隐埋,现已
无从寻觅”。李凤刻的贪泉碑今移放在靠近吴祠的贪泉亭内。亭是近代建
筑,碑亦非原碑,而是在一九六四年复制的,原碑现保存在广州博物馆碑
廊。徐续的《广东名胜记》搜罗有关的文史资料甚丰,且常有精辟见解。
例如分析晋安帝派吴隐之做广州刺史的历史背景,主因为要“革除岭南弊
政”,就是一例。
梁锲斋也有题石门吴隐之祠堂联云:
从来褒贬笔无阿,谁能烟浦沉香,后史定教教衮钺;
莫道贪廉泉不与,我自柳亭酌茗,奚囊私欲括江山。
据《晋书·吴隐之传》,吴归舟之日,其妻刘氏藏有别人送给她的沉香
一斤,被吴发现,“遂投于湖亭之水”,石门附近有个沉香浦。此联上比
的“烟浦沉香”就是用这个故事。下比是作者自抒怀抱,写得甚有新意,
尤其是“奚囊私欲括江山”句堪称妙笔。“奚囊”即诗囊,典出《唐书·李
贺传》:“贺使小奚奴背古锦囊而从,得诗则投囊中。”作者面对贪泉,
自言亦有“贪念”(私欲),“私欲”是要江山风貌全都收入诗囊。这样
的“私欲”也是够风雅的了。 名联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