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静静的顿河(经典译林)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六章
很久以来就是这样:如果一个哥萨克没有同伴,独自驾车在去米列洛沃镇的路上走,只要遇到乌克兰人(从下亚布洛夫村到米列洛沃镇这七十五俄里之内,全是乌克兰人的村庄)而不让路的话,就要被乌克兰人痛打一顿。因此,去车站都是好几辆大车结队同行,这样,如果在草原上遇到乌克兰人,打起架来就不怕了。
“喂,南蛮子!让路!下等货,住在哥萨克的土地上,还不想让路吗?”
这对于乌克兰人也不是件快活事,因为他们常常往顿河边的巴拉蒙诺夫粮栈运小麦。在路上会无缘无故地打起来,只不过因为是“南蛮子”,既然是“南蛮子”,那就该打。
几百年前,有人精心地在哥萨克土地上播种了等级差别的种子,并且加以培育、照料,于是这种种子发出了茁壮的幼芽:这片土地在斗殴中流下了不少哥萨克和外来户——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的血。
磨坊里打过群架以后,又过了两个星期,乡警察局长和一位侦察官来到村里。
首先传讯的是施托克曼。侦察官是一位哥萨克贵族出身的青年文官。他一面在公事包里翻着,一面问道:
“您搬来此地以前,住在什么地方?”
“住在罗斯托夫。”
“在一九〇七年,您为什么事坐牢的?”
施托克曼用眼睛扫了扫公事包和侦察官低垂的头上那偏分的、满头碎屑的头发。
“因为妨碍秩序。”
“嗯……那时您在哪里做事?”
“在铁路修理厂。”
“职业?”
“铁匠。”
“您是不是犹太人?是不是改信耶稣教的?”
“不是的。我想……”
“我不想知道您在想什么。您流放过吗?”
“是的,流放过。”
侦察官把头从公事包上抬了起来,咕哝了几下刮得光光的、生了不少粉刺的嘴唇。
“我劝您离开这里……”又自言自语地说:“而且,这件事我也要尽力而为。”
“为什么,侦察官先生?”
他以问题回答问题:
“在磨坊里打架那一天,您对本地的哥萨克说了些什么话?”
“说的是实在话……”
“好吧,您可以走啦。”
施托克曼走到莫霍夫家(来往官员总是住在谢尔盖·普拉托诺维奇家,不住客店)的阳台上,耸耸肩膀,回头看了看那两扇油漆的大门。 静静的顿河(经典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