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老子》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青少年名著快读1000部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11.《老子》
【点击作者】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厉乡曲仁里人,曾作过周朝守藏室之史。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著有《老子》五千言,后世道教将他尊奉为祖师。
【情节浓缩】
现在通行的《老子》共5000余字,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第一句是“道可道,非常道”;下篇第一句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因此,后人取上篇的“道”字和下篇的“德”字,将《老子》称为《道德经》。
《老子》一书提出了以“道”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它以“道”为宇宙的根本,阐述了“道”的本质、特点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
首先,老子提出了“道”的概念。而“道”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它是宇宙唯一的、绝对的物质存在,不会随物的变化而消失,也不会因外在的力量而改变;而其本身不断运动变化,从而产生出天地万物。
其次,“道”是万物的本源,是“万物之母”。其产生过程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产生万物后,寓于万物,使万物得到营养生长。
第三,“道”是具有规律性的。“道”虽然恍恍惚惚,但它作用于天地万物时,又表现了某种规律,这是人们可以认识和遵循的。老子认为一切现象都是对立统一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这相辅相成的、恒常的、规律性的道,是推动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
第四,“道”的特性是自然无为。“道”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以其自身的矛盾运动、不靠外在其他的原因,永恒地运动变化着,以其自然而然的状态为依据,不对万物干预,让万物顺应自然。按“道”办事的人,只是依照万物自然的状态去发展。是辅助,而不是约束和强制,这就是“无为”。
第五,主张致虚守静,柔弱不争。老子认为,万物的根源是虚静状态的,这“虚”状的东西,呈现为“静”态,它的作用是无尽的。“弱者道之用”,它希望避开世间的纷争,保持内心的平静,回到虚静状态中。所以道家隐居山川,与世无争。
下面是《老子》几章精彩简介:
第二章体现了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通过日常的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阐述了世间万物存在都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阐明了对立统一的规律,确立了对立统一的永恒的、普遍的法则。并且老子还提出了“无为”的观点。即以辩证法的原则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帮助人们寻找顺应自然、遵循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他以圣人为例,教导人们要有所作为,但不是强作妄为。
第十七章体现了老子的政治思想主张,他把统治者按不同情况分为四种:其中最好的统治者是人民不知道他的存在,最坏的统治者是被人民所轻侮,处于中间状况的统治者是被老百姓亲近并称赞,或者是被老百姓畏惧的。老子理想中的政治状况是:统治者要讲诚信,他悠闲自在,很少发号施令,政府只是服从于人民的工具而已,政治权力丝毫不得逼临于人民身上,即人民和政府相安无事,各自过着安闲自适的生活。当然,这只是老子的主观愿望,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政治幻想。
【作品赏析】
《老子》是一部以政治为中心的哲理著作,也牵涉个人立身处世的准则。但书中把两者和自然性的宇宙本质——“道”联系起来,所以“形而上”的特征很强。
《老子》的文体,既非如《论语》那样的语录,也非一般意义上的“文章”。它的语言无所修饰,但所包含的道理玄奥而深刻,常常揭示出事物向其反面转化、事物之间的关系不断转变的规则,以及从反面取胜的途径,反映出中国先秦时代哲学思想的透彻性。一位美国学者预言说,中国的《老子》将是未来大同世界家喻户晓的一部书。 青少年名著快读1000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