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王风万里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四十七章
王风万里
当天,诸葛亮召集众将,先叹道:“咱们此番将乌戈国的藤甲军全军歼灭,我心中有所不忍。虽然赵将军宽慰于我,但我相信,此战定然对我的阳寿有损。”
之后,诸葛亮才具体向众将解释此战的战略:“我之前吩咐魏延,一定要在半个月内连输十五阵。此计意在令敌人骄傲自满,因此才能引诱他们进入盘蛇谷,落入咱们的圈套。诱敌深入之后,我又利用早年间发明的地雷和战车,以火攻伴以火药,炸得敌人全军覆没。这种以火药为主的作战方式,与以往的兵士肉搏战的打法截然不同。但我认为,战争是由‘人’来打的,而非由‘兵器’来打的。因此,我们切不可因持有了先进的武器而骄傲,从而懈怠了军事操练。否则,从蜀国长远来看,是绝不可取的。”
诸葛亮又接着说:“不久前,我们第一次遭遇到蛮国的藤甲军时,确实感到棘手。敌人身着藤甲可以刀枪不入,似乎令我军陷入被动,难以取胜。但另一方面,藤甲的这个特点也正是其弱点所在,所谓‘利于水者必不利于火’。既然藤甲取自山木,且反复油浸,因此其防火性能极弱。只要遇到明火,藤甲必会立刻引燃,而身着藤甲的蛮兵便难以逃生。因此我才决定对症下药,利用火药车进行火攻。”
众将听罢,皆心服口服,称赞丞相果然神机妙算。
次日,诸葛亮命人将孟获、祝融夫人,以及孟优和其族人亲眷等带到帐中。诸葛亮面沉似水,一挥手道:“你们走吧!像你们这样不识天理人伦,不懂知恩图报的人,我再也不想见了。来人啊,给他们松绑,让他们走!”
之后,诸葛亮拂袖而去。
这时,忽闻一人大声哭喊:“丞相!我知道错了!”
说话之人正是孟获。他不顾身负绑绳,双膝点地,跪爬向前,叩拜在诸葛亮脚下,叼住他的衣角。
诸葛亮微微侧头,说道:“你还有什么话说?”
孟获不住叩首,额头顿地,磕得山响。他大声哭喊:“丞相!我错了!我知道错了!孟某虽是一介蛮人,但我也懂得羞耻之心。从古至今,有何人能七次被擒,又有何人能七次放生?丞相对我七擒七纵,我怎能不感激您的恩情?孟某这次真的知道错了!”
“是吗?你说的可是真心话?”
“字字不假!”
“太好了!我就等你这句话!”
诸葛亮这才面露笑容,转过身来亲手为孟获解开绑绳,同时也命人将祝融夫人和孟优等人松绑。
“我此番南行,为的是普及王风。如今大事已成,孔明再无遗憾!”
孟获及其亲眷皆跪地臣服,并发誓道:“我等感念丞相之恩,愿受王风普及。我等南人绝不再叛!”
之后,诸葛亮再次对孟获郑重地问道:“孟获,你是否真心服了?”
“我服了!真心服了!”
“既然如此,请你随我来。”
诸葛亮拉着孟获的手,请他入帐落座,并为祝融夫人等孟氏亲眷一并赐座。诸葛亮宣布摆酒设宴,款待孟获等人,并在席间举杯说道:“蜀军此番南行,一切罪责皆由我来承担,一切功劳皆让于你。这南蛮国王的位置,还是由你来坐。请你替我施行王化,爱护子民,你看如何?”
孟获闻言,又喜又羞,忍不住掩面而泣。他的族人喜出望外,也不住叩头谢恩。
远征万里,终可回朝。
蜀军一路南行,远征至南蛮腹地,其中的艰难险阻不一而足。众人皆感叹,此征为一大奇迹。
长史费祎在撤军之时,私下对诸葛亮问道:“丞相,既然您亲率大军远征蛮土,如今终于收服了蛮王孟获,为何不留一名蜀官在此治理?您不担心咱们走后,蛮族的势力又会如春草再生,死灰复燃么?”
诸葛亮摇头道:“非也!若依你所言,我们在此地留下蜀吏治理的话,貌似有利,其实却有三点不利:其一,小吏恐怕难以传播王化之德;其二,此地离王都甚远,吏治无从实施,更容易懈怠贪赃,助长私威。不仅如此,蛮人素爱争斗,倘若留下外人管制,恐怕他们更加难以信服,蛮土局势会更加动荡。因此,我认为与其留下蜀吏治理,倒不如继续维持原状,由蛮王治理蛮土。我们只要与其相安无事,蛮土岁岁进贡,成都便可以以逸待劳。从此以后,我朝不费一兵一卒,便可拥有巩固的边防以及丰富的物产。这样岂不是更好!”
众人听罢,皆叹服不已:“丞相果然深谋远虑,我等实在佩服!”
蜀军即将班师回朝的消息传开,蛮民争相前来赠送金珠珍宝、丹漆兽皮、香料药材和耕牛战马等物,并发誓效忠:“从今往后,我等必岁岁上贡,绝不再反叛。”
另外,不知从何时开始,蛮人都将诸葛亮尊称为“慈父”。他们在各地建造了生祠,四时供奉。
建兴三年(公元225年)秋九月,诸葛亮正式率军踏上归途。
行军队伍中,在诸葛亮所乘的四轮车周围,除了中军与左、右军队之外,还有高举着无数红旗银幡、浩浩荡荡的步兵与贡品车队、骑兵队、白象队一道返回成都,声势之浩大,竟比南下之时更为壮观。
南蛮王孟获更是一路送行。他率领族人亲眷,以及大小洞主、酋长,一路敲锣打鼓,将蜀军送至泸水之畔。
在蜀军与蛮军交战的过程中,除了在盘蛇谷烧死的三万藤甲军之外,双方在泸水一带也阵亡了众多将士。因此,在抵达泸水之时,诸葛亮亲撰祭文,于当晚乘舟设坛,对天祭奠,为亡灵超度祈福。他还命人将众多供物投入泸水,以慰烈士之灵。
由于泸水每年泛滥,因此当地有一个风俗,就是将活人投入江中,作为祭品,以平河神之怒。诸葛亮为了破除旧习,命人宰杀牲畜,将肉与面粉揉作人头模样,以代替活人献祭。
用肉和面混合所制的祭品称为“馒头”。相传自从诸葛亮南征以后,当地便一改以往活人献祭的旧习,改用“馒头”作为祭品,投入泸水。
由此可见,诸葛亮在整个南征过程中,不断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宗教礼仪。他对当地的改变并非纯粹以暴力征夷,而是通过破除旧习,制定新规来安抚地方。诸葛亮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当地百姓造福,深得民心。
在舟上祭祀之时,诸葛亮口诵祭文,三军肃穆,在场之人无不落泪。之后,泸水之上风平浪静,蜀国的将士得以顺利渡河,抵达对岸的永昌郡。诸葛亮命吕凯留在当地,与王伉共同防守附近四郡。他表示:“各位征南有功,我定会禀明皇上,论功行赏。”
之后,诸葛亮便与孟获告别,再三训诫:“我此去之后,望你励精图治,安抚百姓,治理好地方。请你一定要保持晚节为盼!”
孟获含泪点头,拜别而去。
诸葛亮对左右说道:“我相信,在孟获的有生之年,蛮土必保太平。”
入冬之时,蜀军终于回到成都,在寒风之中凯旋。 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