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不糊涂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一本郑经——郑洪升随笔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大事不糊涂
郑板桥有句名言:难得糊涂。为这句话,我写过一篇短文。在《宋史 •吕端传》中,“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相之。”在古代,字都刻在竹子上,后来虽发明了纸,但生产规模有限,纸少而贵,所以,写文章语言很简练,不像咱们现在造纸厂这么多,不停地印,所以空话大话随便说,说多少,哪怕装一火车,也能印出来。说得再多,其实过几年后一文不值。比如,我写的这些所谓的文章,现在大家闲得没事干,又看在是个80多岁老人的分儿上,还会捧场,其实过一两年,谁还肯再看一眼?
上边我引用的《宋史 •吕端传》的这段话译成白话就是:宋太宗赵光义决定任命吕端为宰相。有人说,吕端这个人为人糊涂,当不了宰相。太宗说,吕端在小事上是糊涂,但大事上不糊涂。最后力排众议,任命吕端当了宰相。并于公元995年,正式下了任命书。后来有人写了一副对联: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宋太宗之所以说吕端大事上不糊涂,那是有根据的。
吕端这个人,平时穿戴不讲究,吃喝也不讲究,对自己的住宅的面积大小以及周围环境更不讲究,不贪不贿,过着简朴的生活,特别是有人在背后说他坏话,他听到了也不计较,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与和他不对付的人相见,也嘻嘻哈哈像没事一样,给人的印象,吕端这个人就是个马大哈。但这是只知其表,不知其里也!我给亲们举个例子:有个叫李继迁的人很有实力,老在北宋的西部边界骚扰。一天宋太宗接到禀报,说边防军把李继迁的老娘捉到了,请示皇帝如何处置,宋太宗决定将其母斩首示众,用来警告那些忘恩负义之徒。正在此关键时刻,吕端向皇上谏言,万万不可。皇上问,为何不可?吕端说,过去楚汉相争时,项羽打算油烹刘邦的父亲。刘邦告诉项羽,如果你烹了我父亲,别忘了分给我一碗汤,让我也喝喝。吕端告诉太宗,大凡成就大事业的人是不会顾念亲人的,何况李继迁这号反叛之徒。
宋太宗听吕端讲得很有道理,反问:你说怎么办?吕端说:以我的愚见,应该把其母安置在延州(即今之延安)好好对待,以此为诱饵招拢李继迁投降,即使他暂不投降,也可把他的心拴住。宋太宗接受了吕端的高见,就真这么办了。过了多少年后,李与其母都去世了,他的儿子果然率部向宋朝归降。
此事的处理,确实令人口服心服,也证明吕端大事不糊涂。吕端在大事上不糊涂的事例还有几件,因我写的是短文章,就不多说了。
这些故事启示我们,一个人在小事上可以糊涂一点,虽心如明镜,但要装点糊涂。然而,在大事上不能糊涂。那种凡事不用脑子,不分是非,稀里糊涂跟风的人,肯定要犯原则错误。相反,遇事斤斤计较的人,在生活中,在与人相处时,一点儿也不糊涂,也不成。一定要铭记: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万万不可糊涂。 一本郑经——郑洪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