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中的五个“四”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一本郑经——郑洪升随笔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京剧中的五个“四”
昨天我写了篇短文,名为《谁是我国各剧种的领头羊?》,很受年轻朋友的欢迎。许多朋友说,作为中国人不了解我国的“国粹”京剧,不能不说是个极大的遗憾。今天,老夫趁热打铁,以问答的方式,说一说京剧中很有意思的五个“四”,肯定会引起您的兴趣。
问:京剧中的第一个“四”是什么?
答:是指京剧中的四大行当,即生、旦、净、丑。
问:京剧中第二个“四”是什么?
答:是指前四大须生。他们是余叔岩先生、言菊朋先生、高庆奎先生、马连良先生。后来,因高庆奎先生嗓子坏了,余叔岩和言菊朋相继去世,这四大须生只剩下马连良先生一人活跃在舞台上了。
问:京剧中的第三个“四”是什么?
答:是指后四大须生。正因为前四大须生减员了,所以又产生了后四大须生。他们是马连良先生、谭富英先生、杨宝森先生、奚啸伯先生。
问:京剧中的第四个“四”是什么?
答:是四大名旦。他们是梅兰芳先生、程砚秋先生、荀慧生先生、尚小云先生。
问:京剧中的第五个“四”是什么?
答:是四小名旦。他们是李世芳先生、张君秋先生、毛世来先生、宋德珠先生。
问:这些四大须生、四大名旦、四小名旦等荣誉称号,是官定的还是民评的?
答:从我掌握的资料看,基本上是民评的。例如北京的《顺天时报》在1927年举办了“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评选活动,接着1931年上海《戏剧月刊》也举办了类似活动,南北两次评选,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都顺利当选四大名旦。这是广大群众公认的,没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仅由官方指定,是不会有强大生命力的。
问:为什么须生和旦角都评四个?
答:我估计这大概与京剧的四大行当有关。由于它的行当就是“四”,所以评出的最佳演员也以“四”为限。当然唱得好的绝非仅此四人,但凡事也有个限度,京剧恰恰限在“四”上。
问:你认为他们能入“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除功底必须扎实外,最根本的是有属于自己的拿手绝活。例如马连良先生,他的唱腔委婉,善用鼻腔共鸣,念白清晰,声音铿锵,动作潇洒,形成独特的“马派”风格。例如梅兰芳先生,嗓音高宽清亮,圆润甜脆,音色极其纯洁,从而高音宽圆,低音坚实,形成独树一帜的“梅派”风格。再如张君秋先生,他的嗓音具备“娇、媚、脆、水”的特色,甜润清新,扮相雍容华贵,气度不凡,深受观众喜爱。没绝活是不成的,必须有自己的印记和特色。否则,出不了大名,就是一时出了名,也难站住脚。
问:上述名角,你在现场看过哪位的戏?
答:20世纪50年代初,我在石家庄花28000元(合今两元八角,是我一个月的津贴费,当时还是供给制)买票,看了梅兰芳先生的一次演出,后来在北京看过一次荀慧生先生的演出。另外我在《聊天》一书中说过,张君秋先生的小女儿张学聪见了我,仍叫我老领导,因为20世纪70年代,她在我管的一个宣传队工作过。
问:你是否很喜欢京剧?
答:我非常喜欢。只要细细品味京剧的唱段,你就会感到许多所谓歌唱家在他们面前相形见绌。 一本郑经——郑洪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