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说不尽的南北朝

18 激战罗落桥

说不尽的南北朝 邙山野人 3296 2021-04-06 08:56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说不尽的南北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 18 |

  激战罗落桥

  面对刘裕等人的反叛和广陵、京口的失守,皇帝桓玄如临大敌。他紧急任命扬州刺史桓谦为征讨都督,以殷仲文代桓修为徐、兖二州刺史。但在如何征讨叛军这一点上,桓玄却与桓谦等人发生了意见分歧。

  桓谦等主张利用叛军初起、立足未稳的时机迅速发大兵进剿,争取将其碾压于尚未壮大之时,而桓玄却希望以静制动,以逸待劳,重兵屯守覆舟山,待叛军攻来时再相机行事。两种意见一主攻、一主守,策略完全相反。桓玄作为掌握优势资源的一国之君,居然想对叛军主动示弱,采取守势,这令左右十分不解。有人就问道:“刘裕等实力甚弱,势必无成,陛下何必如此忧虑呢?”

  桓玄道:“刘裕足为一世之雄,刘毅家无担石之储,摴蒲(音chūpú)一掷百万,何无忌酷似其舅。此三人共举大事,何谓无成!”刘裕这个人就不说了,那是当世英雄;何无忌跟他舅舅刘牢之学了不少本事;至于刘毅,此人家里连余粮都没有,耍钱的时候却敢一掷百万,分明是个不怕死的搏命狂徒!这仨人凑一块儿,那还不够我们喝一壶啊!

  最后桓谦等再三请求,桓玄算是搞了个折中,一方面派顿丘太守吴甫之、右卫将军皇甫敷率领部分军队向京口进剿,一方面安排剩下的军队在建康东北布防。

  其实以当时刘裕手里的兵力,满打满算也就一千七百人。若桓玄以全部兵力倾巢出动,义军必将陷于危急。即使只有吴甫之、皇甫敷带领部分官军(具体兵力史无明文)前往,数量上官军也是占据了绝对优势。

  三月初一,刘裕率军与吴甫之遭遇于江乘(今南京栖霞山南麓)。

  吴甫之在桓玄麾下号称骁将,手下也都是精锐。面临如此劲敌,刘裕手执长刀,亲率众人大呼突阵。这支刚刚组建起来的义军见主将如此,士气大涨,人人奋勇争先,当者披靡,阵斩吴甫之。刘裕军乘势进至罗落桥。

  罗落桥是自江乘西去的交通枢纽,越过罗落桥,就将直抵都城建康。听闻吴甫之败死,皇甫敷不敢怠慢,率数千人在罗落桥严阵以待。

  此战,刘裕与檀凭之各率一军冲击楚军。然而刀枪无眼,战斗中檀凭之不幸身亡,其部众随即溃散。这一变故立刻使刘裕身陷险境。皇甫敷集中兵力,将刘裕团团包围。刘裕无所畏惧,背靠一棵大树与来敌奋力死战!皇甫敷自以为胜券在握,一边得意地喝问“我看你想怎么死”,一边挺戟来刺刘裕。刘裕怒目相向,一声暴喝,吓得皇甫敷一激灵,竟不敢向前进逼。就在这瞬息之间,看到刘裕情况危急的其他将士奋勇杀至。嗖的一声,一支羽箭正中皇甫敷前额。主将落马,引起了楚军一阵慌乱,刘裕军乘机反攻,楚军彻底崩溃!

  当刘裕提刀至前,尚未断气的皇甫敷喘息着说道:“阁下有天命所佑,我之战败理所应当。只是希望你发达之后,能够照顾我的子孙。”刘裕与皇甫敷本无仇怨,如此性命相搏只因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如今胜败已分,不害人子嗣方是磊落的大丈夫。

  刘裕点了点头,一刀送皇甫敷归西。后来他果然信守承诺,对皇甫敷的遗孤厚加抚恤。

  战事结束后,望着眼前老友檀凭之的尸体,刘裕忽然想起了一件事。

  大概三四天前,刘裕等人在檀凭之的家中聚会,商议起兵之事。何无忌不知从哪儿找来一个瞎子,非要给大家摸骨算命。那瞎子摸一个说大富大贵,摸一个说官运亨通,净是吉祥话。大家都以为他就是个骗钱的。最后摸到檀凭之,瞎子忽然翻了翻白眼,说此人有血光之灾,三四日内便会应验,应该深居简出,避免一切社会活动。当时大家只是哈哈一乐,给了几个钱就把瞎子打发走了。没想到居然应验在了今日。

  接着刘裕转念一想,既然檀凭之的事瞎子预言甚准,那说其他人大富大贵应该也是言之有据。看来,这次起事肯定能成!

  吴甫之、皇甫敷二将败亡的消息传来,桓玄的心里乱成了一锅片儿汤。你看看,我说不要派兵进剿吧你们非要劝我发兵,结果怎么样!这回你们怎么干瞪眼不说话了?眼下到底该怎么办呀真是的!

  眼见群臣垂首不语,桓玄自己倒来了主意。他一面安排桓谦及游击将军何澹之统兵屯守东陵,侍中、后将军卞范之驻守覆舟山西,总兵力共有二万;一面派人召集了和尚、道士等集体作法,看用什么黑魔法能助自己扭转乾坤战胜叛军。

  这一招在当时并不稀奇。当年八王之乱的时候,赵王司马伦就曾经任命道士为太平将军施法作战;数年前孙恩作乱,乱军作势要进攻建康之时,会稽王司马道子也成天搞这些祈禳厌胜之术。可后来这俩人还不是都落得个死于非命的下场?自称天师的孙恩、卢循还不是被刘裕揍了个屁滚尿流?要是装神弄鬼这一套管用,那以后只叫和尚道士上阵吟唱放大招就是了,还要兵将干吗?

  其实桓玄心里大概也不完全相信,他只是想求个自我安慰罢了。但偏偏这自我安慰也求不来。

  桓玄问群臣:“朕难道要失败么?”

  吏部郎曹靖之回答道:“民怨神怒,臣实在有此担心。”

  桓玄不解道:“民可能确有怨恨,但神又为何发怒?”

  曹靖之道:“晋氏宗庙,飘泊江滨。大楚之祭,上不及祖。这便是神所以发怒的原因。”

  原来,桓玄篡位之后,便将东晋历代皇帝的神主牌位迁到了琅琊国,不久又再迁至寻阳;而在建立大楚宗庙之时,桓玄又自觉祖父桓彝以上名位低微,立神主牌位未免颜面无光,就只给父亲桓温一人立了太庙。当时就有人私下质疑说祭不及祖,这大楚的国运长不了。曹靖之这番话的意思,是说你既得罪了他司马家的神灵,也得罪了自己家的先祖,两边的大神都不罩着你,你还不玩完呀!

  桓玄自知理亏,说既然如此,当初爱卿你咋不吱声呢?

  曹靖之在心里冷笑不迭,嘴中却说道:满朝君子都说如今是太平盛世,您是尧舜之君,我哪里还敢提个反对意见?

  桓玄默然不语,心下痛恨不已。 说不尽的南北朝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