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十八章

  弹琴高士

  日暮时分,一望无际的天空,由澄澈转为晦暗。目睹此情此景,令人不由得产生“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之情怀。刘备此时正孑然一人,怅然行走在广袤的旷野上,唯有星辰孤月相伴。

  “我已经四十七岁了,在这个年纪,还要飘荡到何时?”

  刘备突然勒马站住。

  他茫然四顾,只见旷野氤氲。当他思索到自己的过去和未来时,觉得十分迷茫,忍不住长叹一声。

  突然,他隐约听到一阵悠扬的笛声。只见迷雾深处,忽然走出一头老牛,牛背上骑着一个牧童,正吹着笛子而来。

  在俩人擦身而过时,刘备忽然十分羡慕牧童,觉得他过得如此悠闲,令人向往。

  牧童却突然回首问道:“将军!将军!您是不是曾经平定黄巾之乱,现在住在荆州城的刘豫州大人?”

  刘备十分惊讶。他瞪大眼睛问道:“咦?你不过是个山野小童,怎会知道我是谁?我正是刘备,刘玄德。”

  “哦?果然是你。我之前听师父和客人聊天时经常提起你,心中也在猜想,这个刘豫州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物。刚才我看到你的一双大耳,就想着会不会是那个大耳刘备。看来我果然没有猜错。”

  “竟有这回事。那请问你的师父是什么人?”

  “我的师傅叫司马徽,字德操,人称水镜先生。他出生于颍州,曾经历过黄巾之乱,因此对天下大事比较了解。”

  “那你的师傅平时都和哪些人来往呢?”

  “这襄阳的名士,都与我师傅有来往。其中襄阳的庞德公和庞统与师傅十分亲密,常常来林中拜访。”

  刘备顺着牧童手指的方向,可以见到一片竹林:“请问你的师傅便住在竹林中的草堂吗?”

  “正是。”

  “你说的庞德公、庞统是什么人物?”

  “庞德公和庞统两人是亲叔侄。庞德公字山民,比我师父年长十岁。庞统字士元,比我师父年轻五岁。我记得有一次,他俩来拜访师父,正巧师父到后山捡了一些柴薪。他们便煎茶、温酒,终日谈论世事盛衰,品论世上英雄。他们聊了许久,谈兴甚浓,毫无倦意,都是健谈之人。”

  刘备闻言,立刻说道:“听你这么一说,刘某十分想去拜会一下你的师父。小童,可否请你带路?”

  “这个容易。我师父见我带你这个贵客前去,定然欢喜。”

  牧童骑牛在前,引领刘备走进竹林。大约行了二里路,只见林间显出灯光,一间幽雅的草堂隐于竹林深处。

  走近草堂,只听流水潺潺。刘备随着牧童走过小路,推开柴门,便听到草堂中琴声悠扬。

  牧童把牛拴在栏边,招呼道:“大人,您把马也拴好,请随我进来。”

  “小童,我贸然前往,恐怕不妥。还是由你先通禀一声吧。”

  刘备正在草堂前和牧童客套,只听草堂之中琴声戛然而止。一位老人推门而出:“来者何人?老朽适才弹琴,原本琴音清幽,但突然琴声高亢,变为杀伐之声。想必是来了生人,刚从战场上厮杀而至。究竟是何人,速速报上名来。”

  刘备闻言大惊。他暗自打量这位老者,只见此人大约五十岁,松姿鹤骨,颇有高士之风。

  “失礼失礼!请问您便是水镜先生吗?”刘备躬身施礼,毕恭毕敬地说道,“有劳小童带路,在下前来拜见尊颜,打扰了先生的清居,还望恕罪。”

  牧童在一旁插嘴道:“先生,这位就是您和朋友们经常提起的刘备刘大人。”

  司马徽十分惊讶。他连忙躬身还礼,又将刘备引入草堂内,待如上宾。

  刘备有感于今夜的奇遇,兴奋无比。他说道:“刘某未曾料想,今日得与先生见面,实在是缘分所至。”

  刘备坐定之后,环顾四周。他心想,原来高士隐居,远避尘嚣,竟是如此清幽自在,心下不禁羡慕不已。只见房中的书架上堆满万卷诗书经卷,窗外遍植松竹,一张古琴放在桌上,一盆秋兰幽香怡人。

  司马徽见刘备一身湿衣服,便问:“刘大人今日是否遇到无妄之灾,不妨讲来。”

  “不瞒先生,刘某刚刚跃过檀溪,历经九死一生,这才得以逃生。因此衣服全湿透了。”

  “哦?你既然会跃过檀溪,想必是遭遇了极其危险的情况。我听说今日召开襄阳之会,看来这会上发生了不得了的事情。”

  “看来先生对襄阳之会也有所耳闻了?您所料不错。”

  于是,刘备便一五一十地对司马徽讲述了今日之事。司马徽点头恭听,时而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他问道:“刘大人现居何官职?”

  “刘某时任左将军宜城亭侯,兼豫州牧。”

  “既然如此,刘大人身居高职,为人之先,又何必流落他人之土?还要受小人所害,身心俱疲,落得如此狼狈不堪的境地,岂不是虚度年华?”司马徽态度恳切,他又低声叹道,“如此度日,岂不遗憾?”

  刘备闻言,甚为羞愧,只得讪讪说道:“无奈刘某时运不济,以至于此,且事与愿违……”

  司马徽摇头笑道:“非也非也!这怎能归咎于命运?刘大人且容我直言,恐怕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乃是你无贤人相助。”

  “哦?这倒让刘某颇感意外。刘某不才,却得到不少誓死与共的忠臣相助。文有孙乾、糜竺、简雍,武有关羽、张飞、赵云。刘某帐下多有贤人,并非无人啊。”

  “刘大人果然是一位仁慈的主公,您一听到别人说您无贤人辅佐,便立刻维护自己的属下。这一点从君臣之情来看固然不错,但作为主公,光凭这些则远远不够。您的帐下不仅需要文武方面的人才,还需仔细观察、推敲,看看在整个团体中还缺少什么,应该如何弥补不足。”

  司马徽又咄咄逼人地说道:“关羽、张飞和赵云之辈,虽皆有万夫不当之勇,却没有权变之才。孙乾、糜竺和简雍等人只不过是白面书生,却非经国济世之士。刘大人仅凭这些人,如何成就霸业?”

  刘备闻言,陷入沉思。他对司马徽的一番话心中有些赞同,但又有些不服气。他沉默良久,终于抬起头来,诚恳地说道:“水镜先生言之有理。只是,刘某以为先生是否过于理想化,而有点脱离实际呢?刘某虽不才,但多年来四处寻访隐于山野的贤人高士,但终难实现。可能在当今之世,要想求得如张良、萧何、韩信那样的旷世之才,难于登天。恐怕现在也难有大贤之人,再隐居山野之中吧。”

  司马徽闻言,连连摇头:“非也非也!任何时代都有贤才,但只缺伯乐的慧眼。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刘大人怎能说天下之大,却无贤才呢?”

  “请恕刘某愚昧,不具慧眼,先生能否赐教?”

  “莫非你没听说一首童谣吗?童谣里说,‘八九年间始欲衰,至十三年无孑遗。到头天命有所归,泥中蟠龙向天飞。’你听到歌词,是怎样理解的?”

  “刘某并不理解其中之意。”

  “建安八年,太守刘表丧妻,家中纷争,荆州始现败亡之兆,此为‘始欲衰’。所谓‘至十三年无孑遗’,便是预言刘表将死,而‘到头天命有所归’,则是说天命回归之所在!”

  司马徽说到此处,正视刘备的脸,严肃说道:“天命所归,则回归何处?这里正是指的刘大人啊!您乃是天命选定之人,难道竟毫无自觉吗?”

  刘备惊得瞠目结舌,连忙说道:“先生不要打趣在下,刘某怎能担此大任?”

  “刘大人不必再谦虚了。如今天下英才齐聚于此,襄阳的名士也对刘大人抱有很大的期望。老朽以为,您要好好把握机运,唯才是举,以此立下将来大业之根基。”

  “先生所说的贤才,究竟是何许人呢?”

  “卧龙、凤雏。若得其一,便可得天下。”

  “卧龙?凤雏?这是人名吗?”

  刘备心中好奇,不由得趋前请教。而司马徽却拊掌大笑,口中说道:“好,好!”

  刘备见状,一时摸不着头脑。后来才知道这是他的口头禅。平时不论善恶,司马徽总是将“好好”两字挂在嘴边。

  据说,有一次一个熟人来访,他刚刚痛失爱子,但司马徽还是连说“好好”两字。

  待熟人回去后,他的妻子批评道:“你这个口头禅能不能改一改?人家没了儿子,本来心情悲痛,你再说好啊好啊的,未免过分。”

  但是司马徽依旧我行我素,对妻子应付道:“好,好!你说得很好!”

  这时,小童送来了简单的酒食。司马徽陪刘备一起用餐,之后还挽留道:“刘大人想必身体疲乏,不如今夜在此暂住一晚吧。”

  “刘某便叨扰一夜,多谢先生。”

  刘备被引入一间客房休息。他躺在床上,心中反复想着司马徽说的话,久久难以入睡。

  深夜时分,一声马嘶打破静寂。刘备听到外面传来人声和开门之声。

  “来者何人?”

  刘备平素对风吹草动都很敏感,此时更忍不住侧耳倾听。

  这间草堂不大,夜深人静,外面传来的脚步声都清晰可闻。

  只听司马徽的声音传来:“徐元直,这么晚了,你怎么赶来了?”

  接着,传来一个壮年男子的声音,只听他嗓音沙哑:“水镜先生,我刚刚去了荆州一趟。人说那荆州刘表是位名主,所以我特地去投奔他。谁知见面后,我才发现此人徒有虚名。我见此人无能,心中反感,便趁夜深之时留书一封,连夜出走。”

  只听那人朗声大笑。而司马徽的语气却十分严厉,他责备道:“哦?你竟跑去了荆州?真没想到,连你也会做出如此草率之事。如今这个时代,贤愚难分,瓦砾可取代珠玉,越于人上,而真正的珠玉却总被埋没,为人不识。世人眼中不见珠玉,只见瓦砾,此为通病。而你纵有王佐之才,却不能深查当今的时局。如此不等时机,便自顾自地投靠刘表,未免自取其辱。你既然已经投靠了刘表,中途又逃跑了,此举叫人难以理解。你应该更加爱惜自己的清誉才是。”

  “正是,看来我此举的确轻率。”

  “古代贤人子贡有言‘有美玉于斯,韫匮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

  “正是,元直以后自会多加小心。”

  不久,他便告辞离去。

  刘备一夜辗转,终于等到天明。他早上一见到司马徽便问道:“请问昨夜来的是何人?”

  “哦!昨夜之人嘛,他为了觅得一个好主公,恐怕已经周游列国去了。”

  “原来如此。那么请问,先生昨天所说的卧龙、凤雏,究竟是何人呢?”

  “好,好!”

  刘备突然跪倒在司马徽的脚下,叩首拜道:“刘某不才,但求水镜先生能随我同到新野,共兴汉室,扶助万民,平定今日之祸乱……”

  司马徽未等刘备说完,便哈哈大笑:“老朽乃山野闲人,怎能辅佐贤良。刘大人若想求得贤人,自有比我强十倍之人出现,只等刘大人诚心相求。”

  “您所指的,可是那位卧龙先生吗?”

  “好,好!”

  “或者是凤雏吗?”

  “好,好!”

  刘备未及刨根问底,想问出其人姓名及住所,童子突然冲进来大声禀告道:“外面来了一位将军,带着好几百人马,将我们包围了。”

  刘备连忙出去探看,原来是赵云和他的手下兵马。他们历经千难万险,终于觅得刘备的行踪,才赶来此处。 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