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0.《德里纳河上的桥》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青少年名著快读1000部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740.《德里纳河上的桥》
【点击作者】
伊沃·安德里奇(1892~1975),南斯拉夫小说家。生于特拉夫尼克的一个手工工人家庭。出版了散文诗集《黑海之滨》和《动乱》。长篇小说《德里纳河上的桥》、《特拉夫尼克纪事》和《萨拉热窝女人》,并称为“波斯尼亚三部曲”。196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情节浓缩】
在波斯尼亚古老名城维舍格列的郊区,矗立着一座壮丽的11孔大桥——德里纳河大桥。大桥的建筑始于16世纪初。人们都说,这座大桥是奉穆罕默德·巴夏大丞相之命修建的。巴夏原籍波斯尼亚,小时候被作为“血贡”征集到土耳其禁卫军中。然而,他在异国混得并不坏,不仅娶了国王的女儿,而且还当了不小的官,成了土耳其苏丹统治人民的得力工具。为了开拓疆域,巩固帝国的霸业,也为了寄托他怀乡思亲的情怀,他下令在德里纳河上造桥。
造桥是一项极其艰巨的工作。据说当时费了很大力气,就是造不起来,说是河神对建桥竭力加以阻挠和破坏,每到夜间她就把白天造好的桥墩和桥梁全部拆除。后来建筑师拈岱在警察的参与下,从一个偏远的山村找来一对正在吃奶的孪生婴儿,放在中央桥墩里,才使河神的破坏停止了。
土耳其苏丹为了压服波斯尼亚人民,经常征集足够数量的健康、聪明、五官端正的10至15岁的男孩,到土耳其当“血贡”。为了逃避这一灾难,许多父母把孩子藏在树林里,叫他们装傻子,装跛脚,给他们穿破烂的衣服,把他们弄得蓬头垢面,有些父母甚至把亲生的孩子弄成残废,以免被土耳其军官看中.被选中的孩子装进筐里,像水果一样用马队驮走。孩子们的母亲痛苦相随,竟遭到土耳其大兵皮鞭的毒打。
以大桥建设的领头人阿比达加为代表的土耳其统治者对乡民的残酷压榨,激起广大群众的极大愤怒和猛烈反抗。拉底斯拉夫就是反抗者中最勇猛、最无畏、最典型的斗士。他来到乡民中间,鼓动人们起来斗争。破坏大桥的事接连发生,阿比达加派巡逻队加紧监视民工的行动,逮捕形迹可疑的人,拉底斯拉夫落入了土耳其强盗的魔掌。阿比达加指使打手用钳子拔他的脚指甲,用铁链子烧烫他的胸,逼他供出同伙和首领,但始终未能从他的口中得到任何东西。最后竟使出灭绝人性的桩刑。拉底斯拉夫死了,但乡民们都为他感到自豪,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1571年,大桥终于建成。穆罕默德·巴夏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愿望,然而却被一名刺客用匕首结果了性命。
18世纪末,塞尔维亚发生了由卡拉乔领导的声势浩大的起义。大桥上修起了碉楼,遮盖了美丽的加比亚台。几十年过去了,土耳其帝国就像犯了慢性寒热病那样衰落下去。从北方又开来了奥匈帝国的占领军,似乎给当地带来了一些文明。然而,新的政府依靠一套完善的行政机构,榨取的钱并不比以往少,甚至更多。
外国人带来的新的生活方式和经商营利手段,刺激了维舍格列人固有的享乐风习。携家带眷迁居到这里的波兰籍犹太人,开办食品杂货店,经营酒店、跑马厅,使他们有了赚钱赢利的来源。其中犹太人寡妇罗蒂卡在大桥旁边经营的“大桥酒家”(城里人称它为“罗蒂卡酒家”)最负盛名。
这个酒店本是犹太人察勒开设的,但真正的老板和灵魂却是察勒的小姨子罗蒂卡。罗蒂卡体态优美而丰满,皮肤白润,头发乌黑,大大的眼睛洋溢着热情。对那些在酒家花了许多钱、醉后失态、动手动脚的顾客,她总是泰然自若,应付自如。甚至还要卖弄一点色相,但应该说她是一个理智、贤惠、心地善良、性格温柔的女人。如果她不是生活在这样一种天地里,她也许会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巾帼英雄。她开办这个酒家是为了帮助犹太人亲属解决经济困难,为他们改善生活,保证孩子读书学手艺提供物质条件。
1900年,大桥开始维修和改造,引进了引水工程,许多居民的院子里装上了自来水管。同年秋天,又开始建造铁路。维舍格列是这条铁路的必经之地和最重要的车站。,工程进行了4年之久。阿里霍扎是个头脑顽固的怪人,他对外乡人带来的任何新事物,以及他们进行的任何改革,都丝毫不肯接受。加上这些年来的艰苦环境和年轻妻子对他的刺激,他便把一切都看得一团漆黑。
1908年,萨拉热窝建立了一些塞尔维亚的民族党派以及穆斯林的宗教组织。维舍格列也成立了这些党派组织的分支。最后还发现了工人组织,城里人第一次听到了“罢工”这个词。青年人中间传阅着《何谓社会主义》的小册子,公民们也谈论起土地问题。显而易见,一种新的形势正在出现,一种新的思想正在酝酿。
1913年,巴尔干战争爆发了,塞尔维亚人在战争中获胜。土耳其的边界,从距离维舍格列15公里的地方,忽然后退了一千多公里。由于修建了通往萨拉热窝的铁路,大桥完全失去了沟通西方的作用。美丽的夏夜,人们纷纷来到加比亚台上聊天。暑假里由外地归来的大学生,常常在这里聚会,谈论国家大事。女教员左尔卡、查高尔卡也来这里聚会。斯蒂可维奇和左尔卡热烈相爱,而在这之前,左尔卡和哥拉辛恰宁相当要好。感情忽冷忽热的斯蒂可维奇不久离开了左尔卡,这使左尔卡非常痛苦,一度产生过自杀的念头。这时,哥拉辛恰宁重新出现在她的生活里,并原谅了她的过失。两人更加热烈地相爱起来了,并拟订了一个到美洲工作、结婚、建立家庭的计划。
岁月飞快地过去,罗蒂卡已经年老体衰。经济危机严重地打击了她的股票交易,酒家不能正常营业。亲人当中连接发生的几件事——外孙女伊兰娜的婚事、侄儿阿尔贝尔的被捕、侄女的自杀——使她大伤脑筋。她变得精神恍惚了。
1914年圣诞节的时候,塞尔维亚人在梅扎兰举行露天庆祝会。人们正兴高采烈的跳着“科罗”舞,忽然传来可怕的消息:宪兵要抓人了,因为这一天上午,奥国皇太子弗兰茨·斐迪南和他的妻子在萨拉热窝被刺。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此爆发。哥拉辛恰宁被迫放弃偕左尔卡赴美的计划。
奥地利对塞尔维亚宣战,敌人对大桥炮击了10天,但根本摧撼不了坚不可摧的大桥。面对炮火的轰击,人们都逃到山谷里避难。他们虽然处境危险,可是并不灰心失望,个个都坚定不移:光明的一天必然会到来。
炮火不停地轰击,阿里霍扎挣扎在店铺里,最后在美以当山区的山坡上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作品赏析】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引以为骄傲与自豪的文学精华。南斯拉夫当代著名作家伊沃·安德里奇的长篇小说《德里纳河上的桥》就是为南斯拉夫各族人民赢得了巨大荣誉的艺术瑰宝。安德里奇因为在这部小说里十分成功地反映了“自己国家历史中的事实和命运”,具有“史诗般的力量”,作为“小说艺术大师”,荣获1961年诺贝尔文学奖。 青少年名著快读1000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