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蔡骏24堂写作课

第13堂课 《白夜行》:越感同身受就越认同

蔡骏24堂写作课 蔡骏 3897 2021-04-06 09:00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蔡骏24堂写作课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13堂课

  《白夜行》

  越感同身受就越认同

  因为写作的需要,每年我都会看不同的书籍和电影。有时候,我会为书里的一句话、一段描写,或者电影里的一句台词、一段情节而落泪。

  相信这样的经历,很多人都有过。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聊一聊小说写作中,关于情感的处理以及如何写出让人潸然泪下的文字,让感动不只是你一个人的眼泪。

  1.共鸣是什么?

  感动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情感的共鸣。就像我前面所说,一个句子或者一个细节,会勾起许多人的记忆,从而得到情感的共鸣。

  举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就是朱自清先生散文《背影》。送别之前,作者简单、凝练地交代了背景,祖母去世、父亲的差事没有了,家庭条件已经很不好。送别之前,父亲一度因为忙,想要叫人代送,但最后还是放心不下,自己亲自来送儿子。那时候的朱自清刚满20岁。

  父亲去买橘子的场景,已经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描写了。朱自清先生是这样写的:“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肥胖的身子,吃力地爬上月台。这不过是一两分钟的事情,可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就像是慢镜头一样,不断地在你脑海之中回放,从而让读者想起了自己的父亲,产生了情感的共鸣。

  《背影》虽然简短,却有着强烈的情感张力。他写了父子之间的亲情以及人生别离之间的惆怅与无奈。尤其是最后一段,父亲在心中预计自己离死亡不久的时候,更让人伤感落泪。在我的小说《镇墓兽·北洋龙》之中,男主人公秦北洋在火车站月台里,遇见了朱自清父子两人,恰好看见了买橘子的一幕。当然,文字跟原文是有所差别。

  一个人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其实是在调动自己全部的生活经验。许多读者之所以会对故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大多数是在故事里看到了自己。什么意思呢?其实很简单,就是自己的经历、情感、性格,甚至是心底里最隐秘的想法,跟故事里的人物有着相似的地方。

  所以,一个好的人物形象,一个好的故事,肯定会让读者产生情感寄托。读者会随着人物的喜怒哀乐,体会欢喜与哀愁。

  2.怎样让你的小说更具有泪点?

  我们已经简单了解了情感共鸣的特性。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我们应该让你的小说更具有泪点。

  电影可以通过音乐、演员的表演、镜头特写来渲染氛围,让观众进入情感的漩涡之中。但文字不一样,与电影相比,文字没有音乐的烘托,也没有演员的表演,没有动态的画面让读者去感受。

  好的作者,会让自己的文字像无声的电影一样,充满了画面感,从而让读者沉浸在故事里。

  (1)用细节来强化意境。

  意境是最好的泪点。诗歌、散文、纯文学、悬疑小说……不管是哪种文体,好的文学细节,总是让人印象深刻,久久难忘。如果你读过东野圭吾的《白夜行》,很可能一些情节已经忘记,但肯定不会忘记小说结尾雪穗面无表情走上楼的那一幕。这样的画面,包含着复杂又强烈的情感。雪穗对待亮司是什么态度,真的是把他看作是工具吗?两人之间有爱情吗?在反复追问之中,读者的情感会遭受到撞击。

  请允许我展示一段文字:“她的冰块般湿润而坚硬的嘴唇,充满落落寡欢的香蕉树的气味,又将我的每寸皮肤与肌肉烧成灰烬。而我代替阿里萨的这个吻,让她回到十六岁的黄昏,翘起双腿坐在卡塔赫纳的石头大屋的阳台,就像两百年前她曾祖母的曾祖母,眺望巴拿马方向熊熊燃烧的落日,从古巴和佛罗里达吹来的海风撩起少女的栗色长发。”

  上面的文字,是我的短篇小说《中锋在黎明前复活》里的最后一段。这是一个致敬马尔克斯的小说,这是一个与爱情有关的故事。具体情节我就不剧透了,但这最后一段的叙述,是我为这段伤感的爱情画上了句号。

  (2)学会使用心理独白。

  心理独白是常见的写作技巧。它会直观地传达出人物的心理状态与情感,让读者产生强烈的代入感。

  心理独白不是高超的写作技巧,但想要掌握并不容易。如果作者笔力不够的话,独白就会给人虚情假意的感觉。这个会随着作者的经验积累而得到改善。

  学会使用,另外一层意思,就是作者要克制,不能滥用。在一部小说里,要知道哪里能用,哪里不能用。不能因为心理独白方便就滥用,整部小说因此变得喋喋不休,令人生厌。

  另外,不单单是心理独白,在类型小说里,抒情式的句子或段落,都应该克制而谨慎。在最需要、最关键的时刻抒情,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让文章的情感升华。

  (3)加强代入感。

  小时候,我们读小说、读故事,都喜欢把自己代入到故事之中。我读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常常会把自己当作是郭靖,读《天龙八部》也常常幻想自己是萧峰。一个好的人物形象,会让读者如痴如醉。

  金老有着出色的塑造人物的能力,初学者想要达到他的水准,应该是强人所难。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写作技巧,来提升文章的代入感。

  写作之前,一定要选好叙述视角。是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或者是第二人称。人称代表着叙述权限。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是有限叙述,会让读者快速地产生代入感。第三人称则是全知全能视角,也就是上帝视角,有利于故事的推进。

  读过我的小说的人,应该会发现我小说里常常会出现一个“我”这个角色,也就是小说里的“蔡骏”。在长篇小说里,“我”出现的比较少。但在《最漫长的那一夜》系列短篇小说之中,“我”出现得很频繁。在这些小说里,“我”不仅仅是叙述者,也是故事的推进者。读者会跟随着“我”一起去见证故事的发展,感受着“我”的情感波动。

  另外,就是在故事里,一定要放置情感的物质线索。比如,恋人之间的信,朋友之间的短信,还有小时候读过的书等等,都会勾起人的情感共鸣。《最漫长的那一夜》里面的短篇,对于我来说,尤其特别,因为我在里面储存着我的童年的记忆与成长经历。

  把自己写进去了,看到了自己,读者也就会跟着感动。

  小说情感的好坏就是看它能不能引起他人的共鸣。而许多读者之所以会对故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正是因为大多数人在故事里看到了自己。

  当我们试图让读者产生共鸣时,我们可以通过用细节强化意境、使用心理独白、加强代入感这三种方式,来努力达到小说的情感目标,让你自己的感动成为更多人的感动。 蔡骏24堂写作课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