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凤雏惜别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三国4:成王成臣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十六章
凤雏惜别
东吴兵船载着周瑜的灵柩,悬挂丧旗,奏着凄婉的哀乐,连夜驶出巴丘,朝东吴南航而下。
“什么?周瑜死了?”孙权手握周瑜的遗书,却始终不敢相信周瑜已死。他并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
周瑜的遗书起首写着:
瑜临死泣血顿拜,致书主公麾下——
随后周瑜写到他壮志未酬身先死之憾、对东吴前途之忧虑,以及自己的谋划建言等,最后还写道:
望主公在我死之后,命鲁肃继任大都督之职,他是个笃实忠良之仁者,对外不至有过,对内亦可深获人心。
孙权之悲痛不言而喻。他一想到自己和东吴的未来,便觉得前途暗淡:“孙某今失周瑜王佐之才,以后还可仰仗何人?”思虑至此,便恸哭不止。幸好有张昭等重臣一再劝慰,提醒孙权要节哀顺变,他这才打起精神。首先,孙权按周瑜的遗言所建议,任命鲁肃为东吴大都督,全权负责所有的军事要务。之后又以国葬之礼厚葬周瑜,全城服丧。但孙权的悲痛之色尚未拭去,却有一叶小舟下江而来,传报说:“闻听东吴周都督辞世,特不远千里前来吊唁。”
抵达城下呈报的,正是赵云。原来诸葛亮协赵云为副使,代表刘备前来吊丧。现已率领五百余名随从上岸了。
诸葛亮此行既然名为吊丧,东吴便没有理由加以回绝,故此鲁肃亲自迎接。不过周瑜的部将们却异口同声道:“咱们得杀了孔明!”
“哼!诸葛亮这是自投罗网!咱们正好砍下其首级,供奉于都督灵前,替都督报仇雪恨!”
诸葛亮反倒神态自若,诸葛亮身边始终有赵云寸步不离地保护,东吴诸将不得机会下手。当他来至杀气腾腾的灵堂时,依旧步履轻盈如水。他默默来到周瑜的祭坛前,默拜之后,又奉上各色祭品、水酒。之后,诸葛亮便对着灵柩,吟诵起自己亲笔写就的祭文:
惟大汉建安十五年,南阳诸葛亮谨祭大都督公瑾周府君灵前致曰:呜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岂不伤?
……
诸葛亮的声音,一字一句打动东吴诸将的肺腑。他的祭文悲切,闻者莫不恸哭。
亮也不才,丐计求谋;助吴拒曹,辅汉安刘;掎角之援,首尾相俦;若存若亡,何虑何忧?呜呼公瑾!生死永别!朴守其真,冥冥寂灭。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呜呼痛哉!尚飨。
诵罢,诸葛亮长跪在地,痛哭不止。其哀恸之情,令闻者无不动容。列于两侧的东吴将士见状,也随之落泪,心中暗忖:“我们从前只道周都督与诸葛亮交恶,而且都督生前曾几度想置诸葛亮于死地,诸葛亮也欲加害都督。但今日观其状,诸葛亮悲痛欲绝,宛如哀叹骨肉别离一般!看来都督之死,未必错在诸葛亮,盖因自己心胸狭隘所致啊!”
于是,东吴诸将一改之前的态度,转而十分尊敬诸葛亮。鲁肃及众人纷纷挽留多住几日,但诸葛亮并不想久留。他在众人离情依依的目光中,挥了挥衣袖,当日便乘船离开。
这时,在城门阴暗处,一个破衣竹冠、神形邋遢的流浪汉,正悄悄尾随诸葛亮而去。
鲁肃将诸葛亮送至江边。话别后,诸葛亮正欲登船,忽听一声:“且慢!”
那名破衣竹冠的流浪汉突然蹿上前来,一把扯住诸葛亮的肩膀,厉声叱道:“哼!分明是你用计气死了周瑜,如今却敢来东吴吊丧!你简直不把我们东吴人放在眼里!你好大的胆子!莫非是欺东吴无眼明之人不成?”说罢,那人拔出剑便刺向诸葛亮。
鲁肃听到声音连忙回头观瞧,惊叫道:“你要干什么?休得无礼!”他一个箭步折回,揪住流浪汉的手。
谁料流浪汉却跳开,狂笑道:“哈哈哈!不过开个玩笑嘛!”说罢,他收剑入鞘。
只见此人短身量,塌鼻子,相貌气质都显得卑贱不堪。但诸葛亮突然笑道:“嗨!我道是谁呢,原来是士元兄呀!”说完,诸葛亮还上前亲昵地捶了对方肩膀一拳。
“哦!原来是庞统先生!”鲁肃这才松了口气,直抚胸口道,“您这玩笑开得吓人!鲁某还以为是哪个愣头青要对孔明先生动粗呢!”之后,鲁肃径自回城。
庞统,字士元,是襄阳名士之一。想当初诸葛亮还隐居在襄阳城外隆中之时,当地便流传着:
庞统如凤雏,诸葛亮似卧龙。
由此可见这两人的才学出众,前途广大。后来荆州灭亡,庞统便在东吴各地漂泊,诸葛亮对此有所耳闻,却不料今日竟在此处重逢,难免大感意外。
诸葛亮启船之前,还特意写就一封推荐信,交给庞统:“士元兄若在东吴不受重用,总也不想漂泊一生吧!你不妨携此书信来到荆州,我家主公刘备宽仁大度,你定可辅佐他一展平生大志。”
诸葛亮的船迅速远去,很快便消失在江面上。庞统独自伫立在江边,一直目送孤帆远去,看不见船影才飘然离去。
另一厢,周瑜的灵柩被送回芜湖。那里便是周瑜的故乡,他的嫡子、妻儿、亲族及众多亲朋好友,皆为其英年早逝而悲叹不止。
周瑜的葬礼虽然盛大隆重,但吴侯孙权却仍难掩悲痛之情。他日思夜念,痛惜骤失英才。眼见大业将成,却不料东吴刚获赤壁一捷,便痛失股肱,怎不令他伤怀呢?孙权的哀悼之情,短时间岂能平复?
虽然鲁肃接替周瑜继任大都督之职,成为吴地之柱石,但鲁肃为人温厚笃实,他能否继续弘扬东吴之威,还令人存疑。而鲁肃自己也十分清楚这些。
“鲁某本是一介平庸之人,承蒙周都督遗言重荐,暂代都督之职。但是天下并非无人才啊!请主公务必选得贤人,比诸葛亮更胜一筹,才能胜任此职。”
听了鲁肃诚恳的进谏,孙权不得不信,却又反问道:“这天下真有这样的人才么?”
“有的!有一人选。”
鲁肃立刻推荐道,“此人出身襄阳世家,他便是庞统,字士元,道号凤雏先生。”
“哦,凤雏先生?孙某也曾听闻他的名号。不知他比周瑜又如何?”
“臣不敢妄评故人,不过就连诸葛亮也对庞统的才智大加推崇,襄阳人士皆称此二人之才不分伯仲。”
“这么说,庞统当真了得?”
“他上通天文,下晓地理,谋略不逊管仲、乐毅,枢机可比孙武、吴起。”
孙权闻言,立即露出求才若渴之色,于是命立刻召见庞统。但鲁肃派人在坊间遍寻庞统几日仍未找到,孙权忍不住催问道:“人找到了吗?”
“怎么还没找到凤雏先生?”
后来,鲁肃好不容易寻到庞统,并带他进入宫中。但是孙权一瞧见他,便大失所望。乍看之下,庞统其貌不扬。他满面黑疮显得坑洼不平,鼻子塌陷,一副不修边幅的样子。
“此人长得实在难看,真是少见!”
孙权一见庞统便觉得不顺眼,但仍问了几句话:“不知您有何特长?”
庞统答曰:“不过混吃等死罢了。”
“那你又有何才学?”
“随机应变而已。”庞统的态度十分粗鲁。
孙权闻言,更加轻蔑:“那您比之周瑜如何?”
“庞某与他,有如宝珠与瓪瓦之别。”
“哦?你们谁是宝珠,谁是瓪瓦?”
“这就靠您自己判断了。”庞统一脸自得,俨然是以宝珠自居。
孙权平时最爱周瑜,见他如此评价,一怒之下拂袖而去。之后孙权又叫来鲁肃,吩咐道:“将庞统轰了出去!”
鲁肃赶忙替庞统辩白,想扭转孙权的看法:“此人虽然表面看来十分狂妄,又容貌丑陋,但他确实是大才之人!比如上次的赤壁大捷,也是凤雏先生先向周都督献上的连环计所致。臣并非削损周都督的功劳,但我们东吴能够大胜曹军,全赖庞统的智谋啊!”
“那也不行!孙某实在看不上他!”
“主公不打算用他了?”
“你不也说了么,这天下非无人也!既然如此,孙某为何非用他不可?”
“唉!那就罢了。”
鲁肃觉得没有举荐成庞统,心中很是抱歉,于是亲自送他至城外。当两人走至人迹稀少之处时,鲁肃便安慰他道:“今日之事并不顺利,都怪鲁某多事。先生心里也不舒服吧?”
庞统笑而不答。
鲁肃又问:“先生会因此而离开东吴么?”
“有可能。”
“如果另谋他主的话,不知先生会选择哪位主公?”
“那我当然是投奔曹操了。”
鲁肃一听,心中暗道不妙:“若是庞统投奔曹操,那就对东吴大大不利了!”
于是鲁肃赶紧手书一封举荐信,交给庞统:“先生不妨投奔荆州的刘皇叔,他定会重用于你的。”
“哈哈哈!庞某说投奔曹操的话,只是句玩笑而已。我不过想试试你的心胸罢了。”
“那鲁某便放心了。先生若能辅佐刘皇叔,两家联合抗曹,东吴便感恩不尽了!鲁某就送到这里,请您一路保重!”
“有缘再会!”
两人揖别而去,却仍数度回顾。 三国4:成王成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