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农村三部曲》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青少年名著快读1000部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181.《农村三部曲》
【点击作者】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县人。中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其主要作品有《蚀》、《子夜》、《虹》、《腐蚀》、《锻炼》、《农村三部曲》、《林家铺子》等。
【情节浓缩】
《春蚕》、《秋收》、《残冬》合称为《农村三部曲》。这三篇小说共同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农村经济的破产及其动荡,《春蚕》是三部曲中写得最成功的作品,也是当时写丰收成灾题材作品中的最佳之作。
《春蚕》是描写30年代初长江三角洲和太湖地区蚕农生活的故事。作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交代了老通宝的身世、家庭和目前的处境。第二部分写了人们为养蚕所做的各种准备以及蚕事活动的过程。第三部分写了村子里在蚕事活动中紧张快乐的气氛。第四部分写了蚕茧的丰收以及丰收带来的灾难。老通宝家蚕茧丰收的结果是借了三十块钱的债,白赔了一块好桑地,全家人白浪费了一个月忍饥熬夜的时光。最后,老通宝气得病倒了。作者在故事进展的过程中探究了丰收成灾的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一·二八战争的影响、日本生丝充斥中国市场、茧商的拼命压价、国民党政府太多的正税杂税以及高利贷者的盘剥等。
在《春蚕》中,茅盾塑造了老通宝、多多头两个典型形象。老通宝是当时深受旧的思想意识熏陶的老式农民的典型。一方面是长期的辛勤劳动培育了他许多优点,如勤劳简朴、忠厚善良、坚韧顽强,另一方面封建落后的生产方式和传统的封建思想的影响又使他因循守旧、固执迷信。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他的矛盾性格,这矛盾性格体现在他的一举一动上。比如在“破”家的问题上,他既有“小长毛”报应的封建思想,又有仇恨洋人的朴素反帝意识;在对时局的看法上,既有相信新朝代私通洋鬼子的清醒看法,又有不相信茧厂不收蚕茧的糊涂认识;在养蚕问题上,既有冷静的预见,又有用大蒜卜吉凶的愚昧举动;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既有厚道做人的美德,又有不把荷花当人看的缺德;在家庭关系上,既想保持封建家长的威严,又有自知衰老的忍让。
由于老通宝是这样一个老式农民,面对家庭没落衰败的景况,他必然要顽固地走一条传统的勤俭发家的老路,他的处世方法是以不变应万变。时代变了,周围的环境变了,他的思想没变,发家之路也没变,所以全力以赴投入养蚕事业,不惜老本借债买桑叶,希望像祖父父亲一样发家致富。看到茧厂关门,他难以置信,直到他真的认清了残酷的现实,才经受不住打击而病倒了。
多多头是正在觉醒的新一代农民的典型。他从父辈那里继承了勤俭耐劳、善良忠厚的美德;由于年轻,易于接受新事物,他形成了热情、乐观、开朗的性格;他是在农村破产、家庭败落的时代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身上又有善于独立思考和对现存秩序的怀疑与反叛性格,这一点是他身上真正新的东西,新的品格。这种新品质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不信老路、不信天命爷、不信偏见。多多头有一个成长的过程,直到《秋收》、《残冬》这一形象才完成。
【作品赏析】
茅盾笔下的这三篇小说,都是以故乡桐乡乌镇一带农村为背景来创作的,以20世纪30年代乌镇农村的生活情状为题材的,而且在故事情节上有一定的连贯性。其文势和字里行间,有一种馥郁的乡土气息,有一种沁人心脾而又无穷的乡土味。 青少年名著快读1000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