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丝路望长安Ⅰ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17章
相约同行的秀才准时在东门会合。赵公子、李秀才有随从,崔生、谢文元独身出发。告别送行的家人,策马扬鞭,迎着初升的红日,一路向东,赶过了一队队驼铃叮咚昂首天外的驼队,沿着河西走廊一路风霜无阻,过了闻名遐迩的皇家马场天祝,指日便可到达目的地,众人精神大振。
赵公子出身高门大户,心高气盛,说:“时间还早,今日赶到永登,天祝永登,寓意吉祥。”
李秀才出身富户,财大气粗,附和道:“公子说得对,这一路鞍马劳顿吃不好、睡不好,早到了好好地玩乐一下,定好了拜见恩师。”
崔生却说:“早到早放心,比比谁的马快。”
谢文元瞧着天色渐晚,建议找个住处,明日再行。
赵公子不以为然,扬鞭跑了起来,只留一句:“快马加鞭,看谁先到永登金榜题名!”
众人见状,便跟着前行,直到太阳落山,跑得人困马乏。突然一彪马队挡住去路,火枪、明晃晃的马刀指向他们,而此刻前不见行人,后无驼铃声。
赵公子的随从要抄家伙,只听得一声枪响,随从应声倒下。为首的大胡子响马喝道:“想要活命的,乖乖下马把银钱交出来,两手抱头蹲下。”
赵公子、李秀才哆嗦着从马背上掉下来瘫在地上。谢文元、崔生也吓得魂飞魄散,按照响马的要求将手放在头上蹲下。马贼把每个人从头到脚搜个干净,褡裢里的书,文房四宝扔得遍地都是。牵上马,一声呼哨,扬长而去,不见了踪影。留下这四个书生胆战心惊茫然四顾,泣不成声。
谢文元道:“哭有何用?赶快收拾起自己紧要的东西,再作打算。”
赵公子、李秀才呆若木鸡,哪里还动得了。谢文元草草掩埋随从的尸体,带上些随身之物,说:“把拿不了的藏起来,我们得找个安全去处,在这里没被打死,也会被冻死。”
乌云遮月,山风如刀,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崔生说:“前面隐隐约约有灯光闪烁,我们照着灯光走过去,找着人家就有了希望。”
谢文元在前面探路,崔生扶着赵公子,随从搀着李秀才踉踉跄跄地跟着走。登上一面坡,赵公子、李秀才走不动了,哭哭啼啼地不起来。
崔生说:“要想活命就得豁出命来走。”没走几步,赵公子一个趔趄,带着扶他的崔生一块儿滚下坡去,赵公子放声痛哭,战战兢兢,起不来身。
万般无奈,谢文元背起赵公子,随从搀着李秀才,崔生拿着赵公子的东西,朝着灯光走去。夜半更深,狗吠声四起,好不容易才敲开好人家的门。开门的是位老汉,家徒四壁,与老婆子相依为命。听了谢文元的述说,善心大发,忙烧炕给他们暖身,做饭给他们吃。
不想赵公子、李秀才发起烧来,胡抓乱叫,“救命”“饶命”之声迭起,崔生也是头晕目眩。谢文元询问主人家:“老人家,庄子里有郎中吗?”
老汉说:“我们这里没几户人家,哪里来的郎中!头疼脑热,喝碗姜皮子水。得了大病听天由命。”
谢文元求老人家熬了些姜汤一人喝一碗,并恳求老人家把炕烧得热热的,以便出汗驱寒。他只盼这几人病好了同去赶考。到了第四天,赵公子、李秀才病情加重,昏迷不醒。谢文元便与崔生商量:“这样下去,出了人命那还了得,救人要紧。”
崔生说:“这里距凉州近,没有车也是去不了的,这不活活急死人吗?”
谢文元与老人家商量车的事,老汉说:“我也愁得很,我们老两口的那些口粮紧紧巴巴凑合着过,有你们就接不上了。看你们这样可怜,我们不忍心啊,我套上拉水的车送两个病的去凉州,你俩只能走路了。”
谢文元感动地说:“老人家的大恩大德没齿不忘!”
老妈妈准备了干粮。第二日一早,谢文元和崔生把赵公子、李秀才抬上车,告别老妈妈去了凉州。
到了凉州,谢文元兑了银票,住了客栈。安排妥了,老汉要回,谢文元拿出十两银子说:“老人家救命之恩天高地厚,聊表心意请收下。若有寸进,必登门拜谢。”
老人家说啥也不收:“你们正在用钱的当口,我老汉咋都能过。”谢文元只好就近给老人家买了些粮食、日常用品,以表谢意。
谢文元一边给赵公子、李秀才治病,一边打听去肃州的驼队商旅,好让随从给赵家、李家报信。他没有让随从给自己家报信,母亲年迈多病,经不起惊吓。
五天后,随从上路了。半个多月后,赵家,李家来接人。考期已过。 丝路望长安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