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三章

  祈山之野

  蜀军在建兴五年冬 ,已取得天水、南安、安定三郡,武威大振,所向披靡。大军出祁山,布阵于渭水之西。

  此时相当于魏国的太和元年。在大雪纷飞之际,各处将此军情急报洛阳。魏帝曹叡命皇族曹真为大都督,但曹真极力推脱:“臣不才,老迈年高,难以胜任此职。”

  但魏帝却不肯答应:“请你不要推脱了,你既是长辈,又是受先帝临终嘱托的重臣,更要为国家分忧。如今夏侯楙已战败,如此国难临头之际,不由您来出马担任大都督,恐怕再难有他人可以胜任了!”

  王朗也在一旁劝道:“将军乃社稷之重臣,如此国难之时,请您万不要推辞。倘若是将军带兵出征,我虽不才,也愿随军前往,为国家拼上这把老骨头。”

  曹真被王朗的言语所动,这才下定决心,担任魏国大都督,任郭淮为副将。魏帝将大都督节钺赐予曹真,并封王朗为随军军师。老臣王朗自献帝时便入仕朝廷,如今已是七十六岁的高龄。

  洛阳派出二十万大军赶赴长安。先锋宣武将军曹遵乃是曹真的族弟,副先锋为荡寇将军朱赞。

  大军浩浩荡荡地抵达长安后,迅速布阵于渭水之西。

  军师王朗对大都督曹真献计道:“大都督,我之前已经想了一个计谋,可以退敌。请您明天一早,率领各路人马列下阵来。到时候您只需稳坐高台,看我行事。”

  “哦?你有何妙计?”

  “我倒没有别的妙计,只打算用一席话说得诸葛亮良心发现,投降魏国。”

  王朗年近八旬,说话时显得颇有自信。

  第二天一早,魏蜀两军分列祁山之前。此时山中的春色尚浅,艳阳高照,晃得两军将士的铠甲熠熠生辉,颇为壮观。

  突然间,传来三通鼓响。这便是交战之前,双方先进行协商的信号。

  “看来这魏国主力军的阵势,果然十分雄壮!与先前夏侯楙摆下的布阵截然不同啊!”

  诸葛亮坐在四轮车上,一边轻摇羽扇,一边向前眺望。听得鼓响后,他便命人打开阵门,由关兴和张苞分护左右,将四轮车推到自家阵外,到敌方阵前停住。

  “蜀汉丞相诸葛亮应约到此,王朗,请出来吧!”他向对方喊话道。

  只见魏国的军旗摇动,一位鬓髯雪白的老人徐徐策马而出。此人身着锦袖黑甲,正是七十六岁的魏军军师王朗。

  “诸葛孔明,老夫有话要对你说!”

  “你就是王朗王大人?如此耄耋之年尚存人世,实属难得。你有话便说吧!”

  “想当初,那些襄阳名士只要提起诸葛孔明的名字,人人都夸你是一位明道理、知天命、识时务的人才。但如今,你这位当年隆中荷锄耕读的白面书生,竟然乘势而起,兴风作浪,究竟是何道理?”

  “诸葛亮此番远征,奉了汉朝天子之命讨伐贼人,怎可谓师出无名?你身为汉朝大臣,又为何不顺天行道,反而要陷百姓于水火?”

  “你竟然信口雌黄,实在可恶!诸葛亮,你且听了!你刚才一席话,分明是对着魏国皇帝指桑骂槐!你要知道,天数虽然会改变,但唯有德之人存之。自桓、灵两帝以来,天下纷争,群雄称霸,唯有太祖武皇帝能够一统天下,扫清六合,席卷八荒,终于建立魏国。如今,四方仰德,非以权势取之,实乃天命所归。而你的主人刘备,又是怎样的人?”

  王朗以博学闻名于天下,世人认为他具有大儒之风。他不仅精通经世之略,更是魏国的栋梁之材。

  因此,王朗打算在两军交战之前,以自己一番辩才驳倒诸葛亮,令其降服。

  首先,王朗先以魏国作为天下正义的一方,之后又将建立魏国的太祖曹操与建立蜀国的刘备两相比较。他点破两者的顺逆关系,称曹操才是正统的万邦之王。他以尧舜禅让之事为例,说明曹操登基是顺天应人之举。他更强调,刘备毫无经世之德,只是自封为汉室末裔,依靠伪善诡计夺得巴蜀一隅。王朗说,如今蜀国取得的成就,令天下人为之不齿。

  王朗的言辞凌厉,不仅将刘备痛贬一番,还剑指诸葛亮,对他抨击道:“诸葛亮,我看你也被刘备的伪善所迷惑,不仅承袭了刘备荒谬的霸道之处,还妄自夸耀自己的才能。你竟然敢自比古时的贤士管仲、乐毅,真是荒谬至极,如今徒然沦为世人的笑柄罢了。若是你当真打算遵循故主遗言,辅助蜀国那位幼主的话,你为何不学一学伊尹、周公那样恪守本分?你应该痛改前非,多积德治世才是。我看你能够尽心辅助幼主,忠节有加,倒有几分可取之处,但是你如今竟然公然发兵,侵略我国,可谓一个无可救药的乱臣贼子!你身为蜀相,不知道振兴蜀国,却将蜀国突然葬送,实在可惜。古人曰‘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如今,魏国百万雄师,千员良将而来,所到之处犹如泰山压卵。你们这等蜀国刁民,便宛如腐草之荧光,又如何与我大魏皎然明月相提并论?”

  王朗一篇滔滔不绝的雄辩之后,又说道:“诸葛亮啊,如今你若想保自己封侯之位,保得蜀主安泰,就应该立刻丢盔弃甲,高举降旗。如此一来,方能避免魏蜀两国将士流血牺牲,能保两国民众安享太平。如若你执迷不悟,不肯投降,必遭天诛!不仅你带来的蜀国将士难以回归乡土,这一切的罪名也要由你承担!诸葛亮,你究竟要何去何从,可要想明白了!”

  王朗果然是天下大儒,辩才更是名不虚传。他一番义正词严,将魏军说得师出有名。

  魏蜀两军都静悄悄地洗耳恭听,听罢王朗的发言,甚至有些蜀军也觉得对方颇有道理,阵中发出阵阵嗟叹之声。

  蜀军大将见状,觉得如此一来事态严重。倘若自家的将士在开战前便被对手所惑,动摇了军心便再难以取胜。

  不知丞相会如何应对?

  马谡站在诸葛亮身旁,不免十分担忧。

  而诸葛亮始终稳若泰山,当王朗滔滔不绝地雄辩时,仍然面带微笑。

  这时,马谡忽然想起了古时的辩才季布。季布是一位善辩之人,曾在阵前被汉高祖刘邦驳倒,继而被汉军所打败。王朗今日的一番雄辩,想来也是希望能在阵前羞臊诸葛亮,从而动摇军心,令蜀军不战自败。马谡思虑至此,心中十分焦急,只盼诸葛亮能一举将王朗驳倒。正在这时,诸葛亮徐徐开口说道:“王朗,你说得很好啊!看来你的辩才确实不错,只可惜你的论点却自相矛盾,不过是一番诡辩罢了。我今日就来点破你吧!”

  随后接着说道:“我本以为你身为汉朝老臣,如今虽然寄食于魏,颐养天年,但总归还抱有一些汉臣的良心。因此,我刚才念在你的身份,多少还心存几分敬意。听了你刚才一番话,我才发现你竟然能够如此大言不惭,你的良心也早已腐烂,才能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来。可惜啊可惜!你壮年时期的英才,早已消耗殆尽。你不过被魏国豢养了几年,竟变成丧家野犬不成?我今日便要好好教一教你,也让两国将士仔细听了!”

  诸葛亮的声音不卑不亢,条理十分清晰,更无任何情绪的波动。他接下来继续说道:“回顾桓帝、灵帝时代,朝廷孱弱而奸臣横行,各地的农业更是连年歉收,各州动荡,一片大乱。黄巾之后,董卓专权,独自为大,统领朝政,更以一己之私凌驾诸州之上。后来,四方盗寇作乱,汉帝流落民间,民不聊生,生灵涂炭。”说到此处,诸葛亮略做停顿。他似乎在努力按压自己胸中的愤慨之情,但表面仍然不动声色。之后他一甩衣袖,重又操起羽扇。

  “每每思及这些往事,都不禁令人落泪,不忍追忆。在那个时候,庙堂宛如虚设,朝廷沦为朽木。大殿之中徒有一帮豺狼虎豹之徒当政为官,他们只会信口雌黄,颠倒黑白。其他官员更是奴颜婢膝,只图一己之私利,不顾社稷之兴衰。普天上下,好一派苍生涂炭的悲凉景象。在那时,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难以为官,只得含恨退隐江湖。王朗!你且听仔细!”这时,诸葛亮忽然提高声调,清澈之音直灌所有人的耳膜,“王朗,正如你所言,孔明年轻时身处乱世,我怀着忧国忧民之心,隐于襄阳郊外,在乡间默默耕读,等候时机。当时之人,莫不暗自切齿扼腕,只恨朝廷堕落,官员腐败。王朗,我那时候便已知道你。贵府世代居于东海之滨,蒙受汉朝之恩。你初被举为孝廉,入仕朝廷,后得皇上恩典,得以于高位上有所作为。但是,当朝廷遇难、献帝流亡各地之际,你为何不匡君锄奸,维护朝廷?不仅如此,你甚至向权贵百般献媚,还写下荒唐之辞,为贼子所用!你真是太过无耻!如今,你白白活到了七十六岁,不过是靠着卖文求荣,换来的锦衣玉食罢了,你竟然还不知耻吗?孔明纵然不是蜀军总帅,哪怕只是平凡的世间草民,也恨你入骨,食你血肉尚嫌不足!所幸上天垂怜,汉室不当绝,因此才有孔明保得汉室江山。如今我领敕命而来,与蜀汉忠勇之士同到祁山之野,共誓生死。你还以为你仍能凭借颠倒黑白的妄言战胜我们吗?你错了!你不过是一介谄谀老臣,若只缩在家中恐怕尚能安享晚年,但如今你不知死活,披上不相称的盔甲,来到两军阵前丑态百出,简直妄为人伦!事到如今,若你自绝于阵前,尚无面目去见九泉之下的汉皇二十四帝!老贼!休得多言,给我退下!”

  诸葛亮最后的一声凛然呵斥,宛如利剑一般,正中王朗的肺腑。

  他们二人今日在阵前辩论的焦点,正是在汉朝之后建立的魏蜀两国,孰为正统的问题。谈到这个话题,恐怕魏国有魏国的说辞,蜀国也有蜀国的道理。纵然争辩个几天几夜,也难以得出一个结论。

  鉴此,诸葛亮不以哪个为正统展开辩论,而改为以情动人。他的说法在两军将士心中都引起了共鸣,因此当他的话音刚落,蜀国的三军顿时欢声雷动,群情激昂。

  而另一边魏军的阵中却陷入了一片死寂。军师王朗在听罢诸葛亮一番慷慨陈词后,竟然怒气攻心,气血上涌,羞怒交加。忽然,王朗发出一声呻吟,从马背上滚落下来,气绝而亡。

  诸葛亮见王朗在阵前气绝而亡,便举起羽扇,对敌军都督曹真喊道:“曹真!你且先替王朗收尸去吧!我不会乘人之危,轻易取胜的。我劝你重新整顿军马,明日再来。孔明自会奉陪到底!”说罢,诸葛亮便命四轮车转向,回营而去。

  曹真在两军开战前便痛失军师王朗,感到十分受挫。

  副都督郭淮为了鼓励曹真,立刻为他献上了一个新战术,曹真听后觉得十分可行,便重新抖擞精神,开始部署。

  而诸葛亮当天回营后,立刻召来赵云和魏延,命令道:“你们二人立刻准备,今晚夜袭魏营。”

  魏延看着诸葛亮,显得有些犹豫:“丞相,咱们今晚搞夜袭的话,未必能奏效。想那魏国曹真也熟知兵法,如今军中居丧之时,他定然加强防备,防止我军劫营。”

  诸葛亮点了点头,接着解释道:“我正希望曹真准备好我军去夜袭。如此一来,他定会在祁山背后设下埋伏,只等我军夜袭之时,他们反过来偷袭我们的中军。恐怕现在魏军正在盼着我们夜袭呢。正因如此,我才打算将计就计,派你们二人前去接应,到时候如有变化,只需如此这般……”

  诸葛亮低声吩咐了赵云和魏延后,又派关兴和张苞各统一军,赶往祁山险阻之处。之后,诸葛亮又暗授马岱、王平和张嶷三将各一计,命他们埋伏在中军附近。

  魏军对诸葛亮的计策毫不知情。大将曹遵和朱赞遵曹真之命,率领两万人马偷偷迂回到祁山之后,窥看蜀军的动静。

  很快,他们得到探子来报:“蜀国的关兴和张苞各率两军已出蜀阵,朝我方袭来。”

  曹遵闻讯,以为蜀军果然中了圈套,大喜过望之下立刻带兵出发,从祁山之后攻向蜀军中军。

  他们原以为此时蜀营的防守空虚,可以一举踏平蜀军营地,却并不知道自己的行动早已被诸葛亮料到,反而被将计就计。

  因此,当魏军急如潮水一般,闯入蜀营中军之时,他们未受到任何阻拦,更未见到一个蜀兵,只能看到蜀军大旗在阵门飘扬。正在这时,忽见火光突起,蜀营各处堆满薪柴,被瞬间点燃。蜀营内顿时浓烟密布,火光冲天。

  朱赞和曹遵见势不妙,赶紧嘶哑着大声下令:“糟糕!咱们中计了!快撤!”

  但魏军的将士非但不撤向阵外,反而不断向火焰处聚拢。

  这也难怪,因为蜀兵从阵外的四面八方攻来,将魏军攻至火焰之中。魏兵前有烈火,后有敌兵,难以抵挡。

  包围的蜀军除了马岱、王平和张嶷所率的队伍之外,原本出营夜袭的魏延也突然折返,加入了包围圈。魏军的退路全被截断,两万人马成了瓮中之鳖。

  朱赞、曹遵无力抵挡,大批魏军不是被烈焰所烧死,就是互相踩踏而死。最后,只有两员大将带着几百残兵,勉强冲出包围,向魏营逃跑。

  他们原本以为可以逃生,却不料在途中又被赵云拦住去路。这几百名魏军残兵被打得落花流水,几乎全军覆灭。最后只有朱赞和曹遵逃回魏营,但那里也早遭到关兴、张苞的奇袭,整座魏营全线崩溃。

  魏军在与蜀军的首次交手中,全线溃败。大都督曹真只得收拾残兵,退阵避战,以待重整队伍。 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