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名联观止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律诗之“联”不同对联
律诗第一二两句叫“首联”,第三四两句叫“颔联”,第五六两句叫
“颈联”,第七八两句叫“尾联”,这是为了便于说明而起的名称。对仗
一般用在颔联和颈联,首联和尾联则一般无须用对仗的,所以律诗之“联”
和对联之“联”的意义并不相同。(详细的解释及举例请参看王力的《诗
词格律》。)
说首联和尾联一般“无须”用对仗,亦即“也可以”用对仗。不过在可
用与可不用之间,大多数作者不用罢了。首联用对仗的,如杜甫的《咏怀
古迹》五首的第一首:“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尾联用对
仗的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
阳。”由于对仗不大适宜于作结束语,因此在尾联用对仗的比在首联用对
仗的更少。
律诗中也有全部八句都用对仗的,如王维的一首应制诗:“渭水自萦秦
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云里帝城双
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上面是就形式方面来说律诗之“联”与对联之“联”的分别;再就内容
来说,即使在律诗中用对仗的句子,也不一定就等同于对联。
对联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一副对联就是一个可以“独立成篇”的文
学作品。对联有许多种类,如“庆贺”“哀挽”“第宅”“胜迹”“祠庙”
“题赠”“抒怀”,等等,不论用于哪一方面,都要“切题”,这也等于
做文章不能“离题”一样。由于对联是悬挂或粘贴在墙壁、楹柱上的,因
此又称为“楹联”或“楹帖”。
但律诗中的“联”就不一定有这种“独立性”了,在律诗中,不论必须
对仗的颔联、颈联也好,无须对仗的首联、尾联也好,都是整体(整首诗)
的一部分,因此只有那些“抽出来”亦可以独立成篇的“诗联”,才可以
当做对联。我们可以杜诗为例,说明三种不同的情况。
杜甫《蜀相》诗:“承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
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
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其中的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
心”,可说是概括了武侯生平,因此可以抽出来,独立作为武侯祠的楹联。
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是承接首联,进而描写祠堂的
景物联。这类诗联是不大适宜于作一般对联的。杜甫另一首《送郑十八》
的七律,其中颈联“仓皇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写的只是两人
间的私事,那就不能作为对联了。 名联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