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我国各剧种的领头羊?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一本郑经——郑洪升随笔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谁是我国各剧种的领头羊?
昨天我写了篇《谁是相声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颇受亲们欢迎,一不做二不休,今天我再写篇《谁是我国各剧种的领头羊?》。
据统计,我国有300多种地方戏,在这么多剧种之中,京剧是公认的大哥大,处于领头羊的位置。这个位置是不可撼动的。任何剧种不管在当地多么有名,与京剧相比,都不得不俯首称臣。
北京人爱说一句话:“一口京腔,两句二黄,三餐佳馔,四季衣裳”。这里说的“两句二黄”指什么?就是指会唱几句京戏,因为京戏的主要唱腔就是“二黄”与“西皮”。
京剧有如此高的地位,不是自封的,是慢慢形成的。它也是从地方晋升到中央的。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早就在安徽流行的徽班剧团来京演出,取得了巨大成功。起先来的是三庆班,接着四喜、和春、春台戏班也相继来京演出,这就是“四大徽班”进京的来历。所以,我们北京人说京剧时,不可贪天之功为己功,千万不能忘本,要牢记京剧的老祖宗在安徽。
有朋友可能会问:徽班戏怎么改称京剧了?这要归功于清朝光绪二年(1876年)刊登在《申报》上的一篇文章及其相应的宣传。当时就把原本的徽班戏正式称为“京剧”。从此以后就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正式叫开了。
京剧成为国粹,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是因为哪位皇帝或太后喜欢并加以提倡而来的。这个原因不能说没有,但是主要的还在于其内因。它剧目丰富,唱腔优美,剧团多,受观众欢迎的名角多,演出故事多,并且善于吸收北京词汇和其他地方戏的优点充实自己。这些内因是它成为国粹、领头羊的最根本的条件。 一本郑经——郑洪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