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有识之士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三国5:巨星陨落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二十三章
有识之士
多年以来,李严一直负责军需粮秣,是一位独当一面的重臣。如今,将李严革职后,蜀国的内政也需要进行大规模的调整和改制,多年征战的蜀军也因此得到了喘息之机。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正因为蜀地的险要地形,不仅造成军事作战的艰难,也为粮草的运输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无论是由谁来督办粮草,都首先需要克服天险的阻碍。在蜀国朝廷之中,又缺乏像诸葛亮一样足智多谋的人才,因此当他在外统兵作战时,内政不足的缺点便会暴露无遗,甚至会引起各方势力的争斗。
虽然蜀国朝廷有着许多问题,但最大的问题则是后主本人。刘禅天资鲁钝,处事不足,却又总是偏信谗言。
诸葛亮一直信守先帝托孤之命,对刘禅如同当年侍奉刘备一般忠贞不渝,刘禅也对其视为相父,十分倚重。但是,当诸葛亮带兵离开成都,赴前线征战之时,刘禅身边总是有小人作祟,在后主耳畔搬弄是非,中伤丞相,导致诸葛亮在前方受到牵制,难以施展。
“三年之内,国内必须大力整顿内政。”
诸葛亮为了扭转这样的局面,打算以三年为期,做好卷土重来的准备。他命蜀军勤于训练,保存实力,同时储备粮草武器,只为能实现先帝遗愿,一统汉室江山。
诸葛亮一边在蜀国日理万机,一边时刻牢记收复中原的大事,梦寐不忘。他终身的目标和愿望便是要统一汉室天下,这也成了诸葛亮人生的信仰和准则。
三年之间,诸葛亮十分体恤百姓,认为农业生产是充实国力的基础。他还十分重视教育,让巴蜀的儿童都能接受到教育。不仅如此,诸葛亮还重视师道,认为为人师道,强调道德的教养。在治理内政方面,诸葛亮严肃纲纪,整顿吏风,若有违法渎职的官吏,则会处以严惩,并昭告众人,引以为戒。
“为官者,不得一味呵责百姓,而应以身作则,令民众效仿。为官者首先要引领新风,克己垂范,这样才能根治陋习。”
在诸葛亮殚精竭虑的管理之下,蜀国在短短三年,国力充实,朝野风气为之一新。
诸葛亮上殿对后主奏道:“陛下,我国经过三年时间,终于又到了一展身手的时候。如今国库充盈,军民齐心,都已做好了出征的准备,我军正值六度挥师讨伐中原的大好时机。臣已近知天命之年,如今再度率大军出征,可谓不知前路如何。愿陛下效法先帝,多听忠臣良将之言,慈爱百姓,维护社稷,以全先帝之遗命。臣虽征战在外,但随时心系陛下左右。请陛下施行善政,虽臣不在,也可守住成都,保全蜀国。”
诸葛亮的言语真诚,忠心恳切,后主闻言忍不住感动得掩面而泣。
就在这时,成都城里开始出现一些不祥之兆。街头巷口流传出宫门外的柏树夜夜发出悲啼之声,还有东南来的无数飞鸟忽然投江而死。但是,那些散布流言之人,又怎会与诸葛亮的雄才大略相提并论?那些流言蜚语又岂会撼动诸葛亮的胸怀家国天下的大志呢?
之后的一天,诸葛亮特意来到了位于成都郊外的刘备陵庙,设坛拜祭。他在先帝灵前长跪不起,泪湿衣襟,口中祈祷不已。
诸葛亮在刘备灵前所祈求之事,自是不言而喻。
不久后,蜀军便自成都开拔,后主亲自率领百官相送,一直送到城外。
虽然蜀道艰险,蜀水湍急,但诸葛亮不畏艰险,再一次率兵出征,不日便抵达了汉中。
诸葛亮正待挥师出发之际,却忽然得到噩耗。原来大将关兴病殁了。
之前张苞伤重而亡,如今又逢关兴病殁,诸葛亮出师未捷,却先折损大将,难免扼腕不已。蜀军六度出兵之前得此噩耗,未免为远征军添了一抹悲壮的色彩。
蜀军此番出征集结了三十四万人马。大军在汉中会合后,便兵分五路开往祁山。
此时正值青龙二年的春二月(公元234年),传说有青龙自摩坡井内飞升而出,所谓国之吉兆,因此魏国改元为青龙元年。
司马懿夜观天象之时,发现近年来北方星气正盛,可见魏国形势大好,而反观奎星犯太白,蜀天晦暗,因而他预言道:“如今天下之红运,皆在魏帝一身。”
因此,当传来诸葛亮蛰伏了三年之后,如今六出祁山的消息时,司马懿不禁精神一振:“太好了!如今天有吉兆,预示我魏国的运势正盛,此番对战必定能大败蜀军!”
司马懿立刻整顿军队,做好了迎敌的准备。大军临行前,司马懿上奏魏帝曹叡道:“陛下,夏侯渊将军当年战死汉中,他遗有四子。这四个孩子痛失父亲,对蜀国有血海深仇,时常扼腕叹息。请准他们此番一道出征抗蜀。”
曹叡欣然批准。
夏侯渊的四个儿子十分优秀,与此前被诸葛亮打得落花流水的那位夏侯楙驸马截然不同。长子夏侯霸擅长弓马,武艺不凡;三子夏侯惠善于谋略,是一位饱学之士;另外还有夏侯威、夏侯和两兄弟,也是洛阳的青年才俊。
此番司马懿率兵四十四万,汇聚了魏国诸州的精兵强将。大军从长安出发,赶赴渭水,又如前一样布下阵来。
此番已是魏蜀两军在祁山渭水的再一次对决,在经过之前的数轮交锋后,双方不仅对此处的地形地貌更为熟悉,带来的军队和武器也较以往更为强大。虽然双方尚未展开全面对战,但通过几次试探,彼此已经清楚对方的实力有了显著增强。
魏军此番使用的战术与以往大不相同,他们首先派出五万工兵砍伐竹木,在渭水上搭建了九座浮桥。之后,夏侯霸、夏侯威两支先锋部队从浮桥上渡过渭水,在对岸布下阵来。
魏军此番采用了如此积极的攻势,是前所未有的。不仅如此,司马懿还在主阵之后,东部的旷野之上建起一座城池,打算作为永久性基地。
而另一方面,蜀军也同样展示了要打持久战的决心。诸葛亮不仅命人在祁山修建了五座营寨,而且从斜谷至剑阁之间,更是一路修建了十四处营寨。每座营寨都派下强兵把守,寨与寨之间更是紧密呼应,加强联系,十分牢固。
诸葛亮如此布阵,无疑是在向魏军宣布,蜀军此番出征,不灭魏国,誓不罢休!
一日,蜀国营中忽有来报:“魏军大将郭淮、孙礼率陇西兵马进抵北原,不知意欲何为。”
诸葛亮立刻召来众将:“此前我军提前截断陇西之路,因此司马懿为避免重蹈覆辙,才提前调兵赶赴北原。我们不妨顺水推舟,假意攻击北原,司马懿必定派大军前去支援。到时候我们便可趁其不备,乘虚而入,攻他渭水大营。”
北原在渭水的上游。诸葛亮打算派五千名善水性的士兵,驾着百余只木筏,其上堆满干柴,顺流而上攻击北原。若魏军的主力大军赶去增援,可将木筏引燃,这上百艘的火船便可顺流而下,将魏军的浮桥全部烧毁。蜀军届时可攻击魏军在渭水这侧的营寨,消灭夏侯霸和夏侯威的先锋队伍,同时登陆渭水南岸,一举攻占魏军大本营。
不过,虽然此计甚妙,蜀军首先需得引司马懿中计才行。
司马懿却识破了诸葛亮的计策。
“虽然如今诸葛亮派了上百木筏赶往渭水上游,作势要攻打北原。但他定是打算趁老夫不备之时,放那些木筏顺流而下,以筏上的干柴火石点燃我军架设的浮桥。”
司马懿看破了蜀军的计策后,便立刻对夏侯霸、夏侯威下了指示,同时又分别对郭淮、孙礼、乐綝和张虎诸将下达密令。
蜀军很快便展开了攻打北原之战,为两军正式交锋拉开了序幕。
蜀将吴懿、吴班按计划挑选了熟习水性的五千蜀兵,命他们在百余艘木筏上堆满干草,在渭水待命。
夜幕降临时,蜀军首先向北原发起冲锋。魏军守将孙礼率兵迎战,但魏军显得不堪一击,很快便败走而逃。领兵的魏延、马岱见敌人败得十分古怪,不免心生疑虑,不敢贸然追击。正在这时,忽听呐喊四起,战鼓大震,从隐蔽处显现出魏国的军旗。
“蜀将哪里走?司马懿在此恭候多时了!”
“郭淮在此,哪个能逃!”
两支魏兵分别从左右而出,以合围之势将蜀军逼至河边。
魏延与马岱虽然殊死奋战,但难敌对方压倒性的优势,最后大半蜀军都被逼进河中,或是淹死或是被杀,伤亡十分惨重。
魏延和马岱奋力杀出一条血路,才勉强逃生。但是与此同时,吴懿和吴班却早已按捺不住,率领五千人马放开木筏顺流而下。
但是,未等到木筏靠近魏军的浮桥,早有魏将张虎、乐綝在河中拉起绳索,拦下了木筏,同时有无数箭矢射了过来。
这些木筏上全部堆满了柴草,却未配有弓箭。蜀兵无奈,只得拼命将木筏划向岸边,以求登陆作战。但是魏军在岸边施以铺天盖地的箭雨,将这些木筏逼回河心。蜀兵在箭雨之中无从躲避,大将吴班也中箭落水,惨死当场。
蜀军的这条火攻计不仅被魏军识破,更是伤亡惨重,大败而归。
另一方面,接到密令的王平、张嶷之军,也受到了此战的连累。
王平、张嶷二将此前得到诸葛亮的密令,一直埋伏在渭水对岸,观察动静。他们只待浮桥起火之后,便立刻攻入司马懿的营中。但是两人一直屏气凝神地等到夜半时分,却始终不见上游有一线火光。
“咦?怎么回事?真是奇怪!”张嶷等得心焦,便忍不住建议道,“王将军,你看对面的魏营倒并未多加防备,咱们不如直接冲过去,夺了他们的大营,你看如何?”
王平则建议按丞相之命行动,等到上游火起再进攻不迟:“张将军,咱们莫管如今敌营的情况如何,不能单凭肉眼所见便行事。咱们还是依照丞相的计策等待吧。”
正在这时,忽有一名传令兵飞马而来,大声喊道:“丞相命我急报二位将军,我军在北原战败,计谋已被敌人识破,请赶快撤兵!”
“啊?我军大败?”
王平闻讯也不禁慌了神,他急忙传令下去,打算与张嶷一道撤退。
刚刚的渭水河岸还是寂静无声,只能听到潺潺水声与芦荻摇曳之声。突然,漆黑的岸边一声炮响,魏军呐喊喧天,涌了上来。
“王平!哪里逃?”
“张嶷!今天你的小命就交代在此!”
蜀军原本设下计谋,打算声东击西,一举夺下魏军的大营,却不料被敌人识破,将计就计,提前设好埋伏。蜀将王平、张嶷毫无防备,被魏军牢牢包围在其中,难以抵挡,伤亡惨重。
当晚,蜀军被魏军在各个地方击破,渭水上下,尸横遍野,蜀军折损了一万多精锐人马。待到天明收兵,诸葛亮只得收拾败局,暂回祁山休整。他戎马一生,善于以计谋取胜,但此番被敌人将计就计,难免令他颜面全失,扼腕不已。
一日,长史杨仪见诸葛亮一直愁眉不展,便私下建议道:“丞相,属下近来发现魏延将军在营中大发厥词,对丞相十分不满。他的举动难免动摇军心,您可知他此举是因何而起?”
诸葛亮闻言,眉间的皱纹更加深刻了。他开口答道;“魏延此举并非近来所为,他许久前便对我有所不满了。”
杨仪惊道:“丞相,既然您了解他的所作所为,您素来又严于军纪,为何会如此任他放肆呢?”
“你有所不知,有许多事我心里有数,却难以言明。如今蜀军营中还剩几员大将,我这也是无奈之举。”
杨仪闻言,一时语塞。他仔细揣摩诸葛亮的难言之隐,这才体谅到丞相此举的万般无奈。蜀军之中原本人才寥寥,如今连年征战,更是痛失了数位独当一面的大将。如今算来,军中最骁勇善战的大将,唯有魏延一人而已。
因此,纵然魏延在军中肆意妄为,诸葛亮也只能假作视而不见。倘若将魏延除掉,蜀军中再无如此勇猛之将,诸葛亮也只能放任其所为。
又一日,尚书费祎自成都赶来祁山阵地。诸葛亮立刻委派他一项重要的任务:“费大人,您来得正好!我正有一件要务无人委托,请你一定要不顾旅途劳顿,力挑大任才是。请你立刻动身,赶往东吴,捎去一封我的亲笔书信可好?”
“丞相言重了,费某身为朝廷命官,自当从命。请您尽管交代就是。”
“好!费大人果然爽快!请你面见吴主孙权,送去我的亲笔书信,还要动用你的三寸不烂之舌,请东吴出兵相助。”
诸葛亮此番派费祎出使东吴,目的是催促吴国按两国的同盟之约出兵。他特意写下一封亲笔信,交代了魏蜀如今在祁山渭水前线的战况。他说道,如今蜀军已在此吸引了魏国的主力部队,只要吴国能遵守约定,立刻出兵攻打魏国侧翼,魏军必定抵挡不住。倘若此时吴蜀两厢夹击,定能大破魏国。到时候,吴主蜀帝便可平分中原,请吴国定不要错过如此良机。
费祎二话不说,立刻携带书信,动身赶往吴都建业。
吴主孙权对蜀国使者奉为上宾,对他厚礼款待。读罢书简,孙权开口答道:“吴国自然会遵守吴蜀同盟,我们也在一直关心蜀魏前线的战况。之前一直按兵未动是因为在集结人马,等待战机。如今既然时机成熟,朕定然会遵照同盟之约,择吉日出兵。届时吴国的水陆大军便会溯江而上,与蜀国共同讨魏。”
费祎连连称好,立刻拜谢。之后,他又出言探听虚实道:“陛下,只要吴国出兵,不出百日,魏国必亡。请问您打算从哪路进兵?”
孙权似乎早已成竹在胸,不慌不忙地细数既定的战术:“到时候,朕会亲自率兵从居巢门而入,攻打魏国的新城;与此同时,陆逊、诸葛瑾会率兵同时攻打江夏、沔口,之后攻入襄阳;孙韶、张承等将从广陵出兵,夺取淮阳等处。到时候吴国将派出三十万大军,三路齐进,定然势不可当!”
之后,孙权设下盛筵,款待费祎。酒过三巡,宾主开怀之际,孙权似乎无意地问道:“费大人,蜀军之中,是何人为孔明量度军功、统筹军粮?”
“长史杨仪担任此职。”
“是哪员大将冲锋陷阵?”
“魏延将军时常担任先锋。”
“哦?看来孔明如今只能内靠杨仪,外依魏延?哈哈哈!”孙权闻言,仰天长笑,“朕虽从未见过杨仪、魏延二人,却一直素有风闻。朕以为,此二人的风评并不佳,如何能担当蜀军中的重任?这倒怪了,你家丞相为何倚重他们这般小人?”
费祎闻言,难以应答。他只得胡乱应付几句,便匆匆赶回祁山。见到诸葛亮后,费祎将孙权的言行如实禀报。诸葛亮闻言,低头长叹一声:“这个吴主孙权,果然慧眼识人。任我们如何掩饰,也难以瞒过天下人。我早已洞悉魏延和杨仪的小人行径,看来吴主也早已参破其中利害。” 三国5:巨星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