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历代名人咏四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天府成都 卷二
成都
是一座融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为一体的城市
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
四川省会成都市,是一座具有数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
二千三百年前,古蜀王开明九世从今郫县、双流方向迁都到此,取“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之意,定名成都,沿用至今。
近年发现的金沙遗址,将成都的建城历史上溯到三千多年以前。城址历两千多年而不徙,堪称世界城市史上一大奇迹。
成都地形西高东低,中部为平原。成都平原约占区域总面积的一半,土地平坦肥沃,适宜农耕,灌溉便利,旱涝保收,久为天府之国粮油生猪生产基地及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成都区域内河渠纵横交错,大小河流有四十多条,绝大部分属于岷江水系。整个岷江水系以都江堰市为散流顶点,以彭山县为汇流交点,在平原上形成一个巨大而独特的纺锤状水网。
战国时,秦蜀太守李冰主持兴修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后,成都地区从此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号称“天府之国”。
李冰所开郫江、流江环抱成都,为今府河和南河的前身,亦称锦水。岷江、沱江两大水系在成都区域内形成众多天然及人工湖泊。
汉代成都织锦业驰名天下,政府曾设锦官管理,故称“锦官城”,简称“锦城”。五代后蜀于城墙上遍植芙蓉,故称“芙蓉城”,简称“蓉城”。
汉唐之际的成都人文荟萃,司马相如、扬雄、王褒、李白、杜甫、薛涛、韦庄等人留下了大量传世名篇。音乐、歌舞、戏剧、绘画相当繁盛,有“蜀戏冠天下”之誉。宋代的成都因综合经济水平在国内仅次于有水运商港之利的扬州,故有“扬一益二”之称。
西汉末年蜀郡太守公孙述据成都称帝后,历史上还出现过三国刘备、西晋李雄、东晋李寿、五代前蜀王建、后蜀孟知祥等地方割据政权,这些政权均以成都为都城,控制全川,雄视西南乃至问鼎中原。
在近代史上,发生在成都的四川保路运动和武装起义,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同时,这里还哺育了郭沫若、巴金、李劼人、艾芜、沙汀等一大批文学巨匠。
成都多名山,除青城山、玉垒山外,西部龙门山和邛崃山,原始森林莽莽苍苍,其间有雄伟多姿的九峰山、峭壁矗立的葛仙山和被称作“人间仙境”的天台山;大邑西部邛崃山的苗基岭海拔五千三百六十四米,是区域内的最高峰。
成都具有为数众多的名胜古迹,以武侯祠、杜甫草堂、王建墓、薛涛井、文殊院、宝光寺、大慈寺、昭觉寺、二王庙、文君井、东汉墓、明蜀王陵等最具特色。
成都物产资源极为丰富,除重要的农牧业资源而外,野生珍稀动植物有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牛羚以及银杏、古杉、天麻、贝母、虫草,等等。
今日成都已成为一座融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为一体的城市,悠久的历史文化,优越的自然条件,广阔的市场,强大的工业基础和科技实力,丰富的旅游资源,日趋完善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使成都成为一座为中外游客所向往的独具魅力的城市。
相关诗词:
西蜀称天府,由来擅沃饶。
云浮玉垒夕,日映锦城朝。
南寻九折路,东上七星桥。
琴心若易解,令客岂难要。
(隋·卢思道《蜀国弦》)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唐·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录一)
井络天开,剑岭云横控西夏。地胜异、锦里风流,蚕市繁华,簇簇歌台舞榭。雅俗多游赏,轻裘俊、靓妆艳冶。当春昼,摸石江边,浣花溪畔景如画。 梦应三刀,桥名万里,中和政多暇。仗汉节、揽辔澄清,高掩武侯勋业,文翁风化。台鼎须贤久,方镇静、又思命驾。空遗爱,两蜀三川,异日成嘉话。
(宋·柳永《一寸金》)
风物繁雄古奥区,十处伧父巧论都。
云藏海客星间石,花识文君酒处垆。
两剑作关屏对绕,二江联脉练平铺。
此时全盛超西汉,还有渊云作颂无?
(宋·宋祁《成都》)
剑南山水尽清晖,濯锦江边天下稀。
烟柳不遮楼角断,风花时傍马头飞。
莼羹笋似稽山美,斫脍鱼如笠泽肥。
客报城西有园卖,老夫白首欲忘归。
(宋·陆游《成都书事》)
我到成都住五日,驷马桥下春水生。
过江相送荷主意,还乡不留非我情。
鸬鹚轻筏下溪足,鹦鹉小窗呼客名。
赖得郫筒酒易醉,夜深冲雨汉州城。
(元·虞集《归蜀》)
锦城晴日午云稠,回首春风十二楼。
花市繁香连药市,岷流浩渺接巴流。
蚕丛帝后临西蜀,沃野天开控益州。
形胜古今称乐国,年年春色为人留。
(明·高士彦《春兴》)
鱼凫开国险,花月锦城香。
巨石当门观。奇书刻渺茫。
江流人事胜,台榭霸图荒。
万里沧浪客,题诗问草堂。
(清·吴伟业《成都》)
名都真个极繁华,不仅炊烟廿万家。
四百余条街整饬,吹弹夜夜乱如麻。
(清·吴好山《成都竹枝词》)
【链接一】张仪楼
张仪楼始建于秦灭蜀后,秦相张仪筑成都城时首建此楼以作筑城定位标志,后成为成都城西门城楼,又称百尺楼。由于该楼选址得当,千余年间历年泛滥的郫江水都未曾危及该楼,所以此楼一直为成都著名古迹,直到晚唐。
相关诗词:
传是秦时楼,巍巍至今在。
楼南两江水,千古长不改。
曾闻昔时人,岁月不相待。
(唐·岑参《张仪楼》)
重楼窗户开,四望敛烟埃。
远岫林端出,清波城下回。
乍疑蝉韵促,稍觉雪风来。
并起乡关思,消忧在酒杯。
(唐·段文昌《晚夏登张仪楼呈院中诸公》)
君不见秦时张仪筑少城,土恶易败还颠倾。力疲知竭筑未就,神龟为乐开其灵:龟行所至城不圮,版筑之功从此已。功成隐去知且贤,城下于今只流水。殷勤高谢余且网,不梦元君宁自放。仪兮仪兮奈尔何,口舌纵横饰欺妄。天赐神龟笼尔术,不言而行功自毕。安得人灵若尔灵,照见百为心暇逸。
(宋·宋京《龟化城》)
张仪未断三寸舌,奔入强秦犹狡谲。商於七百落掌中,复欲西喋巴人血。嶓冢山下置金牛,兵甲气已缠岷丘。五丁拔剑山忽裂,筑城重起临江楼。可怜杜宇号古木,天梯石栈横云麓。贪夫徇利无远谋,犹向东方歌牧犊。
(清·张邦伸《过蜀道抒怀张仪楼》)
【链接二】石室·文翁
文翁(前156—前101),名党,字仲翁。西汉庐江郡龙舒(今安徽舒城县)人。汉景帝末年(前141)为蜀郡守,开湔江口,发展水利事业和农业生产,同时建立学校,兴办教育,选送蜀郡俊秀之士张叔等十八人去京师从博士学习,归蜀后教授生徒。
文翁在成都城南建文学精舍讲堂,称文翁石室(今为成都四中),入学者免除徭役,成绩优良者为郡县吏。文翁的郡学开办十七年后,汉武帝刘彻看到文翁办学成功,决定推广其经验,下令全国普遍兴办文翁石室式的官学,影响极为深远。
后蜀主孟昶,曾用八年时间将文翁石室的教材《十三经》刻成石经,让学生们摹拓。现存残石若干,保存于四川省博物馆。
相关诗词:
锦里淹中馆,岷山稷下亭。
空梁无燕雀,古壁有丹青。
槐落犹疑市,苔深不辨铭。
良哉二千石,江汉表遗灵。
(唐·卢照邻《文翁讲堂》)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文翁石室有仪型,庠序千秋播德馨。
古柏尚留今日翠,高岷犹蔼旧时青。
人心未肯抛膻蚁,弟子依前学聚萤。
更羡沱江无限水,争流只愿到沧溟。
(唐·裴鉶《题文翁石室》)
君不见西汉文翁为蜀守,蜀学不居齐鲁后。诸生竞欲保翁名,石室镌磨贵难朽。东汉高公又几时,为作石室还如兹。至今二室坚且久,文翁高公名不衰。世间可传惟铁石,石终可泐铁可蚀;古人好事留其名,石室存亡竟何益!汉水沉碑知在否?叔子名存空岘首。安得眼看石室销,要知二子名终有!
(宋·宋京《咏文翁石室》)
成都九经石,岁久麝煤寒。字画参工拙,文章可鉴观。危邦犹劝讲,相国校雕刊。群盗烟尘后,诸生竹帛残。王春尊孔氏,乙夜诏甘盘。愿比求诸野,成书上学官。
(宋·黄庭坚《效进士作观成都石经》)
壹
锦江
锦江又称濯锦江、府南河,是岷江流经成都市内的两条主要河流府河、南河的合称。
远古时期,成都平原为内海。内海消失以后,便成为水泽密布、水道紊乱的潮湿盆地,水患相当严重。自先民进入成都平原即有治水之事。古蜀开明帝鳖灵的引岷入沱排洪工程,使平原浮出泽国,为先民定居成都创造了基本条件。
晚唐时,西川节度使高骈为拱卫成都,改府、南两河双流为二江抱城。二江在合江亭相汇东去,往南经乐山、宜宾入长江。
相关诗词: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惟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唐·杜甫《江村》)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唐·刘禹锡《浪淘沙九首》录一)
蜀江波影碧悠悠,四望烟花匝郡楼。
不会人家多少锦,春来尽挂树梢头。
(唐·高骈《锦城写望》)
锦里名花开炯炯,花光掩映秋光冷。
渔舟一叶荡烟来,划破锦江三尺锦。
(清·尉方山《锦江绝句》)
桃花落尽春水生,锦江忽作辊雷鸣。奔流欲转草堂去,大声撼动芙蓉城。两岸回旋如走马,飞腾上下驰流星。浪花排空百丈立,银河倒泻天为倾。一气浑噩渺无尽,乾坤不觉如浮萍。忆昔长江破巨浪,风帆乘我空中行。身如沧海渺一粟,性命直与蛟龙争。今日江城看春涨,披襟想象神龙王。安得呼起浣花翁,相与乘舟坐天上。
(清·沈廉《锦江观潮》)
【链接一】合江亭
合江亭始为中唐时节度使韦皋(745—805)所建,建于成都二江汇合之处,今亭在成都九眼桥附近。
晚唐筑罗城,合江亭风景如故。宋时为泊船渡口,是万里桥东的饯别之地。为了迎宾送客之便,沿江二十里皆设有江郊亭馆。一般送客至合江亭便可惜别而去;但个别情深意切者,往往会送至二十里开外。
今亭垒基高数尺,十根亭柱支撑着连体双亭,构思巧妙,意味隽永。拾级而上,二江风物,尽收眼底。从对岸登高眺望合江亭夜景,上下华灯相映,光转影随,红色的霓虹灯勾勒出合江亭玲珑的轮廓,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意境。
相关诗词:
却暑追随水上亭,东郊乘晓戴残星。
余歌咽管来幽浦,薄雾疏烟入画舲。
兴废江湖驰象魏,情钟原隰咏飞鸰。
故溪何日垂纶去?天末遥岑寸寸青。
(宋·周焘《合江亭》)
政为梅花忆两京,海棠又满锦官城。
鸦藏高柳阴初密,马涉清江水未生。
风掠春衫惊小冷,酒潮玉颊见微赪。
残年漂泊无时了,肠断楼头画角声。
(宋·陆游《自合江亭涉江至赵园》)
又值风清月白时,书传云外梦先知。绿窗惊觉细寻思。
亭合双江成锦水,桥分九眼到斜晖。芳尘一去邈难追。
(现代·周啸天《浣溪沙》) 历代名人咏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