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国学在台湾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如是我闻:人的心灵本来是纯净而无瑕的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此地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金刚经》第一品《法会因由分》
我曾经听佛这样说过:那时候,佛陀带领着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一起修行,他们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这座园子是舍卫国的长老给孤独施舍给佛陀的。这一天,到了吃饭时间,佛陀穿上袈裟,端着饭钵,赤足走进舍卫城里去乞食。在乞食之后他回到住处,用餐完毕便收拾起袈裟,将饭钵洗净,再用清水清洗双足,然后安静坦然地坐下。
这是《金刚经》的开头部分,为我们描述出了这样的一副简单的画面的同时,又向我们传达出这样一种感受:越是简单平常的生活,越是能让心灵祥和安宁、平静安适;越是以一颗简单平常的心面对生活,越是能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呈现出的平静安适。
也许你会惊叹:伟大如佛陀者,每天的日常生活也只是这样吗?那他和我们普通人的生活,看来似乎没有什么两样啊。
其实,佛陀也是从平常人一路修行而得到觉悟,在世间解脱的。最初,他与我们本没有两样,和我们一样有着各种烦恼。但是他比普通人更愿意思考,他从生老病死的现象中思考,虽贵为太子,却能摒弃常人难以舍弃的财富地位进而参悟到无上甚深的真理。因为悟到了这些真理,佛陀成为世间最有智慧、活得最为安适自在的人。
佛陀经过多年苦修,参悟到无上的真理。他认为人们的心灵本来是纯净而无瑕的,人们的生命也能达到一个相对来说圆满、自在、喜悦的状态。可为何世人还会觉得生命苦难重重,身心疲惫呢?佛陀说,那是因为人们的心被“无明”困扰,因“无明”又生出贪、嗔、痴三毒,搅扰得人们内心不安、日夜不宁。人们的那颗心,随着外境的变化而变化。当遇到顺境时,人们便欢喜这顺境,并产生执着之心;当人们遇到逆境时,便会对这逆境生出极大的嗔恨。这颗心就这样反复变化着,让自己永远活在疲累之中。
有时候,我们还会把自己焦躁不安的情绪传染给别人。佛陀告诉我们,不论外境如何变化,我们也根本没必要恐惧、焦虑,因为一切事物本身就是因缘和合而成,都在不停地变化之中,而你的心若能安定,便可轻松应对一切,根本无须恐惧。
【国学智慧】
若是真能把心静下来,归拢到一处,我们也可以像佛陀那样,即便吃着简单的食物,穿着粗糙的衣服,一样能自得安乐。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这种感受平静祥和,给人以温暖和慈悲的力量。 国学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