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1.《西线无战事》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青少年名著快读1000部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481.《西线无战事》
【点击作者】
埃里希·马里亚·雷马克(1898~1970),德国现代著名作家,后加入美国籍。他出生贫寒,1916年入伍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著有《西线无战事》、《流亡曲》、《凯旋门》、《生存死亡的年代》、《黑色方尖碑》等。
【情节浓缩】
全书用第一人称叙述,主人公为博伊默尔。1914年8月,德国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校长和老师灌输“英雄气概”、“神圣责任”和“祖国”等爱国主义口号下,我和其他3名同学来到战场,他们分别是:喜欢深思的克罗普,在炮火中还苦苦背诵物理定律的米勒,对女人兴致颇高的勒尔。那年我们都是19岁。和我们在一起的还有4个人,有我们的“首领”、坚强机智的老兵卡特辛斯基,一心思念家乡与爱妻的农夫德特林,身体高大的挖煤工夫韦斯特胡斯以及食欲惊人的钳工恰登。
我们8人不论是谁,都不清楚我们为什么出来打仗。进入军营,我们经过短期军事训练后被送上了战场。在第一次雨点般的炮火中,我们熟知的那些陈词滥调的口号就被炸飞了。青年人所有的幻想全部破灭了。我们的唯一动力就是活下去,因而互相帮助、患难与共,情同兄弟。
前线是一个神秘的漩涡……我总觉得那涡流的吸引力正在缓慢地、无法逃避地、不可抗拒地把我吸进去。我不住地为濒临死亡、走向天国的战友默默地祷告,但每次祷告都被现实彻底击碎。我在战场上变得有些唠唠叨叨,在看到一个人的死亡之后,我不禁自言自语道:“我亲眼看见他死去,在这之前我还不知道死是怎么一回事。”
可临近敌人时,我们就变成了危险的野兽。我们不是进行战斗,而是为了免遭毁灭在保卫自己。然而每次恶战之后,我就会发现自己身边的人正在不断减少,战场上尸横遍野,惨不忍睹。我再也找不到校长所说的光荣与自豪感,反倒为痛苦和死亡困扰着。
战争是这样残酷无情,没有谁能解救自己,士兵们不得不在里面担惊受怕地等待着任何可能发生的事情。伙伴们一个又一个地离去了,有的死在战场,有的死在医院。我也受过伤,痊愈后又回到前线。这样,除了恰登,我是班上其他7个人中的最后一个了。
我终于等来了停战,对于战争毫无好感的我想着回到故乡重新生活,但是另一方面又禁不住发出感叹:“要是现在回去,那我们将会厌倦、崩塌、耗竭,没有根底,也没有希望。我们将会再也找不到我们的道路。”
回到后方后,人们对战争痴情依旧,父亲不理解我为何闭口不讲战事,中学校长认为我缺乏爱国主义热情,甚感失望。
我无法适应“正常的”生活了。在我看来,上一代会回到工作岗位上去,战争会被忘掉。而下一代将把我们看做是多余的人,把我们推到一边去。而我们自己,有些人将会适应,还有些人只是顺从。而大多数将会茫然不知所措:岁月流逝,到最后我们将归于毁灭。
我又重新回到战场,1918年10月,我阵亡了。那一天,整个前线是那么沉寂和宁静,战报上只有一句话:西线无战事。
【作品赏析】
《西线无战事》创作于1929年,其手稿的完成仅花费了6个星期的时间。作者以亲身体验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总结,通过一个班8个士兵生死与共的战场生涯,细致生动地揭示了战争的毁灭性与残酷性,形象地刻画了走上战场的普通士兵的真实感情,尤为重要的是对战争这个神圣的事业提出了尖锐的质疑。 青少年名著快读1000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