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国学在台湾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国学在台湾 王鹏华 1702 2021-04-06 08:56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国学在台湾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十四课

  修身治学

  ——人性善的光辉会将自家的恶迹掩埋

  古代圣人先哲们的修身之法与治学态度对于现代人而言,依然有着很强的借鉴和启示作用:修身必须治学,因为你没有过硬的文化基础是很难修得正果的。古语云:“不学若使墙面而立,沐猴而冠,所不取也。”不学习只讲修身的人,就如同穿衣戴帽的猴子,不管衣帽多么的华丽,终究只是一只猴子。另外,治学与修身,能够让我们的品性更高尚,让我们人性中的善良被大大激发,最终将人性中恶的那一面掩盖住。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为足与议也。

  ——摘自《论语·里仁第四》

  在孔子的思想里把“仁”看做是一种人类社会的核心,这不仅作为孔子的做人准则,更是成为孔子推行的政治理想。甚至孔子对于这种急切希望别人能够理解的心情都可以变成早上被采用,晚上就可以死的期望。这在今天看起来似乎有点过于可笑,你都死了,还怎么实行你所期望的政令呢?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这是孔子对自己信仰的一种责任。

  他迫切地希望自己的政令、观念能够获得别人支持和赞同,就好像伯牙需要子期,而子期也不会辜负伯牙一样。孔子的政治观念需要被欣赏,但是孔子的子期没有出现,他渴望一个知己出现,能够把自己的想法实行出来。

  人总是容易懒惰和安于现状,如果有饭吃,有衣穿的话,什么政治主张,什么信仰都很容易丢在一边。但是如果每一个人都这样,那么这个社会还有机会进步吗?所以这个世界上总是会有人以身殉道,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牺牲来唤醒那些内心还在沉睡的人,或者是对这个社会感觉到有些失望的人。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但是在繁复的现实中,心中的信仰和追求常常被所谓的柴米油盐给浸泡得看不出原貌来。甚至最后会消失在记忆中,人的劣根性中有一项是懒惰,因为过于懒惰,所以不想坚持那些难以坚持的东西,因为懒惰,所以不愿意把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坚持下来。渐渐的,每一个人都淹没在一些生活琐事上,终日不得解脱。孔子之所以成为圣人,是因为他可以在繁复的现实中找到自己的信仰和坚持,并且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

  也许我们做不到孔子这样的决绝,但是却应该像他那样保持内心的追求,克服自身的劣根性,最终以一种纯洁的心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断地完善自己。

  【国学智慧】

  人和人之间之所以会出现差异,最大的原因就是有的人能够克服自己身上的缺点和劣根性,这样的人就会表现出比别人更优秀的一面,而有的人就算开始内心有足够的纯洁,但是最后还是淹没在喧嚣中,这样的人不自省,也不愿意从现实的迷雾中走出来,所以这样的人或平庸,甚至是庸俗。如果还希望自己能够越来越优秀,能够保持住内心的纯洁,就应该不断的克服自己的缺点和劣根性。 国学在台湾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