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新派古风历史悬疑小说(全8册)

第二章 士族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新派古风历史悬疑小说(全8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二章 士族

  李世民连续两天彻夜无眠。

  第一晚是因辩才逃脱而震怒,整夜守在两仪殿中等候消息。第二晚,李世民冷静了下来,把迄今为止获知的有关《兰亭序》的秘密从头到尾梳理了一遍,发现自己忽略了一个重大的追查方向:士族。

  既然辩才说天刑盟是王羲之等世家大族在兰亭会上成立的,那么从这些士族后人的身上查起,不就能挖出天刑盟了吗?然而,李世民转念一想,便又有些沮丧。兰亭会是东晋永和九年举行的,迄今已近三百年,这些士族早已开枝散叶,每一姓的后人都足有成千上万,如何确知哪些后人才是天刑盟成员?

  李世民唯一知道的,就是智永侄孙王弘义继承了冥藏舵。此前他已命有司彻查此人,可查到的线索却少得可怜:王弘义生于隋文帝开皇年间,是越州人,但早在隋炀帝大业初年便离开了越州,不知所踪;此后又值隋末战乱,其具体行踪更是无从查考,故而从各级官府的户籍档案中根本找不到他的半点踪迹。

  连有名有姓的王弘义尚且如此,其他的天刑盟成员更不必说。为此,李世民辗转反侧、苦思冥想,在床上折腾了大半宿,始终没有良策。直到天色微明,他感到头昏脑涨又腰酸背痛,气得翻身坐起,正准备叫赵德全端一盆冷水进来醒醒脑,一道灵光却在此时不期而至地闪现在他的脑中。

  “德全!”李世民一声大喊,“传房玄龄、长孙无忌、岑文本即刻入宫!”

  全面打压江左士族?!

  两仪殿内,三省长官房玄龄、长孙无忌、岑文本乍一听皇帝表明这个意图,登时一脸惊愕、面面相觑。

  “敢问陛下,”房玄龄率先发言,“您为何忽然有这个想法?”

  “忽然吗?”李世民淡淡道,“朕十年前就已经让高士廉和岑文本他们修订过《氏族志》了,目的就是甄别士庶、褒忠贬奸,当时便已贬黜了一大批旧士族,你忘了吗?”

  所谓氏族,就是士族,即指“官有世胄,谱有世官”的世家大族。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由于受曹魏九品中正制影响,家世门第成为定品的主要条件,所以数百年间,国家政权都由一些世家大族把持,选拔官员也以郡望门第为标准,这在当时称为“尚姓”,也就是以姓氏门第为尊。豪门士族为了维护血统的纯正,严禁与寒门庶族通婚。到了隋末唐初,随着朝代更迭和历史变迁,旧士族的势力已经大为削弱,一批建立功勋的庶族崛起,然而“尚姓”的积习却不易消除——很多在李唐朝廷中身居高位的庶族,仍然争先恐后与旧士族联姻通婚,而旧士族则表现得相当傲慢,不仅索要巨额聘礼,有时还会出尔反尔,似乎仍然看不起李唐朝廷的新贵。

  对此,李世民极为不满,对群臣发出了“卿等不贵我官爵耶?”的质问,遂于贞观六年,以“轻重失宜,理须改革”为由,命时任吏部尚书高士廉、中书侍郎岑文本、御史大夫韦挺等人“刊正姓氏”,重新排列天下各姓氏的等级,摒弃过去的“尚姓”积习,改为“尚官”原则,即以当下的官爵大小作为等级高下的唯一标准。为此李世民对高士廉等人一再重申:“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做等级。”经过数年反复修订,一部全新的《氏族志》于贞观十二年颁行天下,共收二百九十三姓,分为九等,一等为皇族,二等为外戚,余皆以官爵大小类推,而一批旧士族则理所当然地遭到了黜落,被排在了后面。

  房玄龄想起了这桩往事,却仍然没弄明白李世民旧事重提的目的,只好硬着头皮问道:“陛下,既然天下各姓皆已重新排定,如今朝野皆以当朝衣冠为尊,何故还要打压当年的江左士族呢?”

  “问得好!”李世民朗声道,“朕今日一大早便召诸位入宫,就是要告诉你们一个天大的秘密,待朕说完,你们心中便自有答案了。”

  听皇帝这么一说,房玄龄等三人顿时好奇心大起,都睁大眼睛看着他。

  “诸位可知,当年王羲之在兰亭会上干了一件什么事情?”李世民卖了个关子。

  三人交换了一下目光。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早已从李世民这里得知了一些《兰亭序》的秘密,所以并未很诧异,只是不知道李世民此刻要说什么。岑文本则自始至终均未参与此事,自然一无所知,便答道:“回陛下,据臣所知,兰亭会是一代书圣王羲之主持的一次文人雅集,陛下最推崇的千古名作《兰亭序》,便是王羲之在此会上以蚕茧纸、鼠须笔挥毫而成。此乃天下共知之事,臣实不知陛下此问何意。”

  “嗯,朕原本也跟你一样,以为兰亭会只是王羲之召集一帮文人雅士喝喝酒、作作诗而已,可是,朕被骗了,你们也被骗了,数百年来,全天下之人都被骗了!”李世民道,“事实上,王羲之就是在这次兰亭会上,成立了一个规模庞大的秘密组织——天刑盟。”

  此言一出,尽管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已经略有所知,还是感到了惊诧,而岑文本更是瞠目结舌,完全反应不过来。

  接着,李世民便把辩才告诉他的有关天刑盟的一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在场三人。

  “现在,想必诸位已经明白朕的心思了吧?”

  三人暗自揣摩皇帝的意图,心下已然明白,皇帝显然是准备出台一些强力举措打压旧士族,迫使隐藏在江湖中的那些天刑盟分舵现身。但房玄龄和岑文本都没有开口,因为揣摩圣意终究有些敏感,所以他们打定了主意,只等皇帝下旨,他们执行便是。只有长孙无忌多了一层外戚的关系,这种时候由他接话最合适,便道:“敢问陛下,欲对哪一些士族采取行动?”

  “王、谢、孙、袁、庾,以这几大旧士族为主。另外,凡是当年参与兰亭会、至今仍有一定势力的大族,都有必要加以敲打。”

  “那,不知陛下准备采取什么举措?”

  “这就是朕找你们来的原因。”李世民道,“都说说,该怎么做,才能达到敲山震虎的目的,既把那些天刑盟分舵都逼出来,又不至于惊扰天下,坏了我朝海晏河清的局面。”

  房玄龄和岑文本仍然保持着沉默。

  长孙无忌略加思忖,道:“启禀陛下,臣以为,以王、谢为首的士族后人,虽经两晋南北朝以来的数百年离乱,但余势未衰,至今经营工商、家道殷实者仍为数众多,有不少人甚至家财亿万、富甲一方。常言道财大者气粗,天刑盟之所以能在隐秘状态下延续至今,且仍然有能力暗中作乱,其主要缘由,便是背后有丰厚财力为其后盾。倘若朝廷有的放矢地颁布一些法令,遏制这些士族之经营活动,打击其获利丰厚之产业,定可收釜底抽薪之效——一旦财源枯竭,这些潜伏的黑势力必然会浮出水面,到那时,陛下便可从容出手,将其一网打尽!”

  李世民频频颔首:“不错,是个好办法!”

  房玄龄和岑文本暗暗交换了一下眼色,却仍缄口不言。

  长孙无忌得了赞许,微露喜色,更趋一步道:“除了釜底抽薪、断其财源之外,臣还有一策,不知当不当讲。”

  “讲!”

  “是。以臣看来,倘若将这些世家大族看成一棵树,那么数百年来之时势变迁,正形同四季之递嬗。如今此树虽历寒秋严冬,枝叶大多枯萎凋零,却仍复屹立不倒、生机未绝,原因究竟何在?其一便是臣方才所言,雄厚之财力恰如硕大之躯干,足以令其承受风刀霜剑之砍斫,但仅有躯干是远远不够的,还须有隐藏在土壤之下的深厚根系,方能维持其生机。而臣以为,这些士族之根,便是两个字:文脉。”

  长孙无忌故意顿了顿,暗暗玩味了一下李世民聚精会神、眉头微蹙的表情,不禁对自己今日的表现颇有几分自得,旋即接着道:“何谓文脉呢?古人言:遗子黄金满籯,不如教子一经。这些士族向来以诗书传家,其先人教给子孙后代的,又何止一经两经?故而臣以为,江左士族数百年来之所以生生不息,根源便是在其传承不绝之文脉……”

  “无忌,”李世民忍不住打断了他的长篇大论,“有什么法子不妨直接说出来,不要扯得太远。”

  “是,臣这就要说到重点了。”长孙无忌微觉尴尬,咳了咳,接着道,“陛下自登基以来,广开科举取天下士,使得无数寒门子弟拥有了公平、公正的上升之阶,此乃陛下泽被群生之盛德,亦我大唐万千子民之大幸!然则臣也发现,这十数年来的科考,寒门庶族录取的比例,还是远远低于世家大族。个中原因,首先便是臣方才所言之‘文脉’:士族子弟,家有藏书学有良师,在科考应试中自然优势占尽;其次,一旦科举及第,旧士族凭其家族郡望和官场人脉,又能在此后的吏部诠选中帮子弟请托钻营,快速获取官职。据臣所知,以王、谢为首的江左士族,这些年经由此途入仕为官者不在少数。故臣之第二策,便是请陛下以维护公平、公正为由,下旨严查近年入仕的士族子弟,若涉嫌请托钻营者,便予以贬谪黜落;今后科考及诠选等事,亦复从严审查遴选。如此一来,便能阻断江左士族的上升之阶,令其再无出头之望。他们若不愿坐以待毙,必会铤而走险,自动暴露。届时,陛下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将其一一剪除。”

  长孙无忌一席话说完,大殿上陷入了沉寂。房玄龄和岑文本显然对这个办法不敢苟同,但皇帝尚未表态,也不便立即反驳,只好一边偷眼观察皇帝的神色,一边怀着复杂的心思继续保持沉默。

  李世民听完,脸上的表情居然没什么变化。长孙无忌暗暗瞄了几眼,心中顿时有些忐忑。片刻后,李世民才意味深长地笑了笑,然后并不看长孙无忌,而是对房、岑二人道:“二位听了这么久,就没什么想说的吗?”

  房玄龄终于没能忍住,俯首一揖,道:“回陛下,臣以为长孙相公第一策尚无不可,然第二策却有待商榷。”

  “哦?”李世民眉毛一挑,“说说你的看法。”

  “我朝一向吏治清明,虽说吏部选官不乏请托钻营、贪赃纳贿之事,但终究是少数,若以此为由全面打压江左士族,恰恰违背了我朝公平、公正的取士原则,一来恐人心不服,二来有损朝廷威信。另外,此议若行,臣担心主事之人借机打击异己、结党营私,亦恐朝野上下人人自危、相互攻讦。若此,必致朝纲紊乱、天下不宁,故臣以为不妥。”

  长孙无忌闻言,颇为不悦,正欲出言反驳,却见皇帝悄悄用眼神制止了他,便强忍下来。李世民看着房玄龄,轻轻一笑:“玄龄啊,你怕有人借机结党营私,此虑甚是!朕坐在这方御榻之上,每日所虑,恐怕没有比之更甚的了。不过,话说回来,臣子若存了私心,何时不可结党?何事不能营私?不说别的,就说这几年有目共睹、愈演愈烈的夺嫡之争吧,依房爱卿看,在这件事上,大臣们有没有结党营私呢?”

  房玄龄一怔,心中立时生出不祥的预感。皇帝忽然把话题扯到这上面,绝对不是无意的,可他到底想说什么呢?

  “回陛下,此事臣从未虑及,亦鲜少关注,故不敢置喙。”

  “从未虑及?鲜少关注?”李世民呵呵一笑,“不会吧?据朕所知,你家二郎不是跟青雀走得很近吗?莫非你想告诉朕,他们在一起从来只谈风月,不问国事?”

  “这……”房玄龄的神色隐隐有些慌乱,“回陛下,犬子与魏王殿下自小便是玩伴,他们在一起谈些什么,臣虽不知情,但臣相信,犬子定然不会涉足夺嫡之事……”

  “是吗?你就这么有把握,你家二郎决然不会涉足夺嫡之事?”

  “臣……臣担保,犬子他……他没有这个胆量。”

  “他没胆量,可你有啊!”李世民敛起笑容,身子微微前倾,“房爱卿,其实你也别急着把自己摘得那么干净。朕知道,满朝文武介入夺嫡之争的人多的是,绝对不止你们父子二人。以朕看来,如今我大唐朝廷,可谓是‘文武之官,各有托附;亲戚之内,分为朋党’,大臣们老早就都选好边、站好队了。房爱卿贵为百僚之首,应该比朕看得更清楚吧?”

  房玄龄的额头上早已是冷汗涔涔,却又不敢伸手去擦,神情极是狼狈。

  长孙无忌看在眼里,心中不觉生出阵阵快意。

  其实他和房玄龄并没有什么个人恩怨,反而有多年共事之谊——早在李世民跟随高祖起兵打天下的时候,他们二人便是李世民最为倚重的左膀右臂,后来又在玄武门之变中一起辅佐李世民夺嫡继位,一路走来也算和衷共济、志同道合。然而,恰恰因为二人都是资格最老的功臣元勋,所以近来便暗暗形成了角力之势。毕竟一山难容二虎,随着大唐国力的日渐强盛,谁最终会成为贞观一朝的首席宰相而名垂青史,就成了二人心中最大的念想。加之眼下又处在夺嫡的节骨眼上,长孙无忌一心想拥立李治,自然对拥护李泰的房玄龄父子心存敌意。今日皇帝借着讨论士族之机突然对房玄龄发难,虽然令长孙无忌有些始料未及,但却是他一直暗暗期盼的事情。

  此刻,房玄龄已经不知如何答言,只好扑通一下跪伏在地,颤声道:“臣细行不检,教子无方,有负圣恩,实不堪为百僚之首,还请陛下恩准,即刻罢去臣之相职。”说完,双手微颤地取下乌纱,然后端端正正地捧着,高高举过头顶。

  岑文本没想到这场廷议居然会引出这个结果,慌忙躬身道:“启禀陛下,房相公虽细行不检,然大节无亏,若遽然罢职,恐人心不安,还望陛下念其有功于朝,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罢职?朕说过要罢他职了吗?”李世民换了个舒服的姿势靠在御榻上,“你也看见了,这是他房玄龄自己想撂挑子嘛,朕还在寻思怎么挽留他呢。”

  房玄龄闻言,越发窘迫:“陛下,臣犯了大错,不敢再贪恋禄位,只求早日致仕、闭门思过,万望陛下成全!”

  “玄龄兄,”长孙无忌不咸不淡地发话了,“圣上是就事论事,又没说要责罚你,你何必反应这么大,动辄就请辞呢?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吗?”

  房玄龄当然知道长孙无忌是在猫哭耗子,遂无声冷笑,也不答言,只坚决地把乌纱又举高了一些。

  “房爱卿,你真的想回家闭门思过吗?”李世民看着他。

  “回陛下,臣意已决。”

  “那也好。”李世民点点头,“《尚书》有言: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你多年高居相位,戒慎恐惧之心或许早已淡薄,所以才会忘记这句话。而今,你既然愿意反躬自省,朕也不拦着你,就给你一点时间,让你回家好好思过吧!”

  房玄龄苦笑了一下:“谢陛下。”

  “岑文本。”

  “臣……臣在。”岑文本没料到皇帝真会走这一步,一时还回不过神来。

  “你即刻拟旨:经查,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不矜细行,有失臣节,故暂停其职,勒归私邸,由侍中长孙无忌检校尚书省事。”

  “臣遵旨。”岑文本难掩无奈之色。

  长孙无忌受宠若惊,忙跪地叩首:“谢陛下隆恩,臣诚惶诚恐!”

  检校尚书省事,便是代理尚书左仆射一职,同时仍兼门下省侍中,就等于一人身兼二省长官之职。如此,长孙无忌不仅一跃而成首席宰相,且是大唐建国以来权力最大的宰相,自然是令他喜出望外。

  “无忌,你今日所献二策,朕以为完全可行,此事就由你全权负责。你尽快拟个详细条陈上来,朕审阅之后,立即予以全面推行。”

  “臣领旨。”

  “另外,你一人身兼二省之责,又要推行此事,恐怕担子会很重,朕希望你推荐一人出任侍中,好帮你分忧。你看什么人合适?”

  唐代的侍中、中书令,均可由一到二人出任。长孙无忌略为思忖,道:“回陛下,臣以为黄门侍郎刘洎沉稳持重、勤敏于事,可任侍中。”

  李世民中意的人选其实也是刘洎,却又问岑文本道:“文本,你认为呢?”

  “回陛下,臣亦推荐刘洎。臣与刘侍郎二十多载同僚,对其知根知底。此人老成干练,行事审慎,思虑周详,的确是侍中的不二之选。”

  刘洎和岑文本当年同在南梁萧铣朝中任职,刘洎是黄门侍郎,岑文本是中书侍郎,萧铣败亡后又一同归顺唐朝。二人不仅同僚多年,且私交甚笃,所以对这项任命,岑文本当然不会有异议。

  “那好,就这么定了!”李世民朗声道,“打压江左士族、迫使天刑盟现身一事,就交给你们三位了,朕希望尔等不辱使命,给朕一个满意的交代。”

  一驾不起眼的马车在安邑坊摩肩接踵的人潮中穿行。

  车中坐着李恪,一身商人装扮。

  他闭着眼睛,看上去面无表情,可心里却是五味杂陈。从前天夜里得知萧君默入宫劫走了辩才父女到现在,李恪的内心就没有一刻平静过。他怎么也没有料到,萧君默那天出宫时莫名其妙丢下的那句话,背后的潜台词居然是这个。

  “李恪,假如有一天你找不着我了,会不会闷得慌?”

  这小子居然用这种方式跟自己告别,实在可恨!原来他那几日天天吵着要出宫回家,目的便是要劫走辩才父女。可他身上的多处伤口都未痊愈,如何经得起折腾?

  昨天一大早听说宫里出了大事,李恪便慌忙入宫去跟父皇打听消息。赵德全说父皇彻夜未眠,这会儿正在安寝。李恪不敢打扰,便去找李世勣,正赶上李世勣在奉旨清查玄甲卫人员。当时李恪心里便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马上又赶到萧君默家,却见大门紧闭,敲了半天也没人来应门。

  李恪的心一下就沉了。是日午后,宫里终于传出准确的消息,果然是萧君默伙同宦官米满仓劫走了辩才父女。

  他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

  李恪百思不得其解,难道他喜欢上了那个叫楚离桑的女子,为此不惜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倘若如此,那这家伙真是傻到家了!世上的女人千千万万,什么样的找不到?何苦为了一个女人付出这么大的代价?

  想到这些,李恪就恨不得立刻找到这个浑蛋,狠狠扇他几巴掌,让他清醒过来。可是,现在萧君默到底在哪里却没人知道,甚至是死是活都不好说。听禁军说,事发当晚禁苑里发现了很多血迹,李恪想,那里头肯定有萧君默的。太医早就说了,他身上那些伤口才刚刚愈合,不能剧烈活动,可这小子居然敢在这种情况下去干劫人的事,简直是不要命了!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救治,这小子现在说不定已经横尸荒野了……

  就在李恪胡思乱想的时候,马车停了下来,外面御者轻声道:“殿下,到了。”

  李恪掀开车帘,迎面是一座富丽堂皇的酒楼,门匾上写着“醉太平”三个烫金大字。身着文士常服的李道宗从门口大步迎了出来。

  “人到了吗?”李恪问。

  “早到了,就等三郎你了。”

  李道宗领着李恪来到二楼一间僻静的雅室,里面早已备好酒菜,身着便装的尉迟敬德正与一名五十多岁、满面红光的大汉聊得起劲。一见李恪进来,二人赶紧起身见礼。

  “在下孙伯元,见过三郎。”大汉身材魁梧,一开口更是声若洪钟,一望可知是武学功底相当深厚之人。

  “孙先生,远道而来辛苦了。”李恪回礼,“快快请坐。”

  四人入座,略加寒暄之后,李恪便了解了孙伯元的背景。他是一个大盐商,掌控着天下各道州县的数十座盐井和盐池,在京城的东、西两市也开设了数家大盐铺,此外又经营赌场、当铺、酒楼、田庄等,家财亿万,手下伙计足有五六千人之多。这家醉太平酒楼,便是孙伯元在京城的诸多产业之一。巧的是,这家酒楼所在的安邑坊,与吴王府所在的亲仁坊只有一街之隔,又毗邻东市,所以便成了孙伯元在长安的最佳落脚处。

  孙伯元的表面身份是富商巨贾,不过真正让李恪感兴趣的,还是隐藏在这些东西背后的真实身份——天刑盟九皋舵舵主。

  不出李恪之前所料,这个孙伯元,正是兰亭会上东晋名士孙绰的后人。

  孙伯元相当豪爽,一阵寒暄之后便直接向李恪表了忠心,声称愿为他赴汤蹈火,可见尉迟敬德之前已经跟他交过底了。李恪闻言,淡淡笑道:“先生盛情,我心领了。不过,眼下倒不需先生去赴汤蹈火,只需帮我找一个人。”

  “三郎尽管吩咐,孙某在京师的手下,少说也有三四百人,全听三郎调遣。”

  “如此甚好!”李恪说着,给了李道宗一个眼色。李道宗当即取出一纸海捕文书,放在孙伯元案上。

  “杨秉均?”

  “对,原洛州刺史,其实是冥藏的手下。”尉迟敬德插言道,“说起来,也算是跟你同盟的兄弟。”

  “同一个盟是没错,但兄弟二字就扯不上了。”孙伯元冷冷一笑,“自从武德九年本盟盟主下达了‘沉睡’指令,大伙就各干各的了,谁跟谁是兄弟?”

  李恪和李道宗交换了一下眼色。天刑盟盟主竟然会选择“武德九年”这个时间点命令组织沉睡,似乎颇为耐人寻味。

  尉迟敬德哈哈一笑:“这敢情好,三郎本来还担心让你去抓这家伙,会坏了贵盟的规矩呢。”

  “坏不了,本盟现在的规矩就是猪往前拱,鸡往后刨,各寻各的活路。”孙伯元笑道,然后把目光转向李恪,“敢问三郎,这个杨秉均犯了何事?”

  “光天化日下刺杀玄甲卫郎将。”李恪道,“我奉旨捉拿此人,费了不少力气,可他就像是凭空消失了,一点踪迹都没有。”

  “三郎如何知道此人还在长安?万一他早跑了呢?”孙伯元问。

  “此人犯案那天我恰好在场,便命手下追捕,结果手下追到城里才被他脱逃,随后朝廷便封锁了所有城门,严查一切过往行人,直至今日。所以,他逃出长安的可能性很小。另外,有可靠情报显示,杨秉均和冥藏舵主此次来京,主要目的绝非刺杀玄甲卫郎将,而是有更大的图谋,因而后续必然还有行动。据此可知,杨秉均一定还在长安。”

  孙伯元点点头,盯着文书上的画像看了片刻,道:“三郎,孙某有一个想法,不知当不当说。”

  “但说无妨。”

  “以三郎的身份都找不出此人,可见他藏匿的地方定不寻常。依在下之见,直接追查此人恐非上策,不如从他身边的人入手。三郎可知,这个杨秉均是否有常年追随左右的心腹之人?若有这方面的线索,便不难顺藤摸瓜找到他。”

  对啊,我怎么就没想到呢?李恪不禁暗骂自己不动脑筋,同时也佩服孙伯元,不愧是老江湖,一句话便让事情有了转机。李恪回想了一下,杨秉均在洛州任上时,身边似乎有一个叫姚兴的长史,而且一同参与了甘棠驿事件,之前朝廷也曾发布对此人的海捕文书,只是时间一长,他便淡忘了。

  李恪随即把姚兴之事告诉了孙伯元,然后对李道宗道:“承范叔,你回头便把姚兴的画像交给孙先生。”

  李道宗字承范,李恪从小就这么叫他。李道宗点头答应,看向孙伯元的目光也有了几分敬佩之色。尉迟敬德见自己的结拜兄弟一来便令李恪和李道宗刮目相看,不觉也有些得意。

  “三郎,请放心,只要杨秉均和姚兴还在长安,孙某一定有办法把他们揪出来!”孙伯元信心满满地道。

  李恪一笑:“好,我相信孙先生。”

  萧君默四人在夹峪沟安顿下来后,一晃就过了十来天。

  楚离桑作为这群人中唯一的女性,责无旁贷地掌起了勺,不仅天天给萧君默做各种羹汤药膳滋补身体,给父亲做素菜,而且拿出看家本领,每天都做五六道菜给大伙吃,还花样翻新、顿顿不同。

  孟怀让和三个儿子已经过了好多年没有主妇当家的清苦日子,这下可算是享福了,每顿都吃得满嘴油光、肚子滚圆。三个儿子便不自觉地围着楚离桑转,天天争先恐后到灶屋给她打下手,或者照她的吩咐到山上打野味。楚离桑也乐得支使他们,还不时跟他们打打闹闹。

  萧君默在楚离桑的悉心照料下,身体恢复得很快,伤口基本上都已愈合。这些天来,萧君默都有意无意地躲着楚离桑,因为辩才那天说的事着实给了他莫大的压力,所以这些天他一看到楚离桑,心里就总是有障碍。楚离桑显然也察觉到了,却不知是何缘故,又不敢开口问,因此两人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既客气又别扭。

  时值初夏,正是多雨季节,连日淫雨霏霏,孟怀让腿上的旧伤复发,疼得下不了地。这日清晨,阴雨终于止歇,孟家大郎牵着一头毛驴准备出门。萧君默也起了个大早,正在院子里舒展筋骨,见状便问:“大郎这是要出门?”

  “到县城去给我爹抓药。”孟大郎憨憨一笑,“家里的药没剩几服了,这雨季还长,今儿好不容易放晴,我得赶紧去一趟。”

  “家里怎么不备匹马?骑驴多慢啊。”萧君默注意到孟家的毛驴虽然壮实,却有些无精打采。

  “别提了。”孟大郎苦笑,“原来养着两匹,一公一母,本来还寻思着下崽卖钱呢,可前阵子都被三郎那臭小子给输掉了。”

  “三郎好赌?”萧君默有些意外。孟家三个儿子,就数小儿子最为精明、脑子活泛,萧君默对他印象不错,没想到却是个不上进的。

  孟大郎叹了口气:“为这事,那浑小子没少挨我爹的揍,每回都说要改,可每回都是放屁!这不,昨天半夜一声不吭又溜了,我寻思可能是赌瘾犯了,又跑县城去赌了,今儿也打算顺道寻他一寻。”

  “要不,骑我的马去吧,反正那马闲着也是闲着。”萧君默道。他们骑来的那四匹马,这些天都在屋后的马厩里养着,天天喂着孟家自己栽种的苜蓿,明显都长膘了。

  “不了不了,这头驴我使惯了,生马反而骑不来,多谢萧郎好意。”孟大郎憨笑着推辞,牵驴出了院门,抬头望了眼阴晴不定的天色,便匆匆骑上驴走了。

  “山道泥泞,路上小心。”萧君默也走出院门,冲着他的背影叮嘱了一句。

  孟大郎挥了挥手,然后便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晃晃悠悠地走远了。

  萧君默蹙眉目送着他的背影,心头忽然浮出一丝隐隐的不安。正沉吟间,辩才悄无声息地走到他身后:“今日天晴雨歇,草木清新,萧郎可愿陪贫僧到山上走走?”

  雨后的秦岭山脉黛蓝如洗。群山逶迤,把夹峪沟环抱其中。远近高低的草木翠绿葱茏,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腥气和花草树木的清香。

  萧君默与辩才信步走在山间树林中。他闭上眼睛,翕了翕鼻翼,感觉已经很久没有与大自然如此亲近过,心中不由得泛起一种久违的安详与静谧之感。辩才站在他身边,手里摩挲着一片青翠欲滴的树叶,冷不防道:“不知萧郎有否考虑过自己的未来?”

  “我的未来?”萧君默睁开眼睛,笑了笑,“我的未来不是早已跟法师绑在一起了吗?”

  “贫僧是黄土埋半截的人了,形同瑟瑟秋风中的槁木,可萧郎正值大好青春,生命正如这绿叶般生机盎然,何苦被贫僧拖累呢?”

  “也许这就是佛说的宿业吧。从当初朝廷派我到洛州调查法师的那一天起,我的未来就已经由不得我自己了。”

  “不,人生从来都是自我选择的结果。就比如萧郎冒死营救贫僧父女,难道不是一种主动选择吗?”

  “但我只能这么选,因为法师一家人遭遇的不幸皆因我而起,我无法选择袖手旁观。”

  “纵然如此,可你现在仍有的选。”辩才认真地看着他,“你可以选择与贫僧一起继续逃亡,过颠沛流离、朝不保夕的日子,惶惶若丧家之犬,也可以选择与贫僧分道扬镳,寻找一个可以隐居的地方,躲开一切纷争,重新过上安宁的生活。”

  “法师一再要赶我走,到底是顾及我的安危,还是不想让我知道更多《兰亭序》和天刑盟的秘密?”萧君默盯着辩才的眼睛。

  辩才没有躲闪,而是迎着他的目光:“萧郎难道没发现,这两者是一回事吗?”

  “可法师自己的安危呢?为何法师就从来不为自己考虑?”

  辩才一怔,下意识地挪开目光:“人活于世,各有天命,贫僧还有一些事没有做完。此去若能了却先师遗愿,再安顿好小女,贫僧也就没有任何苟活于世的理由了……”

  “如果我猜得没错,法师一定是想到荆楚的某个地方与贵盟的人接头,目的是阻止冥藏重启组织。对吧?”

  辩才闻言,不禁再度惊讶于这个年轻人敏锐的洞察力,就像当初在洛州屡屡见识过的一样。他苦笑了一下:“不管贫僧要做什么,都与萧郎无关。”

  “法师错了。”萧君默正色道,“家父为了守护《兰亭序》的秘密而死,晚辈这些日子经历的所有事情也都跟《兰亭序》之谜有关,而我的未来,无论是福是祸,一定还是与《兰亭序》纠缠在一起!法师刚才说到天命,也许,这就是我萧君默的天命。所以,不管法师要做什么,只要与《兰亭序》有关,便与我萧君默有关,我便不可能置身事外!”

  萧君默说到最后有些激动,不自觉便提高了音量。他和辩才都不知道,此时,楚离桑和孟家二郎恰好从附近走过,听见了他们说话的声音。

  由于前几天阴雨连绵,孟家早先储存的食材消耗一空,今日好不容易雨停了,楚离桑便早早起床,拉着擅长打猎的孟家二郎到山上打野味。不消半个时辰,二人便打了十来只山珍,有狍子、山鸡、野兔、穿山甲等,肩扛手提,满载而归。二人都很高兴,一路说说笑笑,不料刚下到半山腰就撞见了萧君默和辩才。

  楚离桑听他们说得有些激动,心下诧异,躲到一棵树后看了看,低声对孟二郎道:“你先回吧,把这些东西处理一下,我后脚就来。”

  孟二郎“哦”了一声,脚步却没有挪动,而是跟着楚离桑的目光探头探脑,见不远处是萧君默,心里不由得泛起了一阵醋意。

  早在他们四人来到孟宅的那晚,第一眼见到楚离桑,孟二郎的魂就被勾走了。他觉得自己活了二十多年,还从没见过这么美丽的女子,简直就是传说中的仙女下凡。他原以为这个仙女肯定是矜持冷傲、不搭理人的,没想到那么率性随和,一来便和他们哥仨打成了一片,真是令他分外惊喜。楚离桑每次嫣然一笑,他就立刻感觉浑身酥软;若是楚离桑再瞟上他一眼,孟二郎的心就会扑通乱跳,简直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跟楚离桑在一起的这几天,无疑是他有生以来最幸福、最激动的日子。

  然而,他很快就看出来了,这个仙女的心在萧君默那里。每天,楚离桑都会精心为萧君默熬汤煲粥、制作药膳,还殷勤备至地端到他面前,好像恨不得亲手喂他似的。而楚离桑注视萧君默的目光,就更是柔情脉脉,恍若阳光下的一江春水。孟二郎每次一见到这目光,就感觉像有一把刀剜在了自己心上。当然,孟二郎也知道自己配不上楚离桑。平心而论,他也觉得萧君默和楚离桑是男才女貌、天造地设的一对,可越是被迫承认这一点,强烈的醋意就越是啃噬着他的内心,令他痛苦不堪……

  楚离桑见孟二郎呆愣着不走,催促道:“想什么呢?没听见我说话吗?”

  “这山里虎狼出没……”孟二郎支吾着,“我担心你一个人不安全。”

  楚离桑拍拍背在身上的弓箭:“刚才咱们都比试过了,你射的野味没我多吧?真要碰上虎狼,指不定还得我保护你呢!快走吧。”

  孟二郎无奈,只好叫楚离桑自己小心,然后三步一回头,磨磨蹭蹭地下山去了。

  楚离桑猫着腰又摸近了一些,躲到一棵树后,接着偷听二人说话。

  “萧郎,”辩才一声长叹,“说心里话,贫僧劝你不要卷进来,是有一点私心的。”

  萧君默一听,就知道他肯定又要提楚离桑的事了,心中的压力陡然一升,只好佯装听不懂,把头转开,假意欣赏周遭的景色。

  “想必萧郎也明白贫僧的意思。”辩才看着他,“桑儿这丫头,虽然与贫僧没有血缘关系,却胜似亲生骨肉。贫僧现在,最放心不下的人便是她……”

  楚离桑远远听着,眼圈蓦然一红。

  “我和英娘从小就把这丫头视为掌上明珠,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样样都宠着她、惯着她,从没让她吃过一星半点的苦,岂料世事无常、祸从天降,害她一下就吃了那么多苦头……”辩才声音哽咽,“每当想起这些,我这心里就如刀绞一般。都怪我啊,是我害了她们娘俩!如今她娘不在了,我若再不能好好保护她,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日后又有何面目去见桑儿她娘?!”

  萧君默听得心里阵阵难受,可又不知该说什么,只好伸手抚了抚辩才的后背,以示安慰。

  楚离桑躲在树后,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怕自己哭出声来,便紧紧捂住了嘴。

  “对了萧郎,离桑她娘最后究竟遭遇了什么,你能否把详情告知贫僧?”辩才悲戚而恳切地望着萧君默。

  楚英娘在甘棠驿松林遇害那晚,其实辩才也在甘棠驿,只可惜随罗彪先行一步,遂与楚英娘擦肩而过,从此天人永隔。忆起这些,萧君默不免伤感,但也只能如实对辩才讲述了起来…… 新派古风历史悬疑小说(全8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