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国学在台湾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牛角挂书:勤勉是通往成功的桥梁
密以薄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大业九年,玄感举兵黎阳,遣人入关迎密。
——《新唐书·李密传》
李密,隋末辽东人,少年时在皇宫当差,后因为好动而被隋炀帝免了差事。一天,他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越国公杨素,便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于是杨素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能比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隋炀帝九年,杨玄感在黎阳起兵,派人入函谷关迎接李密。
“牛角挂书”的典故,几乎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耳熟能详。可是,这个典故带给我们的启示却是受用一辈子的:一个人的成才与否,环境、机遇等都非常重要,但是最终的却自身的勤勉。
民国大师蔡元培在《中学修身教科书》中讲道:“人之一生,凡德行才能功业名誉财产,及其他一切幸福,未有不勤勉而可坐致者。人生之价值,视其事业而不在年寿。尝有年登期耋,而悉在醉生梦死之中,人皆忘其为寿。亦有中年丧逝,而树立卓然,人转忘其为夭者。是即勤勉与不勤勉之别也。夫桃梨李栗,不去其皮,不得食其实。不勤勉者,虽小利亦无自而得。自昔成大业,享盛名,孰非有过人之勤力者乎?世非无以积瘁丧其身者,然较之汩没于佚乐者,仅十之一二耳。勤勉之效,盖可睹矣。”
可见,勤勉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王羲之,每天练完字后都在自家门前的一口池塘里洗笔,结果整个池塘的水都被洗黑了,这个池塘后来就被称之为“洗笔池”,而王羲之也成为享誉千古的“书圣”;司马迁从42岁时开始写《史记》,到60岁完成,历时18年,最终留下了一部恢宏历史巨著;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鬼怪故事,数十年如一日,最终创作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皇皇巨著《聊斋志异》……
所以,我们要想取得成功,那就必须让自己成为一个勤勉的人——勤勉是通往成功的桥梁!
【国学智慧】
台湾大家星云大师说:“人唯有在工作里,生命才有办法安住,人活得才有意义。没有工作是很无聊也很乏味的。……这些话,使我领悟到社会上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绝不是从安逸享受中得来,而是从不停地勤劳奋斗中获得的。” 国学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