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中国文学经典.古代诗词卷

秦观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中国文学经典.古代诗词卷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少年豪俊,攻读兵书,以驰骋边疆为志。宋元丰八年(1085)中进士,官定海主簿、蔡州教授、秘书省正字等职。元祐七年(1092),迁国史院编修,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一同供职史馆,受知于苏轼,人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1094),“新党”执政,苏轼等“旧党”屡受迫害。秦观亦先后被流放到郴州、横州和雷州。徽宗年间遇赦,北行途中卒于藤州光化亭。工于诗词文,但以词显,被认为是北宋词坛最能体现当行本色的“词手”(陈师道《后山诗话》)。秦观词以小令为主,情感真挚,语言优雅,意境深婉,音律谐美,典型地体现了婉约词的艺术特征,对周邦彦、李清照有着直接的影响。陈廷焯云:“秦少游自是作手,近开美成,导其先路”(《白雨斋词话》卷一)。有《淮海集》。今通行本有徐培均《淮海居士长短句笺注》。

  鹊桥仙

  【解题】早在《诗经·小雅·大东》里就有牵牛、织女星的名称。周处《风土记》载:“七月初七,其夜洒扫于庭,露施几筵,设酒脯、时果,散香粉于河鼓、织女二星神当会。守夜者咸怀私愿,或云见天汉中有奕奕正白气,有光曜五色,以此为征应。见者便拜,而愿乞富乞寿,无子乞子。唯得乞一,不得兼求。三年乃得言之,颇有受其祚者。”七夕乞巧是民间的一项重要习俗,也是后代诗人吟咏的一个重要母题。《古诗十九首》之《迢迢牵牛星》,就是吟咏牵牛织女事。文人七夕诗,通常抒写相爱的男女因为银河的阻隔,相望、相思而不得相聚的悲怨,多是借题发挥,借此爱情故事来抒写自己的失意和忧伤。至杜甫的五古《牵牛织女》诗“义无弃礼法,恩始夫妇恭。小大有佳期,戒之在至公”云云,翻旧案,出新论,以夫妇人伦之道讽谕世人。至宋代,若梅尧臣《七夕咏怀》首四句“织女无耻羞,年年嫁牵牛。牵牛苦娶妇,娶妇不解留”戏谑翻案,别出机杼。《鹊桥仙》词调专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事,首见欧阳修词,因其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故名。欧词所谓“肠断去年情味。多应天意不教长,恁恐把、欢娱容易”,还是在抒写牛女的悲怨。秦观此词就传统题材自出机杼,发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议论,升华了主题:真正的爱情,是灵魂的相通,超越时间的距离、空间的界隔,长存于天地间,坚贞不渝,是外在力量所阻隔不了的。此词翻旧案出新意,迥异流俗,醒人心目,广为传诵,洵宋词之精品。

  纤云弄巧 ,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徐培均《淮海居士长短句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中国文学经典.古代诗词卷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