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历代名人咏四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叁拾
天彭牡丹
彭州为中国牡丹的主要原产地之一,旧有“花州”“丹城”之称。天彭栽植牡丹风俗始于唐,至宋与洛阳牡丹齐名,南宋时彭州成为当时中国牡丹栽培中心。陆游《天彭牡丹谱》云:“牡丹在中州,洛阳为第一;在蜀,天彭为第一。”
1985年牡丹被定为彭州市市花,成为龙门山风景名胜区丹景山景区重要资源开发项目,丹景山是全国风景名胜区中唯一把牡丹作为特色的景区。在昆明世博会上,天彭牡丹曾获国际奖项(1999)。彭州牡丹花会已成为国内最有影响的牡丹花会之一,丹景山今已成为我国西部最大的牡丹观赏中心。
天彭牡丹的特点是园艺化程度高,花型演化程度高,植株较高大,重瓣或多达八百八十余瓣,花径或大至三十五厘米。国画大师陈子庄形容道:“丹景山悬崖断壁皆生牡丹,苍干古藤,夭矫寻丈,倒叶垂花,绚烂山谷。”
天彭牡丹历史悠久,深得历代文人墨客青睐。前蜀徐后、徐妃,宋代宋祁、范景仁、司马光、韩绛、范成大、胡元质、汪元量,明代杨慎,清代王闿运、李调元、黄云鹄,现代张大千、陈子庄等,均有牡丹题咏。历代诗人歌咏天彭牡丹的篇章,已成为中国牡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诗词:
洛阳姚魏碧云愁,风物江东亦上游。
忆起遨头八年梦,彭州花槛满西楼。
(宋·范成大《玉麟堂会诸司观牡丹酴醾》)
常忆天彭送牡丹,祥云径尺照金盘。
岂知身老农桑野,一朵妖红梦里看。
(宋·陆游《忆天彭牡丹之盛有感》)
径尺千馀朵,矜夸古复今。
锦城春异物,粉面瑞云深。
赏爱难忘酒,珍奇不废金。
应知色空理,梦幻即欢心。
(宋·韩绛《和范蜀公题蜀中花图》)
彭州又曰牡丹乡,花月人称小洛阳。
自笑我来迟八月,手攀枯干举清觞。
(宋·汪元量《彭州歌》)
去岁入川花事阑,今年花发倍寻看。
王家好客来浮白,国色倾城是牡丹。
风景不输洛阳盛,雪澌遥映汶江寒。
沉沉钟鼓日近暮,碧月金灯明画栏。
(明·曹学佺《汶川王怀纯邸中赏牡丹》)
牡丹旧数古彭稠,京洛遗风俗尚留。
孟氏繁华能几日,今人犹自说花州。
(清·李调元《纪天彭诗》)
不是长安不洛阳,天彭山是我家乡。
花开万萼春如海,无奈流人两鬓霜。
(现代·张大千《故乡牡丹》)
名花本是人民花,千载长笼姚魏家。
解得诗翁无限恨,沉香亭畔浪涂鸦。
(现代·张秀熟《三访天彭牡丹》)
【链接一】丹景山
丹景山在彭州市天彭镇西北十六公里的龙门山风景名胜区内,是龙门山前沿景区,以牡丹文化、宗教文化和古彭蜀文化著称于世。春暖花开时节,满山遍野的牡丹令人陶醉,犹如进入了花的海洋。
相关诗词:
丹景山头宿梵宫,玉轮金辂驻虚空。
军持无水注寒碧,兰若有花开晚红。
武士尽排青嶂下,内人皆在讲筵中。
我家帝子传王业,积善终期四海同。
(前蜀·徐妃《和题丹景山至德寺》)
丹景楼台隐翠微,钟声杳杳出林扉。
四时谷响通僧梵,万里天风吹客衣。
对面云山开罨画,向人花鸟报芳菲。
苍苔绿字留千古,未觉重来太白稀。
(明·杨慎《游丹景山》)
丹景苍茫接翠微,太妃辇迹半依稀。
胭脂不用夸娇蝶,梦里超越何日归?
(清·李调元《纪天彭诗》)
桃源福地比彭西,丹景清奇压九溪。
头陀成佛坟犹在,刘海登山井尚遗。
山形突兀供诗料,草色葱茏衬马蹄。
每值年年三月里,寻春游子把花携。
(清·王纲《咏丹景》)
丹景山横县治西,奇花怒放耀山溪。
深红浅白多仙态,不许人间凡鸟栖。
(现代·贺维藩《辛亥暮春游丹景山》) 历代名人咏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