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不打骂、不宠溺,刚刚好的教养力

“狠点心”,别给孩子依赖的机会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不打骂、不宠溺,刚刚好的教养力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狠点心”,别给孩子依赖的机会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事情特别用心,孩子的一些事情,都是家长们提前就处理得当了,也不需要孩子操心。如果有一些事情让孩子做,孩子却没做,这是孩子过分依赖家长的表现。家长们应该注意:如果孩子能够自己完成的事情,不要再帮孩子处理。让孩子早一点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变得独立。否则,孩子就会因为依赖而变得懒散、拖延。

  我们来看看这位妈妈的苦恼。

  我儿子都上小学五年级了,可还是什么都不会做。每天晚上,我都要帮他把书包装好,早晨起床,他就会坐在那里等着我给他穿衣服,有时他不爱吃饭,还得我喂他吃。晚上学习时也是,一会儿妈妈这,一会儿妈妈那,比如“妈妈我本子找不到了!”“妈妈,我这道题不会,你给家教打个电话吧!”

  以前,我想多帮孩子做点事,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学习。确实,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上次又考了全班第一,这也是我一个小骄傲,可是孩子处处依赖的性格也确实成了问题,外套得我给脱,脚得我给洗,牙膏得我给挤……有时,我想让他自己干,我刚一开口,他立刻就反驳过来:“妈妈,我又给你考了全班第一,作为奖励,你也应该给我洗脚吧?”说完还又添上一句,“谁让你是当妈的呢?你以为当别人的妈那么容易呀!”

  我听了都被气笑了,儿子现在伶牙俐齿得很,处处跟我顶,我都说不过他。孩子今天这样,扪心自问都是我惯的,我也知道这样下去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可我该怎么做呢?

  不少家长都像上面这位母亲一样,“心太软”,恨不得所有的事情都替孩子做好,对孩子的一切大包大揽,结果让孩子患了“软骨症”和“依赖心理”,给以后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障碍。拒绝孩子的依赖心理,应成为父母最重要的一堂必修课。

  有的父母抱怨说:“每次我离开孩子,他都要不停地哭闹。”这种情感上的不舍,其实是孩子依赖心理的开端。情感依恋是典型的心理依恋,即某人(或者某人的反应)成为他人做事的动机。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变得离不开父母,对外界的一切感到不适。有报道说,很多孩子上了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生活自理能力都很差,还需要母亲一路陪读。这样的例子被很多父母引以为戒。不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这种可怕的依赖性可能在孩子刚出生时,就被父母在不知不觉中宠出来了。

  当然,孩子依赖值得相信的人,这是很正常的。年纪越小就越是如此,尤其是父母在身边的话,孩子会觉得很有安全感,因为父母会像大山一样为自己遮风挡雨。这类孩子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他们往往希望别人替他们做作业,而且自己做事难以做决定。父母应该多关注一下这个问题。

  有些孩子只会在特定的情况下表现出依赖性,比方说,一些孩子平时在幼儿园可以自己穿鞋子,但是一到妈妈面前,他们就不能自己穿了。有些孩子,自己可以处理好一些事情,但是遇到更难处理的事情时,他们就不会去尝试,转而向大人求助。也有的孩子自信心不足,觉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失败,所以干脆不去做。

  这种依赖性和无力感,和年龄的大小并无关系。父母所需要做到的,就是尽快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因为如果到了青春期,孩子们的情绪会更加不稳定,那时候再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如果一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总是依赖别人的呵护与帮助,即便他具有再强大的本领,也只能是在激烈的竞争中不堪一击。所以,独立能力是具备竞争力的必备前提。所谓独立,就是能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任何形式的对抗中掌握控制的权力。独立是一种基础生存能力,是塑造自我、完善自我的首要条件。

  对于孩子来说,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他的成长和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温室里长不出参天松,庭院里练不出千里马。”这个道理虽然浅显,但蕴含的意义却很深刻。试想:如果我们的孩子三岁还不会自己上厕所,四岁还不会自己换衣服,五岁还记不住家的方向,那么,就算他能识字上千、背诗百首,人们能承认他是“天才”吗?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又会怎样呢?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比比皆是,许多“天才神童”在长大成人后沦为平庸之辈甚至丧失生活能力者并不少见。现实生活中,有不少父母认为,孩子还小,自己做事有危险,等到孩子大了,到了一定的年龄,自然就会懂得独立。以至于很多孩子到四五岁时还不会自己穿衣服,遇到什么事情都要依靠父母。而事实证明,越早独立的孩子,长大后的自理能力越强,也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

  要杜绝孩子的依赖性,父母就应该致力于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父母要引导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不应该在孩子遇到困难要求帮助的时候就代劳,而是要给孩子适当的鼓励,比如说“妈妈相信你能做好”“这点小事难不倒我们家的男子汉”等,让孩子受到刺激和鼓励,积极地去独立完成。

  那么,试着让孩子自己去完成以下事情吧:

  每天确认并准备好要带的物品;

  每天早晨自己整理好被褥;

  事先准备好上学要穿的衣服;

  每天进行一些兴趣爱好活动(乐器、运动等);

  按时完成作业;

  把要洗的衣服装进洗衣篮里;

  自己的房间自己清扫;

  和妈妈去买菜;

  垃圾分类处理;

  一周给花草浇一次水。

  总之,爸爸妈妈应该在孩子能力范围内,给他们自主选择的权利,给孩子适合他们年龄的任务。当孩子主动去做并完成得很好时,家长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够养成孩子只要做事情就给钱作为奖励的习惯,那样孩子会期待他们做的所有事情都能得到零用钱。

  如果孩子想自己尝试,父母没必要总是事无巨细地关心。放手让孩子去做,就是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在自己动手尝试中获得经验教训,以便将来更好地解决问题。这种经验对孩子来说可能是成功的,也可能是失败的,但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它们都会在孩子今后的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不打骂、不宠溺,刚刚好的教养力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